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风起陇原 旧村蝶变
作者:张小兵 力鹏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 2025-03-31 来源:《中国村庄》
 
 

朱家坡村位于甘肃省华亭市安口镇西部,辖4141606人,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文明村。

“朱家坡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满山蔬菜粮满仓,层层梯田北塬上,红瓦白墙屋里亮,生活环境大变样,群众光景年年旺,村庄美名到处扬……”现年81岁的李建堂老人编的快板,道出了村子现在的幸福。

近年来,村“两委”结合实际,把移风易俗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小切口”,大力推进人情攀比、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综合治理,以新风尚助推乡村善治。围绕“户户有产业、家家创最美、善治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内塑文明“小家”,外筑美丽“大家”,抒写了新时代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民和谐的文明画卷。

破除陋习树新风

以“规”立风,抓管理、除陋习。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和积分奖励等制度机制,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积极推选红白喜事“总管”,严格落实婚丧喜庆申报及上门打招呼制度,形成“一家过事全村帮忙”的新气象。

“严禁恶性攀比,反对铺张浪费,树立了新风正气,给大家都减轻了负担。”日前,村民刘洋来到村委会告知孩子满月宴举办事宜,很是感慨。

以“德”筑风,强宣传、树榜样。建成好人墙、道德长廊、主题公园4处,通过“道德评议会”定期表扬正面典型,开展“干部讲政策、乡贤讲家风、模范讲奉献、青年讲传承”的移风易俗“四讲”活动50多场次,引导群众感知身边好人好事,共育文明和谐新风尚。

走进村文化长廊,条条醒目的字句,像是在不间断地“喊话”,催促着村子在一点一滴中改变。

以“文”塑风,重引导、促提升。每年组织开展百家饺子宴、古装旗袍秀、篝火晚会、曲子戏演出等文化活动,创作编排移风易俗主题情景剧、小品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寓教于乐中激发群众对文明礼俗的认同感。

“生活好起来了,村里经常办活动,唱歌跳舞多了,抽烟喝酒少了,我们朱家坡真是越来越好。”今年72岁的村民朱荣难掩幸福。

积分管理促文明

积分制管理是朱家坡推进乡村治理的又一好抓手,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用“服务积分、以分换物”的方式,让“积分超市”真正成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带动群众的有效载体,小积分“兑”出大团结。

“今天我用地里收集的废旧地膜换到了两张积分超市的积分卡,平时我就经常参与村里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攒下来就可以兑换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了。”村民朱兴明说。

“我们村子探索‘积分+’模式,将‘最美家庭’评选、‘美丽庭院’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取得的各类积分统一整合,形成一套积分体系,通过以德积分、以分换物、荣誉双奖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逐步实现村里工作由推着干向比着干、争着干转变,村民从治理‘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村党支部书记孔彦荣介绍说。

“现在谁家里有困难,都互帮互助,真正成了一个大家庭。”说起这些变化,村主任朱荣洋溢着自信。

 

安口镇朱家坡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张小兵/摄)

党建引领兴产业

十年前的朱家坡还是穷山窝、烂土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薄弱、群众致富困难、村级班子软弱、村民人心涣散,是远近出名的贫困村……

“以前村里零产业,每两户中就有一户贫困户,不少村民外出谋生计。”回首往昔,村民朱玉琴感慨万分,“村集体欠债6万元,啥事都干不到前头去,各项工作在全镇垫底,出去都感觉低人一头。”

2015年,高原夏菜种植项目落户朱家坡,村“两委”带领干部群众一起担水浇菜,当年秋季,高原夏菜喜获丰收,平均每户菜农增收2000元以上,为设施农业大发展探索出一条通途。

2018年,借力“三变”改革的东风,朱家坡村党支部成立肉牛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全村34名党员在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涌现出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

朱兴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在华亭当汽车修理工,2018年秋,他敏锐地“嗅”到村里的商机,回村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草莓、礼品西瓜、甜瓜等,搞起了休闲采摘,带火了乡村旅游。2019年,他积极加入党组织,带动村里260人在棚里常年务工,种植规模扩大到14座大棚,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当地群众人心思进、干劲空前高涨,入社村民越来越多。2021年,蔬菜合作社资产达到890万元,群众户均蔬菜产业增收6500元,带村致富的“金钥匙”找到了。

农旅催开致富花

短短几年,朱家坡村抢抓机遇,建成蔬菜拱棚196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650亩,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栽种方式、施用农家肥,种植辣椒、黄瓜,交叉种植甜瓜、圣女果、甜玉米等时令果蔬,以休闲采摘模式进行出售,年内总收益达40万元。

“这几年,一有空我就带着家人来朱家坡游玩,每年的体验都不一样,今年这里又新修了徽州食府和儿童无动力乐园,真的给城里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游客王欢说。

“以旅兴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群众挣到了“旅游钱”,吃上了“旅游饭”。

朱家坡村打造了设施蔬菜种植园、休闲垂钓体验园等“五园”,今年又新建了生态养殖鱼池、蒙古包等旅游基础设施,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2024年,全村60%以上的群众从事果蔬种植,逐步形成集采摘、观光、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群众累计分红16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

时下,漫步村子,山上的特色民宿与山下的整齐民居交相辉映,优雅自然的廊桥水榭景观,沿路处处醒目的村规民约宣传画,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移步皆见好风景,处处都有好风光,昔日“破烂”的朱家坡已摇身一变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明星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张小兵,中共华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力鹏,国家统计局泾川调查队)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