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衙村地处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西北部,韩江西溪于此分流出外砂、新津、梅溪三条河流,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大衙村 “绿色半岛” 的美誉。回溯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大衙村凭借韩江支流环绕的地利,成为潮汕地区抗日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大衙村俯瞰
烽烟岁月:乡勇护土的抗战传奇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衙村因群众基础深厚、交通位置关键,成为中共地方组织的重要交通站,被地下党工作人员亲切称为 “总统村”。如今,“潮汕七日红”、大衙堤顶和梅月岛伏击日伪军,以及护送“学警”到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仍然口口相传,地下交通联络点、地下民兵活动场所、红色渡口等革命遗址,都在诉说着那段不朽传奇。
◆ 大衙渡口——韩江上的重要交通站
大衙红色渡口在大革命时期便是地下党的重要交通站。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及经济封锁,1930年11月成立直属中央政治局领导的中央交通局,局下设南方线,主要任务是开辟中共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沪港粤闽赣秘密交通线。1931年1月31日,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建成。第四次反“围剿”之后,该线路成为中央苏区对外联络的生命线。在此后4年中,各中转站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安全护送了多位重要党政军领导人进入中央苏区,运送了大量经费、物资往来于白区和中央苏区之间,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解放战争时期,大衙成为平原突击队、澄南武工队的联络点和接应点,当时渡口有许多船只,较为可靠的运输船有村民蔡炳炎、蔡金水父子的“双头尖”船等,大衙地下党组织与下蓬、上华冠山、潮安等地的地下人员的来往及枪支、弹药等物资的运输等,都通过这些船只来完成,许多地下革命同志在此乘船抵达凤凰山等革命根据地。在1949年澄南武工队奇袭鸥汀警察所和接应卓积基学警中队起义等活动中,大衙渡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潮汕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 地下民兵——百姓筑起的 “铜墙铁壁”
大衙村的农民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5年,大衙村成立五区大衙农会,会址设在蔡氏家庙,积极组织农民开展抗租、抗征税等活动;1927年,澄海县工农讨逆军改编为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四独立团,大衙村的农民也积极参与其中。1949年,在卓积基带领汕头学警中队76人起义的行动中,大衙村地下民兵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年4月15日,大衙地下民兵在中共地方领导许士杰、余锡渠、李树民等指挥下,秘密迎接起义队伍和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进驻大衙,并将部分人员安排在村内蔡氏家庙临时驻扎,计划当夜过大衙渡口转上凤凰山;后因外人进出大衙被密报,县联防大队300余人包围大衙,危急时刻,蔡崇光(澄海国民党政府主任秘书)和蔡炳昭(外砂区保安副队长)出面搪塞、缓和局势,避免了一场风波。随后起义队伍在中共地方领导及大衙地下民兵的安全护送下,顺利过境到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当时起义队伍近百人在一夜之间顺利通过三县一市各个关卡,震撼了国民党当局。在1949年下半年,潮、澄、饶地下党发动大规模总暴动中,大衙地下民兵在统一指挥下,首先剪断电线,锯倒电线杆,成功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随后放火点燃外砂桥头、龙头桥的两个哨棚,还一并烧毁了下铺桥。
◆ 梅月岛伏击日伪军——群众性抗日救亡的奇袭制胜
1945年8月上旬,日军知大势已去,澄海警备队指使直辖密侦队长方顺带其亲信杜侯等4人前往庵埠日军澄庵警备司令部领取枪支,准备下海为盗潜伏下来继续与人民为敌,敌后游击队从内线获得这一情报决定在渡口伏击。游击队派出武装小组4人,联合本村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1937年8月,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成立,同年9月,成立中共澄海县工作委员会,这个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得到国民党地方党、政、军当局承认的合法团体。)20多人,分别埋伏于大衙渡口堤顶及梅月岛东面。果然,方顺等4个密侦队员带短枪6支,按预定时间及路线前来。他们上渡船后,游击队武装小组出其不意叱其缴枪,方顺等4人掉头跳往水里逃命,埋伏在梅月岛东面的“青抗会”人员随后追赶,将方顺等2人击毙水中,另2人轻伤逃脱。

大衙村入口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烽火岁月里,大衙村人民用热血与智慧守护家园的革命精神,如今已化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如今的大衙,1200 多亩蔬菜基地里,生菜、玉米等几十种作物茁壮成长,“广东省菜篮子基地” 等荣誉牌匾熠熠生辉;红色渡口纪念亭下,村民闲坐休憩,孩子们聆听着革命故事;每到周六、日上午,田头市场如期开市,菜农在田头进行着蔬菜的集中销售;高楼展厅、大夫第红侨展厅、先锋创业园项目的落地扩大着“大衙蔬菜”品牌效应;修缮一新的红色遗址与整洁的村道相映成趣,宛如一幅融合了红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画卷。1984年大衙村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1993年,该村被评为广东省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先后四次获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并被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大衙村高楼展厅——澄海武工队活动场所旧址
继往开来:融合发展迈向的美好未来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大衙村正以革命精神为引擎,将红侨精神深度融入发展脉络,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及绿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 “红色 + 侨乡 + 绿色” 的融合发展模式,建设完善大衙渡口—高楼—大夫第—蔡氏家庙的红色旅游线路、提质扩面大衙蔬菜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擦亮“大衙蔬菜”金字招牌,绘制 “红色铸魂、绿色富民、侨乡聚力” 的崭新蓝图。
(作者系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党工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