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禹门口东岸抗击日寇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龙门村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隅吕梁山下黄河禹门口东岸,隶属于河津市清涧街道,占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9亩,南邻108国道,北依侯西铁路禹门口站。龙门村是“禹凿龙门”、“鱼跃龙门”故事发生地,河津市十四个红色革命老区村之一,全村现有10个居民组3800人。1995年成立龙门村党委,现有176名党员,下设7个党支部,其中2个村级支部,5个企业基层支部。多年来,龙门村在党的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龙门集团董事长原贵生的带领下,坚持“党建领村、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七有惠村”发展理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回溯到1937年那个风雨如晦的夏天,日寇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华北失去安宁,黄河更加咆哮,龙门动荡不安。1938年春,侵略者的狼烟席卷到黄河岸边的码头村——龙门村,从此为这里镌刻下血与火的红色印记。

龙门村禹门口公园
狼烟突至:破碎的家园
1938年早春的寒雾还未散尽,盘踞在河津县城的日军冈崎联队已在禹门口扎营,一千多个步骑兵像饿狼般扑进龙门村,烧杀抢掠的暴行中,哭喊声充斥在全村每一个角落。鬼子在鸦沟、西沟,见人就砍,追不上的就举枪射击,村民原定子、郑铁匠、原广印就死在鬼子的枪口下。看到原孟夏腰间扎着一条皮带,鬼子就以为是“中国兵”,随即将冰冷的子弹射向他的胸膛。
进入11月,日寇为发动禹门口战役做准备,抓到在关帝庙暖阁窑内避难的村民刘官印、原卓柱、原喜之、原银胜、原怀胜等9人,驱赶他们走在前面挡子弹,一路到禹门口河防探听虚实,当走到新街附近时突然传来不明枪声,鬼子怀疑9人中间有中国军内应,当即对他们开枪扫射,除原怀胜未被击中要害侥幸逃生,其余8人全部遇难。
屠刀没有停歇,村民屡遭横难。鬼子在村里遇见村民原俊蛋,抡刀便砍,在其头部、颈部连砍十余刀,脖颈处的伤口深可见骨,当他从血泊中爬出时,嘴里还含着被血浸透的泥土;1941年深秋,王新印母亲等三位老人为掩护乡亲逃亡,被日军在西沟用铡刀残忍杀害。
除了屠戮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日寇还肆意破坏民居文物。为构筑碉堡工事找木料,拆毁了原家祠堂、西沟王家祠堂及村民房屋200余间。1941年10月占领大禹庙,将庙宇建筑拆卸焚毁,这座修建于汉代的千年文物毁于一旦。龙门山上的云中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寺内耸立的佛塔是一座数十里远就能看见的回音塔,日寇为校准炮膛弹道,对准云中寺古塔日夜炮击,最终寺毁塔倒。
星火燎原:不屈的抗争
侵略者的暴行没能压垮黄河儿女的脊梁,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内地,龙门儿女同仇敌忾,义愤填膺。1937年9月八路军东征抗日,龙门村的船工们纷纷将自家的木船停泊在芝川渡口,等待战士们登船。夜色中,原老六掌舵的木船在浪涛里颠簸,“老总们,要多杀几个鬼子!”这句带着河津口音的呐喊,成了最质朴的誓言。
牺盟会的宣传员到龙门村宣传抗日救国,原广印十五岁的儿子,背着石灰桶跟着宣传员跑遍全村,在悬崖峭壁上和山墙上留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我河山”等醒目的标语,爱国的种子撒播在村民的心田。
八路军宣传队在关帝庙前为群众表演《放下你的鞭子》,当扮演香姐的战士被“日寇”抽打时,台下原俊蛋猛地站起来嘶吼:“我要报仇!”数百名村民跟着振臂高呼,声浪盖过了黄河的涛声。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于1938年3月7日走进龙门码头,当天夜里借着马灯为原两管的母亲包扎了伤口。第二天一早,龙门船工将他摆渡过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抗日英雄纪念碑
山河铭记:永恒的精神
1939年的一个夏日,一名日军窜入龙门村施暴,愤怒的村民们抄起了锄头扁担进行追赶,在马安桥附近,原家三兄弟用抬杠将侵略者砸翻在地,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最终被埋在他曾肆虐的土地里。
禹门口保卫战打响时,龙门村全民皆兵。原天德的父亲赶着骡队往山上送弹药,有的到前线搬运弹药,有的从黄河提水给机枪和炮管浇水降温,在关帝庙惨案中幸存的原怀胜则扛着自家的门板去前线加固工事。战斗结束后,村民含泪合力收拾阵亡战士的遗体遗物,将烈士们合葬在西沟的山岗下。
1945年8月,日军撤退的消息传来,龙门人没有欢呼,而是默默走到西沟的坟茔前向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鞠躬。原俊蛋抚摸着“杀不死”的伤疤,给孩子们讲述那些牺牲的故事;薛穆子老人在被烧毁的家门前,种下了第一棵枣树。黄河依旧东流,但岸边的人们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不了——侵略者可以烧毁房屋,却烧不掉刻在骨子里的不屈;可以杀戮生命,却杀不死对自由的向往。
80年后的今天,安葬烈士们的坟茔,已变成高高耸立的禹门抗战纪念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总有络绎不绝的孩子和游人前来缅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听老人们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龙门船工摆渡八路军的船工号子,先辈们抵御外侮的呐喊,早已融入龙门人的红色血脉。
如今的龙门人在“红色龙门”文化熏陶下百炼成钢,村“两委”一班人带领3800口村民共同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图画,用集体经济丰硕成果保障村民“七个所有”,用“现金红包、免费医疗、养老补助”三项惠民政策书写“共同富裕”大文章,继续书写着龙门人传奇。
村集体企业龙门集团已拥有2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构建焦化、新能源、建材、电力、贸易、房地产、旅游七大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80亿元,固定资产积累达47亿元,位列山西省企业百强榜第72名。
龙门村正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村东大门展现了“鱼跃龙门”的神话故事,荣获吉尼斯上海大世界“中国最大村门”称号。先后投入1200万元打造党建馆、大禹文化馆等九个主题文化阵地。贯彻“两山理念”,数十年来打造千亩湿地公园、千亩环村林带、千亩环厂林带及十万平方米休闲养生公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营造了园林化的生活环境。依托文化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旅游,2022年荣获“山西省4A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16年开始,筹资1.6亿元开发黄河龙门景区,打造明清文化街、红色文化广场、禹门抗日纪念碑、龙门山高空观景区、黄河大峡谷水上旅游线、状元台景区等特色产品,2022年12月入选全国AAA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河津龙门村“村晚”等国家级文化活动,景区美誉度和承载力不断增强。
(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