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感党恩跟党走 建设幸福家园
作者:多来提曼•开米克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 2025-11-13 来源:《中国村庄》
 
 

夏布孜喀拉村地处帕米尔高原腹地,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城以北78公里,紧邻盘龙古道与班迪尔蓝湖,周边冰川雪山环绕,年平均气温不足5℃,冬季最低气温达-30℃,降水稀少、无霜期短,自然条件艰苦。

党中央始终关注边疆地区发展,将高原生态保护纳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明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为村庄后续依托纯净生态资源发展产业提供了政策遵循,也让这片土地的生态价值得到充分重视与保护。

边疆村落的基础蜕变:党中央惠民政策的直接成效

夏布孜喀拉村全村耕地面积2211.6亩,青稞为主要农作物,传统民居以“蓝顶土房”为主。过去,村庄交通闭塞、通讯不畅,村民看病、购物需长途跋涉,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兴边富民政策,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投入资金修建柏油公路,实现“公路通到家门口”;推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4G网络覆盖全村;建设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与文化器材。

这些政策举措彻底改变了村庄的落后面貌,让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特色产业的富民之路:乡村振兴政策的生动实践

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夏布孜喀拉村在驻村工作队(中国农业银行和塔什库尔干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与村“两委”带领下,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产业,让村民稳定增收,这是“产业兴旺”在边疆的具体落地。

青稞产业——从“温饱作物”到“增收产业”

过去,青稞仅能满足村民基本口粮,产量与附加值低。2021年,驻村工作队按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调研发现当地青稞因无化肥农药使用,符合有机、生态标准。在工作队协调下,政策资源与技术支持快速到位,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指导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青稞深加工,开发“夏布孜喀拉村青稞米”,并成功申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这些举措均得益于党中央关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的政策导向。

依托党中央推动的“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政策,青稞米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内地,近三年来销量达100吨,每公斤收购价比普通青稞高25%-60%,带动村民户均增收3000余元。村民常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的青稞卖不出好价钱,更谈不上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政策引导下的“生态变现”

按照“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促进农文旅融合”的部署,夏布孜喀拉村依托高原风光与民族文化,打造8家标准化牧家乐。建设资金来自地方政府落实党中央乡村旅游扶持政策的专项拨款,牧家乐经营户还接受政策配套的技能培训,如服务规范、食品安全等。

每年79月旅游旺季,村里的塔吉克族婚礼、叼羊比赛等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内容,这些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展示,得益于党中央“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保障。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旅游收入占村民总收入20%,乡村旅游成为第二大增收产业。村民表示:“是党的政策让我们的家乡美起来、游客多起来、钱包鼓起来。”

入户走访

边境守护的责任担当:响应党中央“守边固边”号召

夏布孜喀拉村地处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边境线长约5公里。党中央始终强调“边境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号召边疆群众“守边有责、守边尽责”,村里23名护边员正是这一号召的坚定践行者。

我也曾做5年护边员,多次在巡逻中救助牧民、维护边境秩序,获得“优秀护边员”等荣誉。我深切体会到,自身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党中央“加强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政策指引。2024年当选村支书后,我仍坚持每月巡逻,带领村民落实党中央“固边兴边富民”要求,用行动守护边疆安宁,践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

文化传承与人才成长:落实党中央“文化润疆”与人才政策

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人才培养,提出“文化润疆”工程,要求“培养更多边疆少数民族人才”,这些政策在夏布孜喀拉村落地生根,让塔吉克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村里的年轻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村里的文化活动室,是落实“文化润疆”政策的具体载体。室内陈列的传统服饰、活动照片,均由政策资金支持整理保护;重大节日的文化活动,由村“两委”按照政策要求组织开展,确保文化代代相传。

在人才培养方面,党中央“保障边疆地区教育公平、支持少数民族青年升学就业”的政策,让村里的年轻人有了更多机会。我国首位塔吉克族列车长艾尔开牙·多力开,正是在教育政策扶持下考上铁路学校,实现人生理想。如今全村32名青年考上大学、15人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些都是党中央人才政策在边疆结出的硕果。村民们说:“党的政策给了孩子读书的机会、发展的平台,让我们的下一代能走出高原、实现梦想。”

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以政策为指引推进乡村振兴

当前,夏布孜喀拉村正按照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规划下一步发展,每一项计划都紧扣政策导向。一是依托党中央“延长农业产业链”政策,建设青稞深加工车间,开发多元化产品;二是落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完善旅游设施,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三是按照“人才振兴”政策,与内地学校合作开展研学交流,提升村民技能。

夏布孜喀拉村的每一点变化、每一项成果,都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与政策扶持。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产业增收,从文化保护到人才成长,党的政策始终是村庄发展的“定盘星”与“动力源”。如今,村里的塔吉克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未来必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沿着乡村振兴之路稳步前进,让边疆村落的生活更加幸福,为祖国边疆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县夏布孜喀拉村党支部书记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