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教师、第一书记、创业、电商、红薯、紫砂壶……这些领域完全不同的词汇,乍看起来似乎“八竿子打不着”,却又实实在在集中在了同一个人的身上。这些概念既被他承载,也被他激活,更是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广阔天地搭台,他带领乡亲们共舞,让每一个词汇都绽放出光芒四射的别样风采,演绎成“科技兴农+品牌打造+电商赋能+民族团结”的振兴篇章。他就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驻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镇东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王宇龙。
东村是典型的蒙古族群众聚居村。自2021年8月驻村以来,王宇龙以产业为纽带、文化为桥梁、平安为根基,将民族团结融入乡村振兴事业,让传统的东北山区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
“侦破”红薯产业瓶颈
红薯是东村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
但初到东村的王宇龙在调研中发现,当地村民种植的红薯产量和质量都偏低,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壮大。面对这个难题,他虽然并不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却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攻克。用他的话说,就是以“刑事侦查”的思维来“破案”。
首先,东村拥有红粘土,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种植出的红薯水分少、甜度高,这是很重要的优势条件。也就是说,问题出在了品种上。他决定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方向有了,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品种信息,并迅速“锁定”目标,带领村干部到山东、河北等地深入细致“查访”优质种源,最终引入“板栗蜜薯”、“西瓜红”等优质品种薯苗种植。这些高抗逆性甘薯新品种,为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随着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王宇龙带领村民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红薯种植面积从80多亩增加到400亩,年产地瓜及加工产品达300万斤,每亩地收入5000元以上,为村民增收近百万元,促进东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今年再增种两个新品种后,每亩再增产近2000斤,村民再增收百万元,让红薯真正成为了“致富薯”。
多方借力扩大战果
为让“小红薯”种出“大产业”,王宇龙大力推动东村探索“红薯+科技+品牌化”发展模式,筑牢“一村一品”产业基础。2023、2024年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上,王宇龙带领村民先后选送的“板栗蜜薯”、“西瓜红”两个品种,在全国286个参赛品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唯一“烤薯类一、二、三等奖”,实现辽宁省民族地区国家级红薯奖项“零的突破”;“西瓜红”获评“全国好吃地瓜”和“薯博士”称号,东村甘薯“垄丹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在全国甘薯品类中占据一席之地。
为突破销售瓶颈,王宇龙参加了商务部举办的直播培训后,通过“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多场蒙汉双语教学,培养主播。2024年,王宇龙这支“新农人”战队在中国电商主播大赛中斩获东北赛区“乡村振兴双料奖项”(最佳创意奖、十强选手奖),成为东北三省唯一双奖选手。
在良种、品牌、电商的加持下,东村地瓜卖到全国各地,红薯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红薯收获时节,王宇龙(右一)为村民讲解注意事项
紫砂复兴传承文脉
喀左县紫砂泥资源丰富,文脉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至红山文化时期。1962年,该县也曾成立南公营子陶瓷社,发展制陶产业。
粗砂种红薯,细砂制陶器,这也是东村对紫砂资源利用的战略安排。驻村期间,王宇龙多次到村紫砂厂了解紫砂产品的制作工艺、生产流程。同时,争取到中国刑警学院领导支持,紧密对接学院文创店,搭建起民族工艺品展销平台,积极拓展紫砂厂的文创业务。
为传承紫砂技艺和文化,王宇龙化身“文化摆渡人”,推动南公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与东村紫砂厂合作成立紫砂制作实践基地,并向学校提供紫砂泥,让学生在制作中触摸千年红山文化中的民族交融基因,让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工艺得到接续传承复兴。
在中国刑警学院全力支持下,通过学院每年培训80期全国公安干警,年培训8000人次的培训平台,让东村红薯、紫砂走向全国20余个省份。
助力守护一方平安
从人民警察到第一书记,王宇龙完成了身份角色的精彩转变,但也丝毫没有放松业务功底。除了在一线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他还牢记“人民卫士”的职责使命,为乡村振兴和地方平安增添“硬核”力量。
王宇龙借助中国刑警学院的资源优势,发挥警校教师的专业职能,每月对喀左县公安局各警种和派出所、高铁站派出所民警进行免费线上培训,内容涵盖执法规范、案件办理、群众工作等,年培训民警近万人。在校园、社区的反诈课堂上,王宇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让各族群众轻松掌握防骗技巧,协助一方铸就“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的金色盾牌。
乡亲微笑大地丰收
四载耕耘,硕果盈枝。在王宇龙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昂首迈进阔步前行的进程中,《学习强国》4次专题报道,辽宁日报、北斗融媒、朝阳日报、喀左融媒等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累计刊发报道几十篇,辽宁晚新闻、喀左晚新闻进行专访,超500万次的全网传播量将王宇龙和东村的民族团结故事传向全国。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乡村振兴杂志社、朝阳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和喀左县农业农村局网站还将王宇龙作为杂志封面人物进行推介,东村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典型经验在全省大力推广,更多的人认识了王宇龙这位投身乡村振兴赛道,默默奉献的人民警察。
如今,王宇龙正与东村各族乡亲们携手并肩,在这片民族团结的热土上续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9月16日,王宇龙在2025年“创青春”辽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组中成功斩获铜奖,近期又吸引了湖北荆州市慕名学习发展提升红薯产业。
“警察种地,书记带货”,验证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投身乡村振兴的创造力和可行性,这种“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文化浸润”多位一体的创造性帮扶模式,也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不拘一格”的鲜活样本。王宇龙也一直带领群众共同践行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在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人民教师、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