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莒县县城东南部的沭河东岸,陵阳街村曾是“吃饭靠救济、穿衣靠补丁、花钱靠借贷”的贫困村,村北通往粮管所的小路都是村民领救济粮踩出来的,1980年代初人均收入不足50元。如今,这里建成了200栋小康楼、6万吨规模冷链物流基地,年集体经济收入达45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2万元,跃居“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49位。40余年的深耕细作,陵阳街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升级、共享共富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一、三次创业:集体经济的进阶之路
陵阳街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历经三次关键创业阶段实现阶梯式跨越。
1984年,马先富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开启第一次创业。面对“一无厂房二无资金”的困境,他将自己价值35万元的3个厂子无偿捐给集体,带领村民陆续创办砖厂、拔丝厂、塑料厂等13家企业。这些村办企业凭借务实经营迅速壮大,1993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彻底告别贫困面貌。
1997年,面对村办企业设备老化、竞争力下降的瓶颈,第二次创业悄然启动。村里果断推行股份制改造,让技术骨干领办企业,将集体资金集中投入果蔬冷储设施建设,先后建成168个库位,储存能力达2亿公斤,租赁经济成为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点。期间,还与韩国、匈牙利客商合资建成3家企业,让产品走出国门,成为日照市首批小康村。
2015年以来的第三次创业聚焦产业升级,形成多元发展格局。村里将半数恒温库升级为低温库,打造6万吨规模的高端食品水产仓储加工基地,年创收1000万元;投资1.5亿元建起2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厂房、民房屋顶和桂花基地实现“阳光增收”;投资1亿余元建成实训基地,承接全国乡村振兴培训班90余期,培训近2万人次。三次创业让村集体固定资产从无到有,如今已达6亿元。

陵阳街村党总支书记马先富(右三)到村民家中看望老人
二、核心做法:集体经济的壮大密码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
村党总支始终是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心骨”。马先富提出“村是根,民是本,共同富裕是标准”的理念,带领班子形成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日常工作集体研究决定,民主理财小组全程监管财务,村务定期公开接受监督。为培育人才,村里实施“富脑工程”,组织村干部到党校轮训,对村民开展技能培训,与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培育200余名乡土文艺骨干。
(二)资源盘活提效益
依托“北距335省道200米,莒中公路穿境而过”的地理优势,村里对土地实行“集约利用、只租不卖”政策,通过旧村改造腾出空间发展产业。36.7公顷耕地全部实现水利配套,村集体承担全部税费,每亩经济作物额外补贴300元,引导村民发展高效农业。闲置民房、厂房通过改造升级,成为光伏电站载体和研学民宿,村民每年屋顶光伏年租赁费收入可达7000元。
(三)民生共享暖民心
集体经济收益优先反哺村民。村里投资1亿多元建成306平方米小康楼200栋,集体补贴30万元后村民仅需出资10万元即可入住,135平方米公寓楼供村民免费居住;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米、面、油及150-600元补贴,全村村民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学生每年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能获得200-10000元不等的补贴。投资1500万元建成的综合服务大楼,涵盖超市、医院、幼儿园等设施,辐射周边村庄。
三、鲜明特色:文化赋能与多元融合
(一)文化资源变发展动能
作为大汶口文化核心区,村里投资上千万元建成2600平方米的陵阳河文化博物馆,馆藏承载3000年文明的文物,开发陶文拓印、考古盲盒等体验项目,年均吸引研学游客超5万人次,文创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连续举办13届“中国陵阳桂花节”和两届古玩博览会,年均引流20万人次,带动商户营业额提升40%,千亩桂花园形成从种植到香薰、糕点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二)“五大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起光伏、冷链、桂花、文旅、实训“五大模块”产业体系:冷链物流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果菜保鲜加工基地之一,年加工能力18万吨;光伏电站实现“一次投入、长期收益”;实训基地获得“全国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培训基地”等称号,培训经济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全村工农业产品销售额突破30亿元,多元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四、成熟模式:党建引领下的共富路径
陵阳街村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升级+文化赋能+共享发展”的集体经济模式。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从马先富无偿捐厂到村“两委”民主决策,党组织始终把握方向;产业升级实现持续增收,从村办企业到多元产业,每一次转型都紧扣市场需求;文化赋能注入特色内涵,让文物和乡土资源产生经济价值;共享发展凝聚民心,通过民生保障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一模式的生命力还体现在辐射带动上,村里先后帮扶9个贫困村建企业,与3个库区村结对,帮助甘肃临洮县三益村建光伏电站,让108个贫困户全部脱贫。

陵阳街村水产城服务中心
五、上级支持:精准赋能的外力支撑
陵阳街村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扶持。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刘显世率队调研,对其“艺术乡建”实践给予高度评价,为文旅融合提供思路指引。陵阳镇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派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跟班实训,建立集体经济奖励机制,2024年为2个先进村发放奖励8万元。
政策与资金支持精准落地:县级层面将其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旧村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省发改委将其经验作为典型推广,涉农资金优先向冷链、光伏等项目倾斜。上级部门还协助对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助力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从救济粮踩出的小路到产业兴旺的大街,陵阳街村用40年时间证明,集体经济的壮大需要党建引领的定力、产业升级的魄力、文化赋能的活力和共享发展的合力。这个拥有“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荣誉的村庄,正以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新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陵阳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