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水稻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2009年达到325万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首创闻名全国的“四级农科网”经验,近年来又在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实践表明,全面加强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已具备良好的新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积极培育新主体,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初步形成,但仍存在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一是乡镇农技站初步成为农业技术服务的公益性主平台。目前,全市167个农村乡镇均恢复重建了乡镇农技站,其中27个直属县农业局管理,121个由乡镇管理,19个实行县乡共管,工作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二是农业科研技术服务公司初步成为农业技术服务的经营性主渠道。面对科研经费逐渐“断乳”的新形势,积极推动市县基层农科所改制改革组建农业科技企业。2009年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304个(项),占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数的92.6%,成为农业技术服务的经营性主渠道。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成为农业技术服务的内生性主动力。尽管一支由乡镇农技站、农业科研技术服务公司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主体初步形成,但整体服务功能仍然不强:乡镇农技站仍然没有摆脱困境,全市仍有121个站没有纳入全额预算,占72.4%。所有乡镇农技站必须依靠搞活经营来开展公益性工作。对于目前的农业技术服务现状,政府不满意,农民不满意,服务主体也不满意。
努力探索新机制,一体化的服务机制正在形成,但仍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一是服务行为正在由各自为战向协作联动转变。如农作物病虫防治,过去各服务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不能很好适应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性、时段性和转移性特点,防治效果不佳。近年来,其他各服务主体自发以乡镇农技站为网络节点,开展病虫防治的协作联动:积极开展专业化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服务方式正在由横向扩展向纵向一体转变。近年来,两家农科企业着力在种苗研发、供应和生产技术服务一体化上寻求突破:博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广西瓜嫁接育苗技术,创立了驰名全国的洞庭西瓜品牌。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也由单纯生产销售杂交水稻种子向积极推广新品种的水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转变,逐渐发展成为年生产能力近500万公斤、技术服务范围覆盖南方8个水稻主产区的全国50家种业骨干企业之一。三是服务内容正在由技术单一向成龙配套转变。各类服务主体为适应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逐渐形成了全过程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尽管多形式的服务主体不断突破区域界定,正在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机制,但内在的活力尚未得到应有体现,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仍不通畅:村级服务点普遍缺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重偏小,技术供给不足,难以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
大力推广新技术,显形化的服务成效已经形成,但仍存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的问题一是以水稻良种为代表的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2009年优质稻和超级稻推广面积分别达到516万亩和127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6.3%。全市棉花、油菜、西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3—5次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目前已达到90%以上。二是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农业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普及。三是以农业机械化为标志的新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有效提升了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但农民的科技需求仍没有得到有效拉动:近三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农业新技术468项,但真正产生应用效果的只有172项,仅占36.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水平一直在50%左右徘徊。
当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全、机制不活、保障不足已成为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能力的主要障碍。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第一,坚持公益属性,强化基层网络。一是建好乡镇农技站。将乡镇农技站定性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彻底剥离经营职能;明确职责要求,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切实按照农业部规定的“五有”标准加强条件设施建设。二是建立村级服务点。利用村级现有场所和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每村确定1—2名推广员,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作为乡镇农技站的网点延伸。三是发展科技示范户。着重培养发展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使之成为农技推广的“二传手”、“土专家”。
第二,坚持应用方向,强化科技支撑。一是扶持农科企业。制定宏观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不断做强做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加强科技协作。实行阶段性技术成果评估制度:分解量化农业科研成果的阶段性经济效益,推动有前景的技术半成品在科研单位间有偿转让,促进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完善与再创新。三是放活科研人员。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最大限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
第三,坚持市场运作,强化服务竞争。一是强化主体竞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采用招投标、政府采购、委托服务等方式,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二是强化技术竞争。完善技术准入制度,建立由农业技术专家、农业经济管理专家和农业技术使用者共同参与评定的开放性评价制度。三是强化诚信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竞争力,打造诚信经营品牌。
第四,坚持能级管理,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加强部门职能管理。重点推行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建立由服务对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服务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地方责任管理。实行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制:明确各级政府分担农技服务能力建设的具体责任,确保各级地方财政的专项投入逐年增加,并逐步加大对农科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尽快启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技术补贴项目,提高农业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农业技术战略储备制度,以国家项目投入的形式,由农业科研机构分级研发,实行国家储备。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农业局局长)
作者:谌亚忠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