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兵书记”陈乃洲:军魂铸就振兴路
作者:崔寿伟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 2025-11-13 来源:《中国村庄》
 
 

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镇同建村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步伐矫健,时而俯身查看庄稼长势,时而与村民亲切交谈,他就是同建村党总支书记陈乃洲,一位从军营走出的“兵书记”。2007年,他怀揣报国梦想走进兰州陆军某部队;2009年退役后,他毅然返乡创业,随后投身基层工作。军旅生涯锤炼出的铁血担当和实干精神,成为陈乃洲带领同建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

陈乃洲(右二)入户调研

村庄发展的“主心骨”

“部队教会我,越是艰难越向前;党建工作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这是陈乃洲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始终牢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基层党建工作中。

在他的推动下,村党总支以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扎实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活动。他创新推行“三会一课”标准化流程,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查问题、评民主、促整改”专项行动,让每个党员都“红红脸、出出汗”。通过学习实践,党员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的统一有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在村里各项工作开展期间,陈乃洲带头成立“党员先锋队”,老党员们自发深入群众宣传动员,带头出力,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尤其在道路整修、基础设施完善、矛盾调处等重点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同时,他注重队伍建设与后备力量培养,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积蓄发展人才。“陈书记把部队的好传统带到了村里,现在我们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强多了!”老党员王大爷感慨道。

产业多元的“致富路”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陈乃洲深知,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以规范合同为基础,深挖集体土地资源潜力,壮大集体经济。

为推动土地规模流转,他多次上门做村民工作,耐心讲解政策好处。在他的努力下,成功流转土地107.06亩,与建湖县华盛河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建建湖青虾推广示范基地。引进江苏丁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部南侧流转土地271亩,发展无公害粮食、荷藕、螃蟹等多模式种养,并有效整合利用取土坑发展养殖业。如今,这些项目已初具规模,分散于各村民小组,吸纳周边30余名村民务工,年人均增收约3.5万元。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养殖基地打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真是多亏了陈书记!”正在青虾基地忙碌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陈乃洲并不满足于此,他又聚焦农村电商发展,计划拓展流通渠道,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特色农产品。

陈乃洲(右二)在建湖青虾推广示范基地查看青虾长势

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道路损坏严重,农业生产用水也困难。”村民的反馈,陈乃洲一直放在心上。为解决这些问题,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常常往返于相关部门之间。在他的努力下,同建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完成1.2公里破损道路修复,保障了通行安全便利。

针对农业用水难题,他争取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资金,新建、维修同建、南夏灌溉站,修建沟渠,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有效提升了农业抗灾能力和灌溉保障水平。“以前灌溉要靠天,现在有了新灌溉站,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种粮大户老张高兴地说。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陈乃洲带领村“两委”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健全村庄保洁机制,充实人员设备,定期清扫维护,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现在村里跟城里一样干净,住着舒心!”村民们纷纷点赞。

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上,陈乃洲又有了新的规划:“下半年,我们要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人才动能,完善基础设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产业发展方面,他计划引导村民种植适销高效经济作物,培育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搭建线上平台,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在人才培育方面,他积极参与上级培训项目,提升村民农技水平;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计划新建农桥2座、新修道路2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当兵时,我保卫的是国家的安宁;现在,我要守护的是乡亲们的幸福。”陈乃洲坚定地说。从军营到田野,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在陈乃洲的带领下,同建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镇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