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平县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文明发端地,古国牛河梁”。
辽宁省建平县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的发祥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5800年前,红山先民在此雕琢玉猪龙,敬奉女神像,牛河梁遗址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如今,千古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厚重绵长,绘就一幅“亘古亘今”的壮美画卷。
文化底蕴厚重
辽宁省建平县文脉相承、薪火相传。在努鲁儿虎山谷间有3道长约10公里的丘陵土梁,因狭长的牤牛河从这里蜿蜒而过,故得名牛河梁。这里分布着距今约58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遗址群,其中有神庙、祭坛、积石冢,出土了塑像、彩陶、玉器等珍贵文物。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确定牛河梁遗址为距今5800-5200年前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2020年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良渚文化遥相呼应,被载入《中国历史》教科书,更成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实践基地。
红色基因深植
建平县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是革命先驱陈镜湖的故乡。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蒙古族党员,陈镜湖以生命践行信仰的事迹,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灵感,与这片土地上燃起的抗日烽火深度关联,成为国歌诞生的重要精神源头。红色基因深植于建平人的血脉,即将在此启幕的第二十五届“村长”论坛,将把这份红色精神滋养出的发展智慧与实践成果推向全国视野。
交通条件便捷
建平县区位优越、生机盎然。作为辽冀蒙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建平县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国道、高速、铁路纵横贯通,京沈高铁更将建平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使其成为连接华北与东北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与便捷交通,为建平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资源储备丰富
建平县物华天宝、百业俱兴。建平县发现有益矿藏55种,其中膨润土远景储量达10亿吨,雄踞亚洲之首,被誉为“中国膨润土之乡”。建平县立足膨润土资源优势,全力加快猫砂产业园建设进度,全力打造“中国猫砂之都”。
建平县位于北纬42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自然环境良好,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肥沃土壤的滋养和天然水源的浇灌,保持了农作物“绿色、生态、有机、健康”的天然特性。建平县是全国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产量连续8年突破20亿斤,是中国杂粮主产区之一,全县认证绿色、有机杂粮品牌21个。建平县还是全国畜牧大县、粮改饲试点县、草牧业试验试点县、半农半牧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建平的农业版图上,闪耀着一串亮眼的“国字号”名片。
因盛产杂粮,而且品质好,建平县也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杂粮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10万亩以上,盛产绿色、有机、富硒、富锗杂粮品种近百个,建平小米、荞麦、红小豆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杂粮加工购销户1000多家,杂粮深加工企业147家,其中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有日加工能力60吨以上的企业76家,从事杂粮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家,带动了域内外农户10万余户增产增收。
建平县秀美风光
产业发展可期
建平县立足资源优势,对域内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等进行分类梳理,加大挖掘力度,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依托辽西旅游大环线平台,采取“红色+绿色”统筹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了老宽线朱碌科红色广场和杂粮主题公园等项目、建三线建平镇辽惠州城景区等项目、小叶线双凤山景区等项目,以及叶天线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红山特色文化体验区等项目,并将牛河梁、牤牛河、天秀山连点成线打造生态文旅景观大道,建设生态文化长廊,推动旅游产业串点成线、由点及面,形成“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景点崛起、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旅游新格局。同时,以四季旅游为主题,开发打造一批主题鲜明,时间、地点、形式固化的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策划举办非遗展演、梨花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形成引爆点。
依托风、光资源禀赋,把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作为牵动绿色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先后引进了国电投、华润、大唐、国家能源、中广核、中能建等央企、国企到建平投资建设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280万千瓦的新能源矩阵在塞北大地上徐徐铺展,风车与光伏板共舞,年发电量达29亿千瓦时,为绿色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营商环境优越
作为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县”,建平县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大工程,结合县域三大优势资源、产业图谱,划分目标区域,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黑龙江、吉林等地区,紧盯特色龙头企业,瞄准优势资源产业开展招商。围绕已有项目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交叉领域,以及共同参与政策和项目的企业进行招商。强化龙头企业招引,鼓励引导大型国企、央企及外企进驻,充分利用其资金、平台、市场等优势条件,通过资源整合、高标准建设等方式,促进行业领域提档升级。同时,不断创新招引项目模式,强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对接,不断吸引顶尖院所加入未来产业发展。
梧桐枝繁百凤栖,水深鱼悦商贾兴。建平县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为目标,下足“绣花功夫”淬炼服务本色,大力推行的“项目管家”制度,从服务企业的角度出发,耐心为企业家解答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制作相关审批申请材料,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为项目落地提供“容缺审批”、“延时服务”等贴心服务,精准帮助企业破除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问题;公开手机号和微信号,与企业家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方便反映情况和问题,并且做到第一时间回复、解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家解决子女入学、就业、就医等生活方面的难题,以“钉钉子”的韧劲让经营者甩开包袱“安心干”,让创业者轻装上阵“舒心闯”。
草木蔓发开蹊径,春山可望放眼量。从传统农业的固本培元,到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从资源开发的科学转化到生态保护的守正创新,建平以多元共生的姿态,在绿色发展与工业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宏业广开”的愿景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生长、绽放。如今,浸润着远古文明的建平,正用实干与创新在新时代的卷轴上,书写振兴发展的靓丽华章。
(辽宁省建平县人民政府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第8期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