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辽宁省建平县小平房村:“梨不开”的“佳酿花乡”
作者:何源 点击数:103 更新时间: 2025-01-24 来源:《中国村庄》
 
 

“梨不开”是辽宁省建平县小平房村的南果梨相关产品品牌,“佳酿花乡”是小平房村的两大特色产业,即赏花游和酿梨酒。步入小平房村,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映入眼帘,远眺则是满山遍野的梨花盛开,让人沉醉其中,难以“梨”别。

小平房村地处辽西,建村60余载,8813167口人,总面积32.34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小平房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立足乡村实际,用好本村资源,秉承“产村共融、村企合一”理念,致力于优化农业、强化工业、激活服务业。在村党委书记钱学余及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不畏风雨、勇往直前。他们以实际行动,开辟了一条“产业繁荣、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大道。将一个入不敷出的空壳村,蝶变为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万元的小康村。

小平房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以及“辽宁省文明村”“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离不开”的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因小平房村耕地多以旱作农业为主,村民收入不高,村集体负债较多,集体经济发展乏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挖掘本村资源,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先后创办多家村办企业,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截至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5亿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纵观小平房村的产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资源开发型”经济、“产业带动型”经济、“服务创收型”经济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小平房村利用本村铁矿资源优质,发展铁矿产业,与大环境接轨,强抓机遇,建厂当年产值便达10万元,为集体经济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其后,在多地将集体经济私有化的大潮中,小平房村却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选择将铁矿保留在村集体,铁矿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最高年份铁矿产业为小平房村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有了铁矿产业收入的积累,2000年,在各地村办企业改制大环境下,村书记钱学余顶着巨大的压力守住了集体的资产,维护了全村人的利益。“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百姓才能真正富起来,小平房的资源必须由全体村民共享,”这是村“两委”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到2005年,小平房村的集体企业发展到五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2006年至2009年,是小平房村发展的转型期。正当村办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村委班子意识到资源型经济不可持续。享受到资源红利的小平房村,决定走工业反哺农业转型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发展林果产业和设施农业,并明确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财富”的经济发展理念。

经过民主协商,小平房村最终决定发展杂粮产业,建设无公害杂粮基地,种植黑土地小米、富硒小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发展模式,并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成面粉加工厂,延伸产业链,让村民利益最大化。

2010年起,小平房村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小平房村利用本村的山坡地,种植5000多亩南果梨树和1000多亩的中药材等,这些特色产业花开时节,引来无数观光游客,小平房村“两委”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产业,并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引擎,巧妙地将新农村的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多年来,以钱学余为首的村委班子充分发挥村党委书记的头雁引领作用和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守“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三产融合、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工业强村、以工哺农、以工促商战略,实现了从“山区”到“景区”、从“先富”到“共富”的华丽转身。

 

南果梨酒系列

“梨不开”的现代农业产业

小平房村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利用本村独特的土质和气候,高起点规划,发展以南果梨、生态小麦、富硒小米、中药材为特色的产业,建立了5500亩南果梨园、1000亩富硒杂粮、1400亩中药材、600亩小麦、110亩露地蔬菜和220亩温室大棚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区。

小平房村适宜种植南果梨,这一珍稀品种被誉为“梨中之王”。这种色泽鲜艳、果肉细腻、多汁爽口、香气浓郁的梨,成熟时果肉自然发酵,散发出独特的酒香,深受人们喜爱。目前以南果梨为主的林果业已成为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

 

梨花园

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发展南果梨规模种植的同时,小平房村瞄准了南果梨产品的深度研发。

2013年,小平房村抓住“大学进园区”的有利契机,首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小平房村梨实践站,并筹建果业深加工项目,以强化南果梨产业链。随后,又与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建立了硕士生工作站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辽宁秀源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创立了“梨不开”鲜榨果汁和南果梨酒品牌,生产包括南果梨白酒、白兰地、冰酒、干酒、甜酒和生榨果汁饮料在内的多种南果梨系列产品。小平房村以南果梨园为核心,打造果业园区,并投资建设了南果梨深加工厂,配备了10个保鲜库、1个酒窖及2条南果梨酒深加工线。这使得小平房村年产南果梨系列产品达到15万公斤,产值高达3000万元。

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村屯绿化、坡耕地治理等措施,小平房村将矸石山恢复为绿水青山,并新增2000多亩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传统粮食种植方面,小平房村与具有多年种植管理经验的省农科院农业专家合作,无论是从优选种子到喷洒农药,还是从用心播种到合理施肥,专家团队“出招”抗虫害、保生产,农技服务下田到户、农业指导亲力亲为。

 

健康驿站

在专家团队的建议下,古香杂粮专业合作社首轮种植选取耐旱、耐高温、较抗倒伏的小麦品种辽春18号,第二轮的复种选取了油葵F60,大豆黑河67,这两个品种均是轮作倒茬中理想的养地作物,这种复种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秋闲田,提高了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在收获一茬麦后提高种植效益,能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赢”。小平房村古香杂粮专业合作社采取清种和下茬套种方式,20247月份收获的小麦较上一年每亩增产104.5公斤,实现亩产增收700元,经此一项小平房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往年增加了35万元,油葵、大豆的产量也有所突破。并且,小平房村深入实施以工哺农、以工促商战略,以古香杂粮合作社为龙头,推进富硒小麦、富硒小米等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了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构建了三产融合、循环高效、生态健康的农业产业化优势区。

如今,小平房村已形成了以南果梨深加工为主,中药材、富硒小米、石磨面粉加工为辅的多元化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俯瞰小平房村

“佳酿花乡”迎客来

“古看牛河梁,今学小平房。”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织。牛河梁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小平房村距离享有“东方文明新曙光”美誉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仅19公里之遥,依托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平房村正全力以赴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小平房村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新定位,紧密结合第一产业特色,积极拓展“一村一带一山”的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村里通过修建道路、架设电路、建设景点、种植花海、引水上山等措施,依托神仙洞、四门洞、卧佛岭等自然景观,培育牡丹、芍药等花卉基地,成功打造了以国家AAA级景区天秀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园区和净月溪观光水系。

 

观光长廊

同时,小平房村发展了以农业观光带和果蔬采摘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在集中连片的南果梨生产基地内建设了3000米长的观光长廊,让游客在欣赏梨花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采摘的乐趣。村里还积极引进青岛啤酒技术,打造鲜啤酿造工厂,丰富本村全产业链条发展,并为游客带来“花天酒地”的美好体验。

另外,小平房村倾心推出梨花节、灯光秀、枫叶节、采摘节等特色品牌,把旅游时空拓展到全时、全域,发展了夜间旅游,形成了一条由天秀山景区、小麦基地、南果梨基地、民宿、村史及党史长廊、小平房村服务中心等自然、人文、村史以及特色农业构筑的集休闲观光农业、自然风光、培训研学游等相融合的新业态。

将家园变花园,让村庄变景区,让风光化财富。如今,全村所有主干道、广场、小区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以及文化植入,高标准打造的秀美乡村精品景观带风光旖旎,风景如画,全面展现出和谐乡村的独特魅力。

并且,小平房村加速促进乡村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村内道路与城区南外环紧密相连,打通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最后一公里”,拉近了小平房村与城区的距离,实现了小山村与广阔世界的无缝衔接,凸显了城市后花园的明显优势。

 

观景台

目前,小平房村积极推进民宿业的发展,旨在增强其旅游接待功能,不仅将村庄打造成一个旅游体验的目的地,更进一步将其转变为一个供游客休闲度假的胜地。通过精心规划和建设,小平房村力图提供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环境,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舒适便捷的住宿服务,将村庄塑造成多功能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如今,小平房村形成了集文化普及、旅游观光、田园体验、研学考察、休闲娱乐、民宿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当前,小平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已更加明确,即“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以铁精粉生产和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以南果梨种植和深加工为主的林果业;以杂粮种植和深加工为主的有机农业;以及以辽宁天秀山景区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业。这些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为产业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小平房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