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五村共建“大皇城”景区
作者:杨飞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 2025-10-14 来源:《中国村庄》
 
 

皇城村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全村共389995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作为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乡,这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近年来,皇城村锚定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创新经营模式为动力,以丰富旅游业态为抓手,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林文旅康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乡村振兴的“强村富民梦”照进现实。凭借亮眼的发展成果,该村先后斩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标杆。

海会书院景区里的海会寺琉璃塔

坚持因地制宜  深挖乡村旅游特色优势

皇城村始终秉持“立足自身、放眼周边”的发展思路,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是立足自身优势,在“点”上求突破。皇城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煤炭产业积累的资金,对村内遗存的古城堡——陈廷敬故居展开系统性保护性开发。通过对全村土地和古村落实施统一征收利用、统一作价补偿、统一规划建设,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村里深度挖掘古堡文化、廉政文化、字典文化、陈氏家风家训文化等核心资源:建成廉政教育基地陈廷敬纪念馆,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打造全国首座中华字典博物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汉字文化魅力;联合拍摄《康熙王朝》、《一代名相陈廷敬》等影视作品,借助影视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组建景区文工团,推出大型开城仪式《迎圣驾》、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世八音》等特色演艺,年均演出超300场,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开发相府家宴、相府八八宴、进士小格、相爷枣花馍等地方特色餐饮,让游客在味蕾体验中感受地域文化。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皇城相府”国家5A级景区品牌持续擦亮,成为山西文旅的“金字招牌”。

二是整合周边资源,在“面”上求跨越。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全产业链,加快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皇城相府大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整治、景区内部提升、演艺业态提质、宣传营销推广等五大类23个子项目,建成长2.2公里、宽16米,集美化、亮化、文化、智能化的中轴线旅游示范路,将相府庄园酒店B座改造提升为“午亭雅苑”,提升酒店整体品位,新建大型游客中心,实现“一张门票管全部,一个集散中心管所有景区”。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产品升级,打造“皇城相府”超级IP,构建文旅全产业链,初步实现“由2小时游变2日游,日接待3000人次变3万人次”的目标。

《再回相府》实景剧演出

打造多元业态  拓展乡村旅游增收渠道

皇城村打破“门票经济”依赖,通过“旅游+”模式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多元增收渠道,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

一是推进文旅体验升级。让文化“活”起来。依托三晋家风家教馆、陈氏家风大讲堂、中华字典博物馆等特色阵地,与全国200余所中小学构建深度研学合作体系,精心打造“弘扬传统文化品鉴陈氏家风”主题研学线路。累计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120余场,接待研学团队230余批次,吸引超10万人次学生参与,成功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研学收入突破800万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创新推出全新沉浸式互动剧《相府风云》。该剧以陈廷敬生平为主线,突破性融合实景演艺、沉浸场景、趣味互动与剧情游戏等元素,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游客可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跟随剧情沉浸式感受陈廷敬从少年壮志到历经宦海后的沉稳睿智,在角色扮演与剧情推进中深度触摸历史温度,极大丰富了旅游体验的层次感与记忆点。

二是打造夜经济集聚区。让夜晚“亮”起来。与山西文旅集团联手打造的沉浸式实景夜间演艺《再回相府》,以“情景式体验、浸入式品鉴、移动式观赏”为特色,自首演以来累计演出500余场,接待观众超60万人次。同时,郭峪景阳商业街夜间沉浸式购物文化体验街区建成运营,引入古风演艺、快闪互动、非遗展示等业态,入驻商户80余家,日均夜间客流量超3000人次,带动夜间消费收入占比提升至景区总收入的25%

三是创建智慧旅游景区。让体验“新”起来。建成国内首个5G覆盖的5AAR智慧景区,应用AR/VRAI等技术开发互动旅拍、场景还原、AR导航等功能,游客通过手机即可“穿越”到清代感受相府生活场景。借鉴故宫、泰山和大唐芙蓉园经验,将御书楼午亭山村匾额、石牌坊、河山楼等标志性建筑打造成数字藏品限量发售,通过交易场景,与年轻人产生链接、互动,形成一种全新的数字消费业态。

中小学生正在景区参加研学旅游

完善三大机制  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通过构建科学的管理、协作、利益分配机制,皇城村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管理运营体制,从“分散”到“统一”。针对过去各景区、酒店各自为政造成营销资源重复投入、服务标准参差不齐,游客体验连贯性不足,严重制约区域文旅资源的整体效能发挥等问题,皇城村成立文旅公司,对皇城相府、九女仙湖等6个景点及3家酒店实行“管理、运营、营销”三统一,“资源、人才、品牌、成果”四共享。统一运营后,景区联合营销成本降低30%,游客二次消费占比从15%提升至45%,年综合收入增长超20%

二是协作共建机制,从“单打”到“抱团”。在县乡党委政府支持下,皇城村联合周边四村组建文旅产业联盟,实行“皇城以资金入股、其他村以资源入股”模式,由皇城相府文旅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形成了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与郭峪村合作成立郭峪古城旅游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亿多元,对郭峪古城进行提升改造,整体开发高端民宿、特色餐饮、民俗演绎、古城“夜经济”,成功将郭峪古城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大桥村合作成立海会书院旅游有限公司,建设国学民宿一条街、廉政教育基地,发展禅意康养。与沟底村合作建设皇城相府康宁医养中心,盘活8150余间闲置民房,配套建设200亩国际月季康养园,盘活橡树湾农庄,打造休闲旅游新业态。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从“先富”到“共富”。在村内收益分配上,坚持“三个三分之一”原则:三分之一作为积累资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三分之一作为公益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和村民各项福利;三分之一作为股份分红,用于股东和村民分红,每年分配一次。在与周边村利益分配上,实行“两个让利”:一是投入让利,所有合作项目中,皇城以资金投入占股70%,合作各村以资源入股占股30%,通过股权结构设计保障多方参与权益;二是分红让利,项目运营初期未实现盈利时,皇城每年向各村预支固定额度的保底收益,确保合作方基本收益;项目产生实际收益后,皇城主动让利20%,与各村按照55进行分红,进一步放大合作共赢效应,形成了“大皇城”景区。

皇城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百姓富裕富足的重要支撑,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目前,皇城村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5亿元,综合收入3亿多元。村内60%的劳动力在景区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3万多元,70%的农户兴办了家庭旅社、家庭餐馆或从事旅游商品经营,村民人人有就业,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入股,人均收入达到6万多元。同时,还带动周边村发展起农家乐、商铺300余户,促进3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户均增收3万多元。

如今的皇城村,正从“皇城相府一枝独秀”向“全域景区百花齐放”转变,从“一村富”向“周边共富”转变,为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皇城方案”。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

《中国村庄》杂志  9  乡村旅游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