福保村水上蔬菜基地 记者谢慧摄
由于地处滇池边,为积极配合保护好滇池水环境,官渡福保在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大力发展环保型蔬菜等产业,并延伸产业链,实现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蔬菜不是种在地里,而是长在水面上。在滇池湖畔昆明福保村一侧水域,站在一座小小的拱桥上,身边是漂浮在水面的“菜地”,大片大片的翠色延伸到滇池中,只被几排垂柳隔开。这就是“占水”600亩、每年可产蔬菜1.8万吨的云南福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水上蔬菜基地。
昆明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燕介绍,“滇池水面漂浮种植生态蔬菜、净化水质”是福保文化城与云南省农科院于2007年共同开展的科研项目,经过3年多科研实验,获得多项独立的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今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目前已试种出油麦菜、生菜、小白菜、青菜等30多种绿色有机蔬菜。
据介绍,此技术充分利用湖水资源,在自主研发的浮板上均匀栽培优质蔬菜,靠蔬菜的根系与湖水接触充分吸收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生长,常年反复种植,不受气候影响、不施肥料、不喷农药、无残留物、无新的污染源,对水质净化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产品色泽鲜美、翠绿嫩甜。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对蔬菜进口水样、出口水样《检验报告》确定,蔬菜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报告》确认:云南福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高原淡水湖泊滇池种植水上蔬菜,“属国内首创第一家”。
云南福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水上蔬菜生产管理的余建昆介绍,水上蔬菜比普通蔬菜种植的时间要长一倍多,一般需要两三个月才能长成。虽然价格比市面上的蔬菜也要贵一些,但是购买的市民还不少,许多单位还专门订购,已有20多家单位专门购买他们的蔬菜了。“现在许多市民都是自己开车到福保村来购买,现阶段水上蔬菜是供不应求的。我们的蔬菜都是连根卖,拿回家后只须用水浸泡根部,不用放冰箱也可保鲜20天左右,实现了把菜地‘搬回家’,既有观赏价值,且食用鲜活方便。”
水上种菜,还只是福保生态农业的一个环节。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供人食用的油麦菜顶端部分割下来后,又将菜杆整齐装车,运往福保位于西山团结境内的生态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这些菜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等,加上包谷面和碎米后,就是真正绿色、有机饲料。水上蔬菜的多品种为饲料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有了自给自足的饲料供应,现在,养殖场的生猪养殖发展良好,今年预计可出栏生猪3000头。“从水上蔬菜到生态养殖,这样的产业链,确保了全生态、无任何添加成分,真正做到为市场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肖燕说。
目前水上蔬菜的产量仅能满足订单需求。接下来,基地有望在滇池水域进行1万亩的水上蔬菜种植。“随着产业链同步延伸发展,生态养殖场的目标是年产万头猪。”养殖场负责人对此非常有信心,“现在,虽然才刚起步,就已经是供不应求了。”记者黄翼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