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景德镇则是陶瓷中的一顶王冠。被誉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不仅千年之中创造了辉煌的陶瓷技艺,更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位于景德镇市区东南的三宝村,在铸就千年瓷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三宝村作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正以崭新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
传 承 在创新中保护
三宝村因盛产瓷石并产出青白瓷而闻名遐迩,被誉为景德镇“镇之初”,曾是重要的瓷土原料产地。北宋时期,三宝湖田窑创烧的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镇瓷业兴盛千年的基础。村内拥有8处陶瓷类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瓷窑址)、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梅亭古窑址、三宝蓬瓷石矿8号井、三宝蓬瓷石淘洗遗址、三宝蓬双坑瓷石矿遗址、三宝蓬村水坞口棚)和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岭露天瓷石矿遗址),为陶瓷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国家试验区创建中,三宝村孕育了一批杰出的陶瓷品牌、艺术家和工匠。众多陶瓷艺术大师和手工艺人活跃在三宝村,他们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制瓷技艺,也在创新中不断突破,为三宝村的陶瓷文化注入新活力。在三宝瓷源境内的玉柏玲珑陶瓷馆,李辉丰继承父亲手艺,守正创新,开发新产品,开创新渠道,举办玲珑宴会配套活动,让大众体验陶瓷艺术魅力,感受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三宝村极具吸引力的网红打卡点。玉柏瓷业作为玲珑瓷传承企业,深度参与“国瓷荣耀”景德镇567国家用瓷特展,立体化、多元化向全世界展现陶瓷的魅力风采,引得行业内外及线上线下多方关注和高度评价。
产 业 做好“陶瓷+”文章
三宝村不但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上取得显著成效,更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通过实施陶瓷+人才、科技、文旅、互联网等,成功实现了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乡村产业的繁荣。
200多家大师工作室和文创工作室,成为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这些工作室不仅为陶瓷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提供了创作和展示的空间,更为他们与游客和消费者的互动提供了便利。国家级技能大师占绍林工作室,集陶瓷教学、创作、游学、销售于一体,累计培养徒弟上百名,培训人才超3000名,接待访客30万人次,为陶瓷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贡献力量。
数以千计的艺术家、手艺人、设计师等核心资源,共同推动陶瓷艺术的融合创新。他们运用新的审美思维、绘瓷技法和制瓷工艺,创造出具有现代韵味、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更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声誉。三宝设计谷陶瓷创意设计中心致力于打造国际陶瓷设计前沿风向标、创新策源地、新品首秀场。通过集聚人才,依托陶源谷文化底蕴,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入驻,促进陶瓷设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在全域旅游规划中,实施了元溪村国际艺术山谷、三宝国际瓷谷乡村文旅康养等文旅融合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保留了村落的自然风貌和文化肌理,更通过艺术化的改造和提升,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如今,三宝村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江西省商业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每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20万人次。
三宝村还建设了占地156亩的三宝国际文创中心,吸引了大批互联网企业落户,并探索“线上直播+线下产业”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红经济”,设计创作定制化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表达。目前,三宝村拥有陶瓷企业电商100余家,2024年线上交易总额超过30亿元。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拓宽了三宝村陶瓷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三宝村的“陶源·晚风集”活动现场
交 流 中外“景漂”共舞
自1995年,世界著名陶艺家李见深海外留学归来,在三宝创建国际陶艺村,大量“洋景漂”(“景漂”:即外来景德镇的创业者、工作者。)来到三宝交流访问。如今有3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景漂”在三宝创新创业,其中超过60%的“景漂”属于“常住型”和“候鸟型”,为三宝村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年过花甲的“景漂”文祥,经15年发展,文祥窑现有省大师及10余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并成立景德镇喜马拉雅藏文化陶瓷艺术研究院。文祥窑产品分日用瓷和艺术瓷,注重创新与传承,多次获奖,拥有多项专利,形成独特风格。再如青年“景漂”章晨,他结合“景漂”党委和湖田瓷社的共建特色,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团建+艺术”的青年文化发展模式。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发现、凝聚、培养景漂青年,为人才创造机会、搭建舞台,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青年,以陶瓷文化引领为特色,做好青年传帮带工作。
随着国家试验区建设的深入,三宝村成了艺术家和游客的聚集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得到显著提升。构建了“春有婚礼、夏有泼泥、秋有瓷展、冬有论坛”的四季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余场,如陶艺家、专家学者参与的“聆响·行歌”,吸引游客的“青爽春夏”和“夜宋”等。
三宝村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引入更多创新人才和技术资源。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美国Smithsonian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在三宝不定期开办联合展览或者相关驻场活动。如今的三宝,各类陶瓷艺术文化交流培训频繁,群展、个展、微展百花齐放,陶瓷文化与非陶瓷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在这里交融互鉴,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范儿的陶艺文化交流合作的“硅谷”。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三宝村陶瓷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更为其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家级技能大师占绍林现场拉坯教学
制 度 形成最大合力
为保障产业的持续繁荣,三宝村作出了诸多制度性安排。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资金股、资源股、技术股“三股分红”,以及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三手合力”。三宝村通过流转土地,吸引了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家入驻,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区和工作室。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更激发了资源的活力。
三宝村将村集体资金、土地资源和村民技术特长等作为股份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共同参与分红。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村民权益,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宝村注重发挥政府、市场和群众三方面作用,形成强大合力。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群众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千年魅力,不过如瓷。三宝村正以其精湛的陶瓷文化和蓬勃的文化产业不断释放更大潜力。在未来,相信三宝村将继续在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单位:洪勤学,江西省景德镇市勤学陶瓷艺术工作室;徐贵珍,景德镇陶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