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村:“民主三制”建和谐
作者:凃俊明 冯云超 杨大印 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 2025-01-07 来源:《中国村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提起共建城乡基层治理,建立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江苏溧阳市有个基层民主自治的品牌“百姓议事堂”。其实,这方水土之上的百姓议事堂之雏形是源自民主管理的“三制”,其“策源地”就在埭头镇埭头村。

日前,我们踏进这方“民主三制”的原发地,与村党委第一书记史富波等干部群众一起观摩论道参事制、票决制、双评制这“三制”,来一场“民主三制”建和谐的实地探班。

溧阳市东端的埭头村是颗乡村“明星”,亮眼的光环一圈圈,诸如“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管理示范村”“常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埭头村,处在埭头镇集镇所在地,原由三个行政村合并,现辖自然村18个,总人口5000多人,相比一般村,这个镇关村遇到的事情更多,矛盾也更为交织。为了充分应用民主管理,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再三讨论,借鉴了外地的一些做法后,“三制”应运而生,即参事制、票决制、双评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推行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群众自治机制的好载体、好形式、好机制。

参事制

埭头村人口较多,平时的工作和矛盾相对较多,仅靠七八名村干部显然力不从心。根据村里实情,村党委、村委会研究分别聘请了公道正派、德高望重、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担任长期参事和临时参事。长期参事颁发证书,跟村民代表一样,3年一届,到期调整;临时参事根据阶段工作需要聘请,现聘现用。

参事们的作用,就是宣传推介村“两委”的决策,且通过他们和村民直接交流,把百姓所想、所思、所求反馈上来,对村委的工作建言献策。从这么多年的实效里看出,他们发挥了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

“这些参事拿不拿村里的报酬?”起初,有村民发出这样的询问。

有问必答,及时解惑!民主理财成员立即向村民解释,他们没有一个人拿村里补贴。参事者都是心系公众,热心关切村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前辈,他们威望高、口碑好,不计个人恩怨得失,既是村民信得过的“代言人”,又是村委与村民之间“传话者”。

 

参事提出、村民票决现场

票决制

埭头村票决制的形成与实施,源于民主管理的创新尝试。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对村里的重大事项、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该由村民作主,要让村民参与决策,不能仅仅是村委会、村干部拍板定调。

决策民主,用票代言是个好办法。于是他们以票决断,采用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由全体村民代表参加,把议题案由事项提交他们,以“票决”的方式来决定能否实行。

从“票决”到“票决制”。这样的“票决”慢慢形成为一种基层群众民主治理的制度。

票决制,这么多年在村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投建近千万元的老年幸福苑,就是通过参事提出、村民票决实施的。由于埭头村是镇关村,又是三村合并,很多老年人的子女在外就业,留守高龄老人众多,慢慢地形成“老人吃饭”“休闲娱乐”方面的康养问题。尊老、爱老、护老,解决好老人的关切,是一项民生大事。参事们向村委提出“能不能建个小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困难问题”“是不是营建一个既可休闲娱乐,又能供应老人午餐的综合体”等建议。经过广泛调研,村委会认为确实有此必要,就在村民代表会上将建设老年幸福苑作为专项票决事项。当时有125名村民代表参与票决,仅仅有6个代表投了弃权票、否决票。票决通过后,很快启动了这项民生工程。现已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埭头村老年幸福苑,内设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乒乓室、康乐球室、健身室、餐厅等设施,可供220位老人中午用餐与娱乐休闲。

当然,对那些村务票决中的反对票、弃权票,村“两委”也总是要及时分析原因,在做适当解释和说明的同时,认真做好备案,完善改进相关工作,提升村务履职能力。

票决制的实施,由基层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规避了村务决策盲目性的同时,保障与促使了村里民生实事更加顺利发展。

双评制

俗话说“十指长短,思想先后”。村“两委”的工作人员大多工作勤奋,积极努力。但在某些具体人与事务处置上,就会出现差异,有时甚至不尽人意,导致群众生发意见。例如在评议考核干部业绩方面,个别村干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有“唯上不唯下,眼睛向着上”的问题,认为考核都是镇里考核,和村民关系不大,所以对服务群众时偶有爱理不理的苗头。为了解决这类“怠慢”群众的懒政疲沓情况,村“两委”推出了“上评票”加“下评票”结合的干部考核制度,“上评票”由镇里打分,“下评票”由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打分考核。

推出“下评票”后转变是非常大的。村里一部门干部史某,在“双评票”实施之前,曾经在接待村民中时有“不耐烦”“不热情”“不多说”的状况。村领导也与之交流过,但是效果不明显。实施“双评票”之后,“下评票”这部分考核由群众进行,他立马就转变了工作方式,主动改善了工作服务态度,对来办事的群众热心积极起来。

“‘民主三制’的实施,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这样的直接基层民主制度与工作体系,逐渐历练成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既调动了管理层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又激发了村民群众老少的活力源,产生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确实对推进工作、实行基层民主,以及村干部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观。”村党委第一书记史富波深有体会、如数家珍,令观察者亦感同身受,获益匪浅。

“民主三制”建和谐。如今,徜徉埭头村,人们在看到一个民主自治活力典型的同时,见证与欣赏到一部村级经济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村民幸福满满、社稷和谐美好的美丽乡村新乐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人民政府)

《中国村庄》杂志  12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