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从“北大荒”到“绿富美”
作者:杨宝玲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 2025-11-17 来源:《中国村庄》
 
 

——天津胡张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五化驱动”样本

胡张庄地处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区和东丽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邻东丽湖旅游度假区,津汉公路、京津高速二线穿村而过,距滨海国际机场仅15公里、中心城区30公里,既守着生态“绿肺”,又连着城市“脉络”。全村现有5221550人,管辖面积6.49平方公里,农业资源禀赋突出:葡萄地近2000亩、养殖水面近3000亩,还有251亩建设用地、320亩设施农业用地,玫瑰香葡萄和南美白对虾是我们种植养殖30余年的“拳头产品”。

胡张庄曾经是贫穷的偏远村庄,是当地闻名的“北大荒”,长期流传着“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的调侃。2007年,按照农村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部署要求,我们胡张庄争当全市的试点单位,原村民率先整体迁入华明示范镇居住;2011年完成人员资格界定;2012年完成“三改”工作;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任务,更名为“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截至目前,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9人;理事会成员3人,监事会成员3人;成员代表33人,形成了权责清晰的治理架构。

但转型路上,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新难题:部分农户仍依赖传统农业,面临“靠天吃饭、销路狭窄”的实际困境;村民对增收的期待越来越高,多元利益诉求亟待统筹平衡;尤其在后城镇化阶段,如何让“住上楼”的村民既能“住得起”,又能共享发展红利?正是带着这些亟待破解的问题,我们以“五化助振兴”为抓手,推动发展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合作共赢”,一步步破解发展困局。

开展研学活动

党建规范化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建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实践进程和发展质量。

这些年,我们持续深化组织力提升工程,压实党建主责主业,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引导党员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见行见效;强化教育管理,规范基层治理,引领党员在推进产业融合、改善民计民生、维护基层稳定等重点领域主动当先锋、做表率,营造了“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的浓厚氛围,为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筑牢了基础。

作为农村干部的“关键少数”,我们党支部、理事会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对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集体经济该发展什么及怎么发展、群众心中最急难愁盼的事是什么等问题,不光用心思考,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用脚步丈量民意,面对面和群众唠嗑,一起聊想法、商办法,找准了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子。

人口城镇化

2006年前,我们还住在老村台的北方土坯房里,一遇刮风下雨,家家户户就得忙着补房盖、接雨水;有车路过时,更是扬尘漫天。那时多数群众靠传统种植养殖业糊口,一家一户一年收成也就6000元出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胡张庄搭上农村城镇化快车,全村人搬进社区,住上人均30平方米的楼房,不少家庭分了多套住房,闲置房屋出租让资产性收入激增10倍以上。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的城镇化”走深走实。依托各级就业平台,近800名青壮劳力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渠道拓宽的同时,工资收入也显著提升。2019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胡张庄转制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每位村民都成了股东,能享受年度分红。如今的胡张庄人,早已是手握“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

园区一角

产权明晰化

为确保群众权益、让每个人都受益,我们坚持不等不靠、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破除影响和束缚“三农”发展的制度障碍。

党支部牵头成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小组,民主推选成员代表,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反复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工作方案,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全面清理核实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摸清资产存量、结构和运用效益情况,做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确权到户等工作,顺利成立“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全区率先高质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将集体1439.8亩养鱼池和177亩土地挂牌到“天津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公开招投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农业现代化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胡张庄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破局。为解决社区居住与农地生产“地域分离”问题,我带头争取资金,修建农用看护房、冷库等设施,借高标农田建设补齐道路、水利等基建短板。农忙时我深入田间调研,汲取灾害应对经验,组建巾帼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服务农户、解决产销难题,助力胡张庄葡萄在多雨年份仍获丰收,还注册“胡张庄”集体商标,通过绿色食品、“津农精品”认证,试种推广新品种。

201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明确要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全力打造生态“绿谷”、发展“绿峰”和区域“绿珠”,为京津冀再造“城市绿肺”。参加“两会”前,我盘点了胡张庄全部家当,东奔西走为规划发展谋划蓝图。参会时,我向大会提交了《农村零散集体建设用地集约使用的建议》,提出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现代农业的想法。随后确定了胡张庄的致富路径:种下“绿”与“美”,收获“金”与“银”,要主动融入区域规划,争当排头兵,打造生态屏障的绿色名片。胡张庄确定“生态换发展”路径,145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成功置换,村庄规划获批,点状用地实践落地。

此后,胡张庄融入区域农文旅带规划,盘活资源建设农创市集等载体,串联特色旅游线路,推动三产融合,先后获评“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2A乡村旅游点”等称号,葡萄销量与价格提升,走出农业现代化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

葡萄种植基地

服务均等化

如今,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能拿到1000-3000元奖励,适龄老人每月可领1000-2000元养老补贴;6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时,村里会送上免费蛋糕;已故老人家庭可获得1000元丧葬补助。在保障方面,全村适龄人口已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再加上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的慰问福利,村民每人每年享受的福利总额超4000元,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让“幸福感”真正落地生根。

胡张庄的发展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党建领着走、群众跟着干、各方一起帮”——从“土坯房”到“楼房”、从“零散种”到“合作社”、从“穷荒村”到“示范村”,每一步都离不开“合作”:村“两委”与村民合作凝聚民心,村集体与经营主体合作盘活资源,村民与村民合作共享红利。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同行。未来,我们会继续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把胡张庄建成“更有奔头的产业、更有吸引力的职业、更有幸福感的家园”。相信我们更多乡村都将通过合作共赢,走出属于自己的振兴路!

作者系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