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航民之路
作者:郑梦熊 点击数:177 更新时间: 2025-09-19 来源:《中国村庄》
 
 

航民村是我们五村之行进入浙江的第一站。航民村属杭州市萧山区,是十分繁华的闹市区,但它带给我们的惊喜、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现代化的建筑和一流的城市设施,而是“风景这边独好”的50亩繁荣城镇中的稻田。

稻田在江南江北、在农区,包括城市郊区都不稀罕,但在有“人间天堂”之称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杭州的繁华区竟然会保留下来,真是一个奇迹!这里可是寸土寸金,一亩地1000万元不算高,那就是五个亿的真金白银。面对这么巨大的诱惑,作出这项决策的带头人需要多么超俗的眼光、胸怀和定力!虽然当时还没有见面,但我在内心已经对航民村创业带头人——朱重庆书记肃然起敬。

反过来思考,正因为如此,这块稻田作为稀缺资源的独特性就更突出。今天人们评估这块稻田的价值时绝不会用传统农业用地的概念去评估,反而会高出一般的城市建设用地。有了这块稻田,周边的市民不出城就能看到田园风光,不用看日历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稻花飘香、一片金黄,“喜看稻菽千重浪”不再是乡村的独特景色!

航民村稻田广场

我们上午去时大约不到十点,稻田广场却已游人络绎不绝,拍照健身干什么的都有。陪同的高天相总经理提议我们在此合影留念,从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虽然还没有看完,还没有与朱书记面谈,我似乎已经找到了航民村强盛的源头——有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掌舵人!看完黄金首饰加工后,我们与朱书记进行大约一个小时的交谈,当我对他举起双手点赞时,他笑而不答,反而与我们重点探讨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航民村仅靠400多亩地种粮维持生活,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为148元,是一个“倒挂户多、缺粮户多”的贫困村。

航民村的创业史是从12口大水缸开始的。197912月,航民人在朱书记的带领下,以仅有的6万元集体积累资金,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购买国营印染厂淘汰的旧设备,买了12口大水缸作染缸,创办了第一个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后来走上工业强村之路的航民人又把85%的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先后办起染料厂、纺丝厂、热电厂,成为全国知名的印染基地,并带动了三产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全村目前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32家,员工1万多人,总资产超130亿元,形成了以纺织、印染、热电、黄金饰品等产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其中年加工印染布匹13亿余米,可以绕地球赤道25圈,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印染企业之一;黄金饰品年加工量80余吨,占全国黄金消费量的10%,位列全国第三;以宾馆房产、海运物流和金融投资为主的第三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参股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四大股东,参股萧山农商银行位列第五大股东。

现在的航民村家大业大、村强民富,却没有负债,存款大于贷款。2023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149.36亿元,实现利润近10亿元,上交国家税金5亿元。全年发放员工工资10.26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8.8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加上分红达到10万元。全村贷款10亿元,存款40多亿元。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造,家家户户住上别墅,家庭轿车拥有率90%以上,“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朱重庆(中)在十八洞村走访慰问

有多富?根据陈崎嵘先生2017年写成的《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中介绍:航民村和企业集团现有净资产近40多亿元,人均360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成美元为54万美元。据2016年度《全球财富报告》称,全球个人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拥有181610美元,约为航民村人均财富的三分之一。

航民村虽地处繁荣城镇,生态环境却很美丽。在航民村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小河,靓丽宜人的公园,鱼翔浅底、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美景,全村绿地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村里的幼儿园、影剧院、游泳馆、图书馆、篮球场、田园广场、山前广场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也是一流。国家级、浙江省的荣誉应有尽有。

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航民村对待外来打工者的态度。我们看了他们为打工者提供的廉租房实用整洁,配套建有厨房、洗衣房和浴室,孩子可以与村民的后代一样上幼儿园,有的是一家两代、或三代都安居航民。1000个村民与1万个外来员工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其乐融融。

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和胸怀,明天的航民,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系原陕西省委农工办主任)

《中国村庄》杂志  8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