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浙江省东阳市江北街道渔晚村,到处脏兮兮臭烘烘,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加上老宅逼仄破旧,该村的“光棍”特多。而现如今的新渔晚,别墅式楼房鳞次栉比,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四道八达,加上生机盎然,花木扶疏,引得众多公司、店家、网馆纷纷入驻,甚至还有“嫁囡就要嫁渔晚”一说……
若问如此华丽蜕变,“招”从哪里来?让我这个在此地建房的新渔晚人,用亲身经历一一道来。
2003年,该村列入首批重点旧村改造。到2005年,新民居、综合楼和所有公共设施陆续建成。于是,“三化”无疑就是接下来的“重头戏”。时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表,小区“两委”会全体成员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已经把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了政治的战略高度,于是纷纷立下军令状:“不抓好此项工作,甘愿下台!”
首先,在班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旋即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等舆论工具,把“两山理念”及“三化”初步方案对全体居民亮相。紧接着,一班人分工合作,撸起袖子着手抓,并力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拿栽种花草来说,收到上级统一发放的秧苗后,在栽种人员的把控上,竟也是斟酌再三来挑选的。由于这道关把得好,所有花坛的苗木没有一枝是不成活的。又如,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对新建的休闲亭、绿化带、广场、活动室等公共场所,近几年都逐步因地制宜、甚至巧夺天工变废为宝地进行了精心的点缀、靓化,以不断提升环境的美感度。
又如,因村庄改造的需要,不得不将原有的16口大小水塘填埋。但硬是保留了村中央最大的那口猪母塘,以方便村民日常洗涤、浇灌、消防之用。在整治过程中,包工到人,花了整整两个多月,清淤、砌岸、造埠、加深、加阔、四周绿化……一个占地4亩多,深3米多的大型水塘终于建成了。因为此塘常年有地下水渗入,加上各家雨水管的流水,故即使干旱无雨,塘里的水也总是充盈的,且能始终保持清澈。这,靠的是村规民约和全体居民的自觉配合。天晴时,当你来到塘边,扑入你眼帘的是:阳光穿透澄澈水面,波光好碎金跃动,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更值得一提的是:决策者们在让环境变美的同时,还注意提炼环境的思教内涵。

村里的猪母塘宛如画卷
该村西南角的节烈亭,因年久失修,斑驳脱落,亭内石刻的字大多看不清楚,特别是介绍此亭来历的字迹更是模糊不清。因此,年长者也只知此亭是纪念一贞洁女子,详情无从了解,年轻一辈更是茫然。
鉴于此,2018年初,小区“两委”会达成共识:在深入开展小区环境革命的同时,重新修复节烈亭,既可让村庄各种景观更加协调,也可让节烈亭真正成为居民道德教育的好素材。
说干就干,大家立马行动。
他们首先请出小区几位有文化的长者,让他们查阅资料。经过各种资料的查证、汇总和梳理,终于弄清楚了此亭主人公郑氏的来龙去脉,亭子乃为弘扬郑氏为保贞节不惜生命的高尚情操而建。小区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请石雕艺人精心雕刻在一块偌大的石碑上,矗立在亭子左前方。接着,将四个柱子上“清风终古识贞心,劫火无情摧烈骨”等3幅石刻对联,根据残存的字迹,按图索骥、一笔一划地还其原样,再由雕刻师一字字镂空,连同石碑上的字,逐个填上永久性的高级黑漆。最后,从底面台阶至亭顶,全部粉刷一新。
节烈亭的重修,既让小区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又让大家多了一个接受传统教育的精神家园。可谓是一举两得。慕名前来该村观光的游人,也总喜欢到此地拜谒。
而洁化则是“三化”中最难搞的,除了制订并日臻完善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外,几任干部和党员都坚持经常性地开展义务清扫和护植。无声胜有声,一些村民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其中。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自觉保洁”、“人人都是保洁员”的良性循环。原来住户门前路的专人打扫也自然而然地取消了,只剩下主路由专人定时清扫。这为村里着实省下了一大笔开支。
20年来,小区“两委”带领全体居民众人划桨,久久为功,始终坚持将“三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各种紧跟的舆论宣传工具,包括永久性的墙头标语、微信群,还在各个花坛设立各式字样的警示牌,让草木“会说话”,使之常态化、网格化。
如今,不管你在任何时候,在渔晚任何地方,除偶被风吹落的碎树叶片外,几乎见不到任何果皮、纸屑。一位熟悉的过路人曾笑吟吟地对我说:“你们这个村真干净真漂亮呀,住在这里真惬意呀!”是的,环境清爽美丽了,人便更舒畅了,身体也更硬朗了,长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个不到500户的村,于不久前还出过两位超百岁老人。现在流行“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更让居民平添了几分幸福感和获得感。渔晚人的积极环保实践,不正呼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邃真谛吗?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江北街道渔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