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平远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福建武平、江西寻乌相邻,是全省唯一的三省交界苏区县。近年来,平远县坚持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全域推进、久久为功,累计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3万栋,农房美化改造率达到90%,先后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广东省“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等荣誉,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得到省市一致肯定,得到群众的齐齐点赞。
一、坚持党建带动,干群齐心聚合力
平远县始终坚持发挥好县委“一线指挥部”、镇党委“一级施工队”、村级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实行县领导挂镇、帮扶单位挂村、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和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将农房风貌管控工作列为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探索农村“党建+村规民约”工作模式,将农房风貌管控纳为村规民约重要内容,通过牵紧党建引领“牛鼻子”,形成了职能部门一级带一级,群众一户带一户的良好工作氛围,实现了从“要我改”向“我要改”的理念转变,为全域推进风貌管控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坚持示范推动,实践引领促推广
采取示范带动和梯次创建工作模式,自2018年起,平远县率先启动农房外立面改造工作,结合客家传统民居白墙灰瓦风格,编印12套农村住宅外立面示范图集,先后启动了“20+10”示范村(20个省定贫困村和10个新农村示范村)、59个“四沿”村(沿主要交通线、沿省际边界线、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村庄)和“两国道沿线八镇”农房风貌提升示范建设,其中上举镇畲脑村获评全省十大“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八尺-仁居“三省廊道·醉美苏区”被评为全省十大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同时,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平远县聚焦“去存量、控增量、提质量、美形象”,重点突破边远山村未改造、已改造区域未串线连片等短板问题,辅之以绿美建设行动,加速推动形成白墙灰瓦与绿美山水相互点缀、相得益彰的和美宜居乡村新面貌。
畲脑村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农房风貌”提升名村
三、坚持奖补撬动,资源集聚引投入
政府政策引导是平远县推进农村农房风貌管控的一大“法宝”,通过系统出台《平远县农房客家风格建筑指引》《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实施方案》《平远县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改造验收合格的梅东房屋最高3万元的奖补资金,对存在资金困难的农户给予3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政府投入与群众自筹资金比例不超过4:6。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政府资金约2亿元,撬动整合省市专项资金、部门涉农、乡贤捐助和群众自筹等资金超10亿元投入到农房风貌管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全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久久为功提升农房风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坚持实招联动,多措并举抓落实
一是做好“拆”的文章。遵循“有原则、守美景、留传承”拆除工作理念,落实“五拆三不拆”要求,全县共拆除危旧房屋等构筑物约6.5万座、220万平方米;引导群众修缮保护主体结构完整的祖屋祠堂、富有岭南特色的古宅民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建筑。二是做好“管”的文章。出台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构建“县、镇、村+网格员”长效巡查监管体系,建立批前审查、现场检查、竣工验收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实现审批与监管有效衔接。三是做好“改”的文章。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深化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出台相关文件,加快推进农村旧住宅、空心村等腾挪用地,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城、东石、仁居、差干等地试点建设“优迁快聚”安置小区。
五、坚持项目拉动,借力加速添动力
一是抓住央企助力乘势而上。抢抓央企“微利+公益”方式助力“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契机,锚定总投资2.2亿元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大力推动开展“三线六镇”生产生活环境整体提质提标,形成北有省际最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南有链接国防教育基地“后花园”,中有客家先贤程旼文化“金字招牌”的省际交界农房展示窗口。二是结合美丽镇村建设顺势而为。深度融入美丽圩镇建设攻坚、典型镇村建设,充分整合项目资金、资源,重点打造提升圩镇周边、村集中居住区,联动推进休闲公园、生态停车场等打造,让改造成效最大化,辐射最广化,目前11个圩镇已达到宜居标准,实现既美“面子”又美“里子”。同时,以第一二批典型村26个选树培育对象为重点,围绕省市目标任务清单,以农房风貌管控为辐射发散点,通过人居环境共治共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共谋共富,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融入屋顶经济借势而进。聚焦产业导入,大力开展装配式光伏“装点”建筑风貌,引进广东建艺集团、梅州市粤明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体化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和光伏建设,在东石、长田试点开展,辐射带动大柘、八尺、仁居、差干等镇,通过“拆旧”“建新”并举,既消灭铁皮瓦等临时建筑,又实现屋顶绿色低碳经济开发。
(平远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