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坝盘村地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的东南角,国土面积4.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全村共158户678人,3个村民小组,98%是布依族,是整个南盘江上游保存最完好的布依族传统村落。
近年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州工作组安龙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深入贯彻落实粤黔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立足坝盘村万峰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布依文化和滨湖景观优势,将旅游康养产业定位为强村富民的核心支柱产业,抢抓协作机遇,汇聚多方合力,创新实践“外源赋能”畅通产业活水、“内生铸魂”强劲发展动能、“协同共治”护航行稳致远,成功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赋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坝盘经验”。
“外源赋能”畅通产业活水
惠州仲恺高新区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与产业创新,显著提升了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和旅游吸引力,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投入,夯实产业筋骨。投入780万元协作资金帮助坝盘村打造“康养+农文旅”核心产业。仲恺高新区协作干部现任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紫帆介绍:“截至目前,坝盘村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沿河生态观光步道1.7公里,整治沿河河堤1.2公里,治理面积达2.5万平方米,建设人工沙滩5400平方米,新建公厕4个,完善相关旅游康养产业配套设施。”这些项目的推进,大幅提升了坝盘村旅游的基础承载能力与环境品质,为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业态创新,引爆流量经济。支持坝盘村敏锐捕捉市场热点,着力培育特色业态。协助当地重点打造桨板运动项目,成功于2024年举办“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吸引全国选手竞技,一度引爆网络热度,使“坝盘桨板”成为知名网红IP。赛事带来的巨大关注度高效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当年仅5个半月即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万元,生动诠释了“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的转化。
协同赋能,优化发展生态。鼓励坝盘村整合外源帮扶力量转化为内生发展动力。朱紫帆介绍:“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仲恺高新区协作干部积极宣传推广坝盘村康养文旅项目,引导外地企业和游客投资、消费。”此外,工作小组积极推动制度环境优化,协调县级部门精简坝盘村旅游康养产业相关行政审批环节,破除发展梗阻。同时,高效整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水库移民发展资金,进一步完善村内道路及产业配套设施,形成了东西合力、多策并举的集成支持效应,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了高效、友好的制度土壤。
“内生铸魂”强劲发展动能
惠州仲恺高新区帮助坝盘村打通经营思路、强化组织建设,通过非遗保护与生态治理激活内生动力,将文化资源与绿水青山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打通经营思路,激发组织动能。协助坝盘村开展乡村运营建设,优化“党支部+党员先锋队+村民”三级联动机制。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游客到村里玩水,坝盘村开展乡村旅游的运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由全村28名党员组建产业合作社推动文旅融合,通过“吃住行导娱安”全流程服务提升游客体验,以榫卯技艺改造的“澜湖驿舍”民宿为标杆,带动18栋古吊脚楼活化利用,单栋年租金收益达5万元,实现“闲置资产”向“活力经济”的转化。安龙县万峰湖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潘彬谈到:“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在仲恺协作干部的关心与支持下,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环境整治、沿河旅游步道建设等工程,保证项目质量,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
保护非遗资源,激活文化动能。帮助坝盘村以“文化赋能+产业活化”为抓手,推动乡村实现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系统实施“四古”保护工程,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文创设计支援、市场渠道拓展等举措,激活“四古”文化要素的内生价值。古乐八音坐唱团队扩容至30余人专业阵容,致力于打造沉浸式民俗体验。村民积极参与吊脚楼修缮与活化,将其改造为精品民宿或文化空间。村内催生了28家由本村手艺人主导的文创作坊,使濒危的古法造纸技艺,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纸艺灯具、文创笔记本、研学体验包等多元产品。村头古榕树成为文化客厅,这些空间留住了乡愁,更承载着文化展示、产业经营与乡魂凝聚的新功能。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副主任查琳琳谈到:“非遗在桨板码头重生,吊脚楼变文化空间,古法造纸进文创市集,百年榕树成露天影院,这多亏仲恺对我们的帮助!”
践行环保理念,激活生态动能。支持坝盘村《生态保护村规民约》的讨论与制定过程,引入湾区先进的环保理念和乡村环境治理经验,将其融入村规民约条款,提升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准则。协助打造河道两侧麻竹防护带,开展沿湖岸线系统性绿化造林工程,种植300棵兼具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的行道树,补植三角梅、芒果树等村组行道树,构建起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景观廊道。这些举措既守护了村庄的生态基底,又为“康养+农文旅”产业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支撑。

盘坝村优美的景区环境
“协同共治”护航行稳致远
惠州仲恺高新区帮助坝盘村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多业态融合,不仅实现了旅游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增长,更推动了产业升级、村民回流与生态保护,绘就了一幅协同共治、行稳致远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专业运营引领互嵌共生。助力坝盘村引入专业化乡村康养文旅运营团队,创新构建“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互嵌式共生发展模式。贵州冠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介绍:“公司主要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品牌营销推广、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合作社负责统筹土地流转、组织本地劳务、沟通协调村民意见与利益。农户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并积极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生产等环节。公司、村合作社与农户三方通过紧密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为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治理框架。
规范管理驱动质效跃升。推动坝盘村在专业公司运营理念下实现“康养体验+农耕文化+布依风情”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业态升级。公司联合村合作社,围绕民宿精细化管理、水上运动安全员、船夫等关键岗位,开展系统性、规范化的技能培训,显著提升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安全意识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引导42家桨板、竹筏等水上运动俱乐部在坝盘村有序经营,带动全村新增民宿20家、餐饮店铺15家,吸纳本地村民就近就业超200人,实现了外出务工人员显著回流。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逐浪者俱乐部负责人陈佳说到:“公司入驻后,经营更加规范化,实现了统一管理,景区环境也变好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公司的规范管理促使了“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就业增收提升村民能力与信心,劳动能力提升反哺产业创新与品质提升”的强劲内生循环。
多效融合绘就振兴图景。支持坝盘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与协同提升。在经济效益方面,202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万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4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几千元,跃升至53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在社会效益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便利性、幸福感、自豪感和游客的满意度、忠诚度,同时,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留守问题,增强了村庄凝聚力。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脱贫户王超武高兴地说:“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不用再外出务工了,我儿子也选择回家乡创业,我已经实现了从脱贫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身份转变。”在生态效益方面,专业公司与村合作社严格遵守绿色开发标准,持续投入环境卫生整治,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切实守护万峰湖的绿水青山,使之成为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坝盘村乡村运营的成功实践,是东西部协作推动乡村振兴的扎实典范。通过外部资源与内生动力的有效结合,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融合、非遗活化、生态保护与协同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展望未来,仲安协作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持续深化协作机制,拓展文旅康养产业链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东西部协作贡献新样板。
(作者单位:游书琪,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嘉怡,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