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阳春三月,杨军怀揣着满腔热血,从区政府机关来城乡结合部,属于锡伯族聚集居住地——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边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又是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站副站长。肩负着光荣使命与艰巨重任,杨军一心扎进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农村广阔天地。
扎根基层办实事
驻村伊始,村里各种迫在眉睫的问题迎面而来。杨军坐在办公室窗前沉思:群众基础,应该是为村民一件事一件事办出来的,需要列一份村民心愿表,办结一件事,打个对勾。
边台村原本是著名的“老少边穷”村落,全村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埃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里的井盖被汽车压成两瓣,时刻存在着隐患。面对眼下之事,杨军以实干践行初心,将老百姓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找到区相关部门协商并亲自督办解决问题。半年间,村中坑洼的路面修平,破损的井盖换得崭新,警示牌标识竖在明显位置,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村民们高兴地讲,我们村子也跟城里一样,每天走宽阔又平坦的柏油马路。从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了质的飞跃。
乡村产业决定农民的生活质量。杨军针对村磨米厂一年都未能办下手续的棘手难题,与村“两委”联手攻克难关。村里没有多余的资金,他查政策、找出口,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创新启用备案承诺与容错机制,打通企业发展堵点,以“一企一策”的精准策略突破难题。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月就先办好了许可证,使得磨米厂的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为边台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源泉。
心系村民显真情
杨军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村民的每个琐碎小事,皆是民生大事。”村里有户房主去世,继承人办不下来房产证,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杨军联系区不动产交易中心和公证处,开车拉着村民到房产办事大厅,查找缺少的原始档案材料,跑了半个月,当红彤彤的房产证拿到手里时,村民激动万分:“杨书记,多亏了有你,谢谢啊!”
村民韩大爷患尿毒症、痛风多年,杨军链接多方医疗资源,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韩大爷取得特病身份,看病吃药透析的费用从原来的每月1500元减少一半,他逢人称赞:“杨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杨军做事贴心更暖心,马三家街道少数民族多,有锡伯族村、满族村、朝鲜族村。村民爱喝小酒、抽汉烟,亚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他跟街道党工委反映了情况,联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两大顶尖医疗资源,组织专家团队到边台村开展大型免费义诊活动,老年人骨密度检测、听力检测、肝功能、血常规、测血压、心电图、心肺功能等10余项检测内容,心脑血管专家坐诊,惠及整个马三家街道各个村落的500多名村民,成了送上家门口的“健康大礼包”。
杨军(中)带“边台女团”排练舞蹈
数字赋能暖民心
杨军利用互联网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化身边台村的“数字代言人”。他活跃于辽宁广播电视台“物华天宝”栏目组演播大厅,担任锡伯族“喜利妈妈”农产品推荐官,助力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现身沈阳马拉松赛道旁、农民丰收节现场,以生动鲜活的视角,借助网络平台,大力宣传边台村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
村里富成生态园的贾富成夫妇说:“杨军书记自媒体帐号玩得明白,只一个‘五一’假期,就把我家草莓采摘给卖断货了。”
杨军视村民为亲人,村民待他也如同自己家孩子。村里不供应午饭,村“两委”的大嫂、二嫂、三嫂轮流排班给他做午饭。“骑摩托车,你小心慢行;下雨别回去了,里屋有地方;爱吃啥,我给你做……”对于杨军来说,这些村民经常对他说的家常话,仿佛是母亲的絮叨,萦绕于心,暖心温情。
银龄舞动新气象
“大家跟上节奏,注意手部动作!”杨军边做示范边说着话。他正在边台村的文化广场上,带领一群平均年龄超60岁的村妇女们排练舞蹈。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动作整齐又充满活力——这就是火遍网络的“边台女团”日常。
为丰富村里老年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杨军牵头动员60岁以上女性村民组建了“边台女团”。从选曲、编舞到拍摄剪辑,他全程参与,耐心指导每一个人克服动作不协调、镜头前紧张等问题。
随着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与活力的舞蹈视频在互联网上发布,“边台女团”迅速引发关注,系列视频累计浏览量突破50万。网友纷纷留言,“边台女团太可爱了”、“这才是乡村幸福生活的模样”。最近,该团队的故事还得到《辽宁日报》视频报道,成为当地乡村文化建设与老有所乐的生动典范。
“以前在家做饭、带娃娃,如今跳舞、拍视频,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一位团员的话,道出了“边台女团”成员的共同心声。
“边台女团”火出圈,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杨军,也引领着边台村老年人舞出了幸福新生活。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乡村文化潜力,让更多村民在文化活动中收获快乐与归属感。
脚下沾泥土,心中藏真情。在乡村振兴中,杨军不愧是党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的先锋力量,村民喜爱的好书记。
作者简介:李雁捷,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中国建设报》、《辽宁老年报》、《沈阳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