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是脱贫地区村庄迈向生活富裕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一个光荣符号,一直受到广泛关注。12年来,全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创造了一个社会主义村庄振兴的奇迹。特别是近两年,在湘西州委办、州直工委联系帮扶下,不断创造新成就,取得新进展。
2024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822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2.7万元,先后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全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村庄规划省级示范性片区名录等多项荣誉。《湘西州委办公室、十八洞村:深入推进机关党建“1+1” 奋力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入选2024湖南省机关党建工作创新优秀项目。
彰显首倡之责,继续讲好脱贫攻坚生动故事
坚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讲好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生动故事,着力抓好乡村旅游、党建研学、苗绣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举办系列活动,号召州直单位党员走进十八洞村,开展“追随足迹学思想、感悟真理践伟力”党建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擦亮新时代红色地标。
2024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十八洞村累计31篇。今年1月,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瞧,十八洞村长大了》为题进行了报道,省委书记沈晓明作了批示。

村民在庆祝盛大节日
聚焦群众诉求,办好可感可及民生实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开展分层级结对帮扶,按照“机关党委+村支部”、“机关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员+群众”的方式,后盾单位12个机关党支部分别联系6个村民小组,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帮扶,采取“一月一电话、一季一走访、半年一交心、年底算细账”的方式,加强与群众沟通联系,办成地灾点整治、道路护坎整修、排水管沟改造修缮、环村路开工等一批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坚决紧盯重点群体。派驻工作队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体48余户,累计发放慰问金近6万元;为4户受灾农户发放困难救助金5万元;累计慰问新进大学生20名,发放慰问金4万元;按程序申报监测户2户、申报风险消除户3户;为1名困难家庭学子成功申报“矿心计划”;全村新增特色种植、餐饮创业4户,十八洞景区、十八洞培训中心长期就业或短期兼职3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人。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对标5A级景区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累计完成瓷砖外墙、轻钢结构等7栋与村容村貌不协调的房屋外立面整体改造、改造门洞商店3户、房屋护栏改造61户,整改翻新3处老旧竹栏、4处消防栓,完成6处违建拆除工作,对14户农户房前屋后进行环境治理,引导农户统一晾晒衣物被褥;拆除与全村风貌不统一的农家乐广告牌匾,并邀请州、县书法协会为牌匾重新题写;清理垃圾杂乱点16处,整治边坡斜坡3处,摸排并上报改厕问题32个,将四个自然寨生活污水处理提质改造纳入项目申报;开展飞虫寨山货集规范搬迁,规范梨子寨、飞虫寨山货集经营秩序,乡村风貌更加协调统一。
回应群众建房需求。破解用地稀缺和要素限制,采取集中安置、个别选址等方式,合理规划村民建房用地,极大缓解群众建房需求。目前,共划定建房用地14处,已新建翻建房屋共10户(含1户修建中),现存有建房需求的农户9户。
完善集体利益分配。完善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首次开展村集体经济补助村民养老保险试点,对村集体经济收益进行二次分配,村民们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2023年开展了乡村振兴阶段首次分红大会,为全村249户近千名村民分红集体经济收益75.7万元。
始终牢记嘱托,抓好片区联动发展大事
坚决贯彻“带动周边村群众共同致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十八洞村带头示范,实现片区联动发展。组建片区发展平台,带头成立片区发展公司,十八洞村参股30%,其余7个村参股10%的“1+7”片区发展平台公司,推动服装加工、苗绣加工等带动性强的产业落地,实现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
搭建直播助农销售平台,引导施康、龙福高等返乡青年开展直播带货,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去年累计为十八洞村及周边村销售农产品5万多单;开通村级驿站,破解了农产品出村的物流瓶颈。创建文化共享平台。十八洞村利用三八妇女节、113吉客节等节庆活动,举办片区阿雅篮球赛、拔河比赛、篝火晚会等民俗文化活动和特色活动,吸引周边村2000余名群众参与,带动片区群众共创共享。
精准谋篇布局,下力气推动高质量发展
筑牢不返贫底线。十八洞村将千方百计促进促进群众增收,开展“一户一策”精准指导,鼓励指导农户从事精品农家乐与民宿改造、高质量水稻种植、优质稻花鱼养殖、黑木耳种植、苗绣等多元业态,积极邀请设计业内专家,对全村农家乐、民宿提质改造进行专业指导与设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重点培育电商直播、民宿运营、旅游服务等新型职业人才,实现“一人一技、技有所长”,拓宽增收渠道,力争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10%。
做好“土特产”文章。继续优化猕猴桃产业,理顺公司经营关系,持续抓好培管、品改上“做文章”,不断拓宽市场;加大对苗绣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让传统苗绣产品成为“国礼”走出国门;打造蜂蜜加工生产线和农特产品展销旗舰店,精心打造以全州优质农特产品为核心的大礼包、伴手礼,完善村集体、企业和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带动周边村发展。着力发展好“红色”、“绿色”、“古色”产业,持续提升旅游组织化程度。传承好发展好苗族特色文化,结合党校干部培训,打造具有民族歌舞演绎、民族文化展示的乡土篝火晚会,开展拦门酒、苗鼓、巴代技艺等苗族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积极开发张刀村、双龙村自然旅游资源,延伸拓展十八洞旅游线路,并纳入片区全域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到村体验时间。依托企业、电商、文化三个主要平台,推动片区各村紧密携手、抱团发展,通过规划同编制、产业同发展、环境同美化、党建同加强、活动同参与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研学培训、生态观光、产品产销于一体的苗族特色旅游精品矩阵,带动片区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在不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的新征程上,十八洞村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绩,他们在有力有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依然坚持用绣花功夫编织着美好未来。
(湖南省湘西州委办派驻十八洞村工作队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第7期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