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留善固村属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管辖,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吕玉兰的故乡。
上世纪50年代,受革命前辈影响,年仅15岁的吕玉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奋斗20年,初步改变了贫困面貌。80年代以来,东留善固在以全国劳模、村原党委书记吕廷祥为班长的村“两委”带领下,开展了“二次创业”,村域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等荣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留善固村属冀南四专区,村北距离三里路的威县南郭庄村曾是敌占区,成为前沿阵地,先后建立了东进游击队、青救会、妇救会、农救会,全村始终坚持抗日,支援前线,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村”,受到四专区嘉奖,为抗日模范村。冀南军区领导及所率部队,曾驻扎在此地。群众积极掩护八路军,藏枪、藏粮、拥军支前,从未出现过告密等意外事件,其中村民里就有17位烈士,奏响了一曲浩然正气的英雄赞歌。
当时,日伪军疯狂抢粮、抢物,残酷地扫荡,到处修炮楼、安据点、挖封锁沟。东留善固这一带“抬头见岗楼,出门过路沟”。八路军官兵,夜间袭扰敌人据点,破坏敌人公路,割断敌人电话线,利用青纱帐伏击敌人,打了许多漂亮仗,和群众鱼水情深。
司令住在村民家
当时,宋任穷司令住在东留善固村后街吕世英家的西屋,有时住东邻吕天瑞家的西屋,他教导386旅71团官兵唱“三好三帮”歌:“什么是三好?第一言语好,第二态度好,第三行为好,群众都喜欢,团结牢又牢;什么是三帮?一帮打水,二帮扫地,三帮进步,群众都拥护,团结紧又紧;群众是池中水,军队是水中鱼,鱼水不分离,相靠又相依,万众齐一心,才能得胜利”!他们扫院子,挑水,给老人孩子食品,说话和气可亲,帮助群众拉犁、拉耙、播种、收割......日伪军前来扫荡,群众掩护八路军,八路军保护群众亲如家人。
村干部、老党员孙桂璋、吕天祥、王兴善、杨宗振、孙文兴、吕廷伟、倪修义、孙大芹、孙万朋、孙炳福等经常去慰问,宋司令热情地接待他们,问寒问暖、起座倒水,对干部群众积极拥军、大力支持部队表示感谢,并指示干部要把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严防、严控、死守,做好保密工作,不使一粒粮食落入敌人手。一次,他和警卫员转到房后路北一座棉油房,了解生产情况,指示“要多流汗、多生产,支援抗日”,他要过大锤抡了两下,狠狠地砸下榨油的塞子,哈哈大笑说:“这活儿不轻,这是砸日本鬼子的狗头”。
本村组织起了以孙炳福为连长,孙万朋为指导员的东进游击队,拥有40名成员,后编入县大队二中队,活动在摇鞍镇、张堤村一带。孙国成、孙国安、李静河、马春秀、孙炳凤、吕天真、吕世银、王玉修等随部队加入到八路军抗日救国的队伍,留村的青年和儿童团们,孙文焕、孙炳衡、杨宗瑞、孙玉合、王春早、王春为、张青云、贾希春等担起了在村站岗放哨、为民服务、支援抗战的重任。

东留善固村貌
专员和村民一家亲
1941年春,一天下午,村干部安排两位八路军到村民孙庆昌老人家,老两口积极地腾房子、打地铺,像迎接亲戚一样。八路军对老人恭敬有礼,嘘寒问暖,来后扫院子、挑水,忙个不停。时间一长,知道了领导是肖玉洲(肖一洲)专员。他比孙庆昌的儿子孙桂臣大五岁,互称大哥、二弟。那时村北三里路威县南郭庄村是敌占区,离北边马庄、麦子乌营日伪炮楼才十几里路,日伪军隔三差五的就来“扫荡”,或是摸八路军的行踪,探听八路的消息。为保护肖专员,庆昌老人就让他穿自己的鞋、袍子,日伪一来就说是他的大儿子,叫桂山,平素说是远路的亲戚。肖专员白天帮助拉犁、拉耙、锄草,晚上经常出去。庆昌老两口和儿子儿媳晚上交替为他打更、放哨。肖专员不断给他们讲抗日革命道理、教他们学文化,说“与敌人斗争不光靠枪杆子,还要靠笔杆子,当老百姓不仅会拿锄头,还要学会写算,掂起笔来!”那时缺纸少笔,就在地上画,沙土上写,使孙桂臣大有长进。1943年他推荐桂臣到刚成立不久的宏毅县当了一位副科长,并加入了党组织,还动员了前后院的四五名青年入伍,加入八路军二纵和县大队,走进抗日的队伍。
1942年“四·二九”铁壁合围时,日伪军调动13个县万名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肖专员和部队到了贺伍庄一带,生死关头他隐蔽在贺伍庄一户人家的玉米秸下,在鬼子乱刺乱找时,他右脸被刺了一刀,鲜血直流,所幸没有生命危险,鬼子撤走后,他连夜赶回东留善固孙庆昌家。一家人赶紧地为他擦血巴、包扎、烧水、做饭。肖专员因长时间的劳累战斗,缺吃少喝,脸左边起了个大疙瘩。庆昌老人还是个有点基础的土医生,天天给他用土法治,让他安心休养,七、八天他就康复了,肖专员感动地说:“庆昌大爷大娘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政委在村民家养伤
1943年2月的一天深夜,冀南分区领导率部队在东留善固村西与敌人相遇。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政委的左腿,血流如注。两位警卫员尽力搀扶政委站起来,跛足而行,同时坚持继续指挥大家战斗,以利于保存我军和掩护随军机关转移。
战斗结束后,政委坚决不坐担架随部队行动,好让部队轻装前进。冒着敌人增援报复的危险,毅然要留下来。
天未亮,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自卫队长孙文焕,得知消息,喊上村干部孙文兴,卸下一扇门板扛着,向村西急忙赶去。在交通沟里见到了等候的政委同志,由文兴、文焕两人抬到村东头的孙文兴家,以防万一,文兴让家属拿出自己的袍子给领导穿上。政委得知他们两人都是村主要干部,就让勤务员找部队,他很高兴地问村的情况,并指示要藏好粮,为军民服好务;要组织好自卫队,搞好治安联防;要搞好生产自救,度过灾荒……
八九点钟的时候,“日本鬼子从西边来了”的喊声,如同晴天霹雳,全村乱了阵营。前几天下了场小雪,这时天气寒冷,群众牵牛的、掂包袱的,携儿带女向东南、正东方向跑去。文焕、文兴要背领导到东院枣树园子的红薯窖里躲藏,可有伤没法上下。就把他背到东北角柴草垛里藏好。头几天下的一场雪,东院雪还没融化完,文兴藏好领导后,怕留下脚印招来鬼子,就顺着墙边转过去以迷惑鬼子。然后文兴藏在离柴草垛不远的红薯窖里,进窖时是倒着走进的。日伪军进村后,东闯西撞,连翻带抢,看到红薯窖是出来的印,没在意,就转到南边文焕家翻去了。
下午,日伪军退去,人们相继回村,文兴的母亲为政委特意做了时下最好的净面窝窝、米饭、老咸菜。政委激动地说:“咱根据地的人民都是好样的,因为我惊吓到老乡了。”晚上,部队派来了担架,说要让领导转移到波留固村进行手术。政委同志离开时说:“东留善固真不愧是冀南抗日模范村,谢谢老乡!”趁天黑,文焕、文兴把他们送到村西南砖窑西,引上去十里外波留固村的正道。
政委同志伤愈后,便立即投入紧张的救灾工作,后来他在临清、威县多个场合赞到:“东留善固的干部群众保护了我,是经得起考验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东游”模范班截粮记
1943年大灾荒的冬天,春节将至的一天下午,邱县西留善固村的胡七,急急忙忙跑到东留善固,找到东进游击队的班长张清云家里报信,说:“麦子乌营日本炮楼“皇协军”在香城固抢来一车粮食,在村西北正向南郭庄运,你们敢截去吗?”张班长他沉思了一下,问道“有多少人,有日本鬼子吗?”得知只有一个“皇协”小队长领着3个“皇协军”,他决定行动。拿着两颗手榴弹和一个烧火棍,召集了民兵王春早、王春为、贾希春。贾希春带着一把“独角龙”,王春早、王春为每人带两颗手榴弹,拿着站岗用的棍子。四人冒着寒冷的西北风,向村西北赶去。
西北沙河是荒草野坡,一人高的野草、零星的几棵杨树、枣树、杜梨树,冻得早已干巴巴。他们侦查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皇协军”粮车。“怎么了,是胡七假传消息,逗戏咱?”“不可能,这小子家穷,是个忠厚老实人”,后来走到南郭庄去西留善固的斜子路一看有车印,“是他们,已经过去了”,“追!”他们不约而同地说。
当时麦子乌营日伪军的炮楼就在东留善固村北12里路,顺着车印,摸到南郭庄伪庄长家门口,侦查发现横车在院子里,粮食还在车上,敌人应该在屋里歇脚呢。他们躲在大门口,只听里面一个说:“可出了八路军地盘到咱保险地了!”一个说“真累坏了,队长头前走了,咱多歇会”。张清云迅速摆手示意,几人闪电般冲进院子,一手举着手榴弹,一手握紧棍子,贾希春双手握紧“独角龙”,冲到北屋门口,冲着屋里三个伪军大声喊道:“不许动,快跪下,要不炸死你们!”“皇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吓掉了魂,都抱着头蹲下了,连声讨饶。张清云,贾希春大喊:“我们要粮,不要命,不许动!”按照预先分工,张清云、贾希春控制住敌人,王春早、王春为推车运粮食,出东南方向,奔李六寨村亲戚家,这样迷惑敌人。估计他们推出了村,张清云、贾希春训斥了“皇协军”几句,迅速撤离,追赶粮车去了。
他们四人替换着掩护和推拉粮车,天黑到了李六寨亲戚家,吃了顿饱饭,趁黑夜回到了东留善固。他们留了点吃的,将粮食埋在葛家南边闲院子里,为抗日部队准备了军粮,这时天也快亮了。
东留善固“东进游击队”张清云等四人英勇截获“皇协军”抢走的群众的粮食的行动,为百姓出了口气,为抗战斗争树立了榜样,群众称颂,上级领导赞誉“东留善固东游,真是名符其实的模范班”!

吕玉兰同志纪念馆广场
宁死不屈的村支书
1944年正月十九日凌晨五点多钟,从威县麦子乌营碉堡来的100多名日伪军,为报复年前我村“东游”自卫队班长张清云等4名民兵,截获他们从香城固抢来的一横车粮食,把村团团围住,进行烧、杀、抢、掠,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留善固“正十九”惨案。孙文焕作为村干部是被抓的重点人物之一,他家的外院、里院被几十名日伪军严密封锁。日伪军的动静被后院小孩孙文考听到,喊“大哥,有贼了,有贼了”,文焕的母亲听到喊叫声,也同样喊,“有贼了,快来人”。没脱衣服的孙文焕一轱辘赶紧起来,提着枪,刚上西屋房,被隐藏在房上的几个日伪军摁住,使他动弹不得,捆在枣树上拷问:“谁是共产党?”他说:“不知道!”“谁截我老总的粮车?”“不知道!”“村的公粮藏在哪里?”他坚定的说“不知道”。“谁家有手榴弹?”他摇摇头说:“不知道”。他深深懂得“共产党员坚守党的秘密,宁死也不向敌人屈服投降!”这时日伪军烧起熊熊大火。穷凶极恶的鬼子让伪军在文焕裤裆里用铁锨倒火炭后又逼迫刚结婚的朱氏用簸萁倒,文焕的肉被烧得滋滋冒油,变成灰人,疼得他大汗淋漓,紧咬牙关,鬼子问他说不说,他摇摇头,疼得昏死过去……
敌人用凉水泼醒他,继续问:“公粮藏在哪里?”文焕咬着牙,眼死死地瞪着日伪军,坚定地摇了下头,又闭上了眼睛。日伪军连拉带推拖着奄奄一息的孙文焕,到村后李家小坑东岸,在上百名群众面前,再一次逼问“谁是共产党”、“公粮藏在哪”……换来他厉声骂道:“你们就要完蛋了,共产党万岁!”丧心病狂的鬼子用日本东洋刀砍向了文焕的脖子,年仅24岁的孙文焕英勇牺牲。
同时被抓牺牲的还有民兵孙玉合,杨宗瑞,他们用生命保护了抗日军粮,保护了党员和革命群众。
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老村官
贾俊刚同志在近半个世纪革命生涯中,也经历了战争年代的考验。1942年,在环境极其残酷下,13岁的贾俊刚毅然参加了民兵,虽然年龄小,但与其他民兵一样,站岗、送信、搞联防。由于干事认真、守规矩,不长时间,上级就发给他两颗手榴弹,和老民兵一样,参加战斗和工作,锻炼得有胆有识,能办事。
1945年9月一天晚饭后,地下党员、扛长工的吕天朋把贾俊刚叫到村西坑边大柳树下,说:“俊刚呀,你忠厚老实,又很机灵,工作干得也好,打算介绍你参加共产党。你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吗?”他说:“共产党是领着咱穷人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的。”吕天朋把话题一转又说起牺牲的同志们,问他怕不怕,俊刚点点头,坚定地说:“不怕,豁出去了!我入党,跟共产党走!”过了几天又一个晚上,倪修义、吕天朋把贾俊刚叫到村西南红酸柳棵地里,又谈起加入组织的事。吕天朋又嘱咐说:“入党的事要保守秘密,连父母、媳妇都不能说,宁杀全家,也不能说出谁是共产党!”他使劲攥着双手,坚定地说:“放心吧,咱一定跟着共产党干一辈子!”10月间的一天晌午,倪修义把俊刚叫到家中,指着另一位同志介绍说:“这是上级领导,李六寨的张大钗同志,给你见见面。”张同志问:“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他说:“党是俺穷人的救命恩人,我入党是为了穷人翻身过好日子!”张说:“好,要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翻身,不怕掉头流血去奋斗!”并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后,说:“据了解你表现很好,批准你为共产党员。你要听党的话,遵守纪律,保守秘密!”贾俊刚入党后,工作更积极了,后来成为跟随吕玉兰开展第一次创业的骨干人物。
东留善固的抗日英雄,值得世人永远记忆和怀念。东留善固人民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传承和弘扬!先辈们凛然正气长存!
如今东留善固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大力弘扬玉兰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进“党建+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村产业主要是林果业、运输、棉纺、建材、食品加工、酿酒和规模养殖。目前拥有河北众旺农牧(光明集团)、冀中能源水泥厂、玉兰缘酒业、兰洲纺织等企业20多家,2024年总产值6.1亿元,上缴税金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党建引领聚力,办好民生实事。近年来村集体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参加保险。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玉兰小学民乐乐团和合唱团全省知名,该村累计培养大学生超过200名。村里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吕玉兰纪念馆、国家AAA级景区,建成了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特色小镇,支撑东留善固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