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庞强:心怀公仆志 无悔写担当
作者: 赵梓成 点击数:204 更新时间: 2024-12-30 来源:《中国村庄》
 
 

秋末冬初的1115日,我们踏入了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一村。此时的一村,金黄的银杏叶与火红的枫叶在风中摇曳,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高丽营一村党支部书记庞强在他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进门,办公桌侧墙上方挂着的一幅“人民公仆”书法映入眼帘,无声地折射出一位村书记的责任担当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办公室不大,一套待客的沙发条几、两组书柜、一套办公桌椅,另加两盆生机勃勃的绿植,仅此而已。简洁而素净的布置往往能反映出主人的喜好和个性,正应合了庞强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直爽、坦诚。

在庞强的介绍中得知,高丽营镇历史悠久,据《顺天府志》记载:“唐驿站,为高丽使臣用,形成村落。”公元668年,唐高宗在此地特意为战败的高丽修建驿站,供他们使臣每年进贡时歇脚,后形成村落并取名“高丽营”。在长期发展中,高丽营逐渐分为8个分散的村落,如今的高丽营一村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的高丽营一村,深陷困境,发展之路荆棘密布。党支部软弱涣散,如一盘散沙,难以凝聚起带领村庄前进的强大力量。村容村貌更是令人揪心,私搭乱建肆意蔓延,垃圾杂物随处可见,臭水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侵蚀着村庄的生机与活力……改变,势在必行!转机,则是一次换届选举,仿若晨曦破云来,给曾经困境中的高丽营一村带来希望、光明与新的开始。

那次换届是在2012年,庞强被推选为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当时高丽营镇25个村庄双百分考核中高丽营一村倒数第二,评选出来的三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中高丽营一村就占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庞强这一肩,挑起的是万钧重担,而且还是忒棘手的那种。

遥想当年,庞强坚定如初:“村民愿意我上来,就得干出点名堂来,不然对不起老百姓的信任啊。”

党建引领—筑牢村庄发展根基

既然挑起担子,要干出点名堂,从哪里入手呢?

庞强上任后并未急于动作,而是用了2013年这一年的时间全面摸排村里情况,思考村庄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他2010年到村里来已担任了村主任,但角色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庞强对我们说:“以前侧重于具体事务的管理和执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除了要处理村主任负责的日常事务外,更要从党的方针政策高度来引领村庄发展,方方面面要考虑的问题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比如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寻找合适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实际操作问题,还要从党建引领的角度,思考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升级。要组织党员学习相关政策并深入到产业项目中,宣传党的产业扶持政策,凝聚村民共识,使产业升级项目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经过一年的摸排走访深思熟虑,庞强在2014年开始发力,同步推进抓党建、整环境、促村风,在这“三步曲”中,党建工作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纵观高丽营一村的发展进程,庞强始终将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并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思维。他精心策划党员的“五日”活动,从政治学习日的思想武装到组织生活日的团队凝聚,从政治生日的身份重温到志愿服务日的奉献践行,再到交纳党费日的责任铭记,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让党员们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他巧妙地提炼出具有一村特色的村域文化,并通过“三块牌子”将党建工作与村风民风建设深度融合。“党员户”标牌让党员成为村民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标杆;“村规民约星级户”标牌激励全体村民自觉遵守村规,积极向上;“五个十佳”标牌则大力弘扬村庄的正能量。

在庞强的不懈努力下,高丽营一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坚如磐石,为村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5年区里又给村派来第一书记,庞强更是如虎添翼,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庞强(左)介绍党群服务中心

环境整治—绘就乡村锦绣蓝图

在办公室座谈后,庞强带我们转转村子。村委会对面是党群服务中心,兼乡情村史馆、乡村工坊、文化驿站、初心书店、裕农学堂及老年活动中心等于一体,宽敞的院子还可作为篮球场,左边是高丽营唐驿站餐厅。再往前有一块大石头,上书“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语出《诗经》,意思是说,孝子的德行无穷无尽,永远影响和感化你的同类。庞强说,这也是村里一贯倡导的孝道精神。

“孝石”后面及路对面是景观广场,据庞强介绍,曾经沉积多年的臭水沟经过治理后,被改造为村民文化体育广场、儿童娱乐广场、景观荷花池等,不仅消除了异味和污染,还为村民提供了观赏游玩的好去处,成为了村里的一处景观亮点。这些和村委会大院一样,都是他上任之后近些年建成的,也是“三步曲”中的第二步整环境成果。

庞强甚为重视村庄环境治理,因为它不仅关乎村民健康,还能影响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但当初村集体没啥钱,口袋空空,想做点事儿都捉襟见肘。庞强的犟劲儿上来了,按他的话说,只要认准要干的事儿,怎么都得想办法给办了。“没钱,我就去上面找钱。”于是,从高丽营一村到镇区政府的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类企业的路上,常能见到庞强的身影,不是在去争取项目资金的路上,就是在找钱回村的路上。就这样通过庞强的坚持和韧劲儿,村里陆续得到了各级各类资金支持,用于村里环境建设项目。

在庞强的积极争取下,高丽营一村成为顺义区首套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设备的试点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林废弃物“就地还田不出村”及日常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庞强带领“两委”成员,号召党员带头,组织村民开展村庄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又利用村内空白地,组织村民种植樱桃、玉兰、柿子等1万多棵树木,绿化覆盖率达80%,还沿街道两侧垒花墙4000多米,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整个村庄变成了绿色的花园。

村民都真切地感受到村里的变化,享受着当下惬意、充实且充满希望的生活,更是对庞强赞誉有加。小广场边晒太阳的一位老大爷感慨道:“这路修得平坦又宽敞,出门再也不费劲,以前的泥泞小道早成了回忆。”另一位阿姨也笑着说:“村里到处是花草树木,空气清新得很,闲了就去小公园溜达,心情格外舒畅。自从庞书记上任,我们生活比以前可美多啦!”

高丽营一村成功斩获“北京最美的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村民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那是身为一村人的骄傲,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而在庞强的心中,却已在默默谋划着村庄更为长远的未来。

文化铸魂—唤醒乡村精神宝藏

村庄要想取得未来更为长远的发展,其核心动力与灵魂根基就是乡村文化,对于这一点,庞强一直心如明镜。他说:“高丽营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们村也是‘戏曲传承村’,可以打文化牌。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以戏曲文化为亮点,挖掘与弘扬村里的文化内涵,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仅能维护村庄的和谐稳定,还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庞强深知文化对于乡村的深远意义,大力扶持戏曲文化传承,组建爱曲社评剧团等队伍,每年开展多场戏曲演出,如原创评剧《十九大精神放光辉》《寻亲记》《歼敌记》等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鼓励村民成立舞蹈团、秧歌队、剪纸队、广场舞队、模特队等多支文化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读书会、手工制作及各类演出活动,坚持每周播放一次优秀电影,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庞强还与“两委”班子一起研究,倡树“红心引领、入孝出悌、崇文善礼、知乐善舞、亲水护绿、遵规守制”24字村域文化,引领村域人文建设,涵养家风民风,厚植全村文化底蕴。

在庞强的主持下,高丽营一村先后打造了一村健身广场、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驿站、小剧场、儿童游乐场、小公园等近十个便民文体阵地,构建“7+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各种学习娱乐场所的同时,也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庞强又琢磨着打造“中国三笑文化第一村”,以笑聚村、以孝治村、以效报村,创建健康长寿、幸福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乡村,点亮乡村新未来。

庞强就是想通过文化活动、文化场所以及村域文化建设等举措,以文化的滋养重塑村民的精神家园,让文化深深扎根于村庄土壤,成为凝聚村民的独特魅力源泉,成为村庄独特的魅力标识。

产业领航—驱动经济多元引擎

环境美了,村风正了,民心齐了,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彼时,高丽营一村的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效益低下,村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

然而,庞强并未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为探寻适合一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走访。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长谈,详细了解土地状况、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向农业专家学者虚心请教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此外,庞强还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前往周边先进的乡村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借鉴他们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

庞强笑言,他是一个爱瞎琢磨的人。当年村民170多亩确权地不种了,他觉得可惜就接手来种,但种普通小麦挣不到什么钱,正琢磨要种啥的时候,朋友不经意的一句“可以喷富硒营养液”让他上了心,立刻开始咨询这个富硒营养液,绿不绿色、健不健康、有没有问题。最终利用优良土壤条件,依靠科技支撑,庞强种出了170多亩富硒小麦和富硒大豆,并跑到山东买来石磨,推出了富硒石磨面粉、一村馒头坊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一条富硒特色食品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村民收入。

后来庞强又琢磨着如何解决村民吃“放心菜”的问题。村里建设500亩现代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达到绿色安全标准,保障了村民及周边市场的蔬菜供应,其中部分蔬菜通过“平价蔬菜车”的形式低价销售给村民。另外还发展了240亩果木树科学实验基地,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科技资源,开发优质果木品种、研究优质草莓育苗。此外,村里还有40亩樱桃园,供北京市民采摘休闲,为村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在庞强的推动下,高丽营一村不局限于传统农作物种植,还积极拓展渔业养殖等新领域。村里整合闲置农机用房,改造成新型养殖展馆,引进台湾渔业养殖技术,实现工厂化流水养鱼,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丰富了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

可以说,高丽营一村的产业正是在庞强的“瞎琢磨”下无中生有陆续发展起来的,他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开拓了高丽营一村的产业版图,实现了农业、渔业、旅游业等多产业协同发力,为村庄经济增长打造多元强劲引擎,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高丽营一村的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近几年因着疫情及相关政策等因素,村里的产业受到极大影响,有的场地拆除有的项目关停。庞强坦言:“我这心里急啊,着急这产业停滞不前起不来,眼瞅着发展要断了,我是一宿一宿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怎么把产业再运转起来。”

今年国庆期间庞强都没休息,而是开车先后到河南淅川和江苏昆山考察生物质菌肥项目,准备给高丽营一村的土地进行调养,目前已经在20亩大棚百香果里进行试验,效果不错。庞强告诉我们,现在村里有将近700亩耕地可用,他还专门请了北京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农艺师,想用土地做文章,选择新奇特的品种把生态农业做起来,另外就是发展文旅产业。

民宿筑梦—打造文旅融合新境

说起文旅产业,庞强目光炯炯:“我们村临近北京市区,优势就是交通便利,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村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高丽营镇“中国戏曲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可为村所用,而且庞强早些年就已经开始探索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带领一村打造了多个文化场所,如文化活动中心、小剧场等,并组建了爱曲社评剧团等多支文化队伍,每年开展戏曲专场巡演等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和业态,庞强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了民俗文化展示馆、乡村美食街等旅游配套设施;整合民居资源,打造文明小院、墨香小院等文创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创业者进村发展高端休闲民宿产业以及拾光影像博物馆等,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庞强带我们参观了两个不同风格的高端民宿小院,一个是拾光小院,另一个是长征食堂。

在拾光小院,我们看到各种摄影作品、收藏老照片以及很多老物件集聚一堂,整个小院角角落落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小院的主人、拾光影像博物馆的打造者康学松,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银盐照片传统手工上色的摄影艺术家,也是一位影像收藏家。从到一村起,他就用相机记录身边的故事,村里的犄角旮旯、大事小情他都拍。七年间,村庄的变迁、村民的喜怒哀乐在他的相机里具象化,他既是时光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是故事的呈现者。康学松感慨道:“在庞书记的带领下,一村从环境脏乱差‘逆袭’成为最美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食堂的打造者是一对在各自领域里都非常出色的夫妇,他们在一村先后租了三个院子,另外两个正在打造中。正是看中了一村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氛围,他们把家搬到这里,也准备为一村尽一份心力,帮村里融资,发展红色文旅产业。

这两家民宿都是庞强基于长远发展引进村里的业态,而且确确实实为村里做出不少的贡献,在看人这方面,庞强的眼光还是很精准的。当初引进什么样的人是经过多方考量的,不能仅仅只是开个民宿,还要有格局有远见有胸怀,能够把自己的效益和村里的发展共同纳入到规划中来实现共赢的。未来庞强还要为高丽营一村引进更多业态,这个标准将是雷打不动的。

人才聚力—构筑乡村发展引擎

从庞强引进业态的筛选标准上可知,他看中的更多是人而非事。事由人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结果,庞强深刻认识到人才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从上任之初就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

他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定期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在农业技术、旅游服务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育本土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并且积极与外界人才交流合作,引进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众多人才汇聚于此,也为高丽营一村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庞强告诉我们,他明年就70周岁了,本来想卸任,可组织上给他做工作希望他继续干下去。“我虽然身体没问题,但总要给年轻人更多锻炼的机会。”庞强说,他已为村里培养了一个年轻的接班人,争取明年一年把产业捋顺了,让其接班,他从旁辅助,实现平稳过渡。听到这里,我不由得心生敬佩,这是一位基层书记的选择,秉承着“爱村、实干、厚农、奉献”的精神, 充分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了高丽营一村的可持续发展,庞强思虑长远,不单为村里选育了后备人才,梳理好发展的难题,更是选择为之保驾护航,直到继任者能游刃有余地领航整个村庄的发展之路。

庞强,这位年近七旬却依然为了村庄发展殚精竭虑的基层书记,就是一村的脊梁,是村民们在风雨兼程中最坚实的依靠。正如他办公室的那幅“人民公仆”,他将自己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我们相信,未来的高丽营一村必将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从困境中奋力崛起,向着光明未来砥砺奋进,成就乡村振兴的伟大宏图。

《中国村庄》杂志  12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