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利介绍核桃油产品
当我们一行人走进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海戛村,到达村委会门口时,一声热情的“欢迎大家到来”引起我的注意。说话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就像早晨九点钟的太阳,让人感到极其舒适。他正是海戛村土生土长的人,名叫杨大利,是云南海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兼云南鼎彩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随后,他带我们参观核桃加工基地和李子种植基地。
回乡创业谋发展
我们驱车穿过几座山后,来到位于海扎村的核桃加工厂。这里曾是富源县海扎煤矿,关闭后被杨大利租下,将闲置的办公大楼和厂房充分利用起来做核桃生产加工,盘活了闲置资产。
一般煤矿所在地,到处都会散布黑色的灰尘,而这里经过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复绿后,看不出是煤矿,倒像一个蕴藏在绿色植被中的山庄。唯一还可感受到黑金气息的,是陈列在加工厂办公大楼一楼的那块大煤石,那是一整块煤,被放在一个石墩上面,黑黝黝地发亮,估计有七八百斤重。杨大利说,这是他安排唯一保留下来的东西,其他的都已全部更换掉了,目的在于铭记煤炭曾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效益,如今转型发展做绿色产业,同样要为社会送去更多的温暖和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杨大利正在践行着“两山”理念,通过带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这片沃土变得更绿,让人们吃得更健康、过得更舒适。
这个名叫又元的核桃加工厂,宽敞高大的厂房里放着核桃加工机器,通过加工生产线,对从周边村民那收购来的核桃进行全自动去皮、清洗、烘干、分级和装袋,完成核桃初加工。在厂房一隅堆放着初加工后的核桃,一袋袋地垒起来,如一座小山包。据杨大利介绍,这些核桃又成为深加工产品的原料,可以加工成核桃油、核桃仁及核桃休闲食品等。他们采用云南高山区的优质核桃作为原材料,通过精深加工制成的核桃油既能健脑补脑,又能改善血管功能,还可以降血压、抗衰老、润肠通便、有助睡眠及补钙、补肾固本等。当前正着力把“鼎核”核桃油品牌做大做强。
说起收购核桃,杨大利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去乡场上,周边村民扛着一袋袋的核桃正排着队等待收购,突然有位老奶奶,左手拎着半袋核桃、右手拉着十几岁的孙子,走到杨大利面前说,能否先把她的核桃收购了,还等着钱给孙子理发后回学校上课。杨大利二话没说,直接把半袋核桃称了斤头,按市场价格折算应为180元,直接拿了200元给老奶奶,告诉她其中20元是给其孙子理发的。随后杨大利得知,她们祖孙俩相依为命,一个是空巢老人,一个是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时遇到厂里效益不好,暂时发不起工资,也没钱寄回来给她们祖孙用。为了自己和孙子的生活,老奶奶种一些蔬菜拿到乡场上卖,挣些零用钱,秋季核桃成熟的时候,她就去山上捡拾成熟落地的野核桃,那些核桃大都是“铁核桃”,用手压根扳不开,只能用锤子敲开,一般人不会买这种品类的核桃,幸好杨大利的加工厂对各种类型的核桃都收购,她捡拾的那些零散核桃才有销路。
李子种植基地一隅
归雁真情助振兴
看了核桃加工厂,我跟杨大利一边聊着,一边来到他在哈播村的李子种植基地。每当春季李子花绽放的时候,一簇簇洁白的李子花挂满枝头,在春风里飘逸着李花香,放眼望去,犹如一朵朵洁白的雪花洒落人间,成为春天里最靓丽的风景,也孕育着杨大利与村民增收的希望。
据杨大利介绍,海戛村种植李子已有上百年历史,关键是这里的土壤、气候和环境很适合李子树生长,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都种上李子树,既成为绿化村庄的风景树,又可以通过卖些李子增加收入。
杨大利通过流转村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李子产业,在这里种植七百多亩李子树,是当地李子种植规模最大的农户。他多次尝试引进外来李子品种,对“海戛李子”不断进行嫁接改良。曾去过贵州很出名的“蜂糖李”种植基地考察研究,试图引进蜂糖李的优良品种,经过多年多次试验,终于培育出个头较大、糖分十足的新品种,取名为“蜜香李”,意为像蜂蜜一样的香甜。
海戛李子属于纯天然种植,在挂果后绝对不打农药、不喷施叶面肥,且在李子的采摘过程中,工作人员统一配备手套和口罩,直接采摘装箱发货,全程不与人体有任何直接接触,既绿色又健康,消费者收到货后无需清洗,可直接食用。品质优良的蜜香李将“海戛李子”这个品牌做得越来越大,每年六至八月为李子采摘季,他们会开放果园采摘,并开启线下定点销售和线上直播销售,蜜香李每公斤能卖到60元左右。
我问杨大利,为什么海戛蜜香李可以卖那么贵?他告诉我,一是蜜香李跟普通李子不同,它对土壤湿度和空气质量要求很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致使烂根或易发生各种病虫害;二是相比普通李子,蜜香李产量要低很多,且十分容易招来鸟兽偷食;三是蜜香李个头较大,是正常李子的二至三倍,最大的直径能达到六公分;四是普通李子的糖度在8%左右,而蜜香李的糖度是普通李子的数倍,它味浓甜如蜂蜜、香味浓郁、清脆爽口,就算价格贵一些,依然深受顾客青睐。曾有网友留言道,贵州有蜂糖李,云南有蜜香李,二者皆是蕴藏在云贵高原深处的甜蜜产业。
“海戛李子”正推动着杨大利的海嘎农业越做越强,在增收致富的同时,杨大利并没有想只是自己一个人赚钱,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杨大利通过免费发放品质优良的李子树苗给周边村民种植,带动村民发展李子产业,当前,当地村民零星种植和连片种植的“海戛李子”品种就有两千多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海戛李子”种植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村民通过在杨大利的李子基地务工,开展塑型、拉树、剪枝,以及除草、施肥、浇水和鲜果采摘等工作,一年下来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曾经在外打拼多年的杨大利,积攒一定积蓄后,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发展海嘎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产品展示
致富不忘桑梓情
在“相约海戛,遇见有‘李’”海嘎农业座谈会上,我向杨大利提出一个问题,即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心酸事和困难阻挠,是如何面对的?
杨大利深情地说:“大家看到现在的我,或许认为很成功,可在背后确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事,作为民营企业,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操心着,但无论如何,我坦然面对一切困难,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许多困难挫折,杨大利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具体的辛酸故事,或许他想那些事不被他人所知,永远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指引着他砥砺前行。但他告诉我们他做产业的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的所作所为,向世人告知他是一位有为民情怀的民营企业家。
杨大利说,他发展农业产业并不是为了要挣多少钱,而且也挣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想带领家乡群众一起发展。曾经收购核桃时,遇到那位老奶奶在家抚养孙子的事情,让杨大利深有感触。海嘎农业可以为周边更多的群众提供务工岗位,让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人回到家乡来务工,减少空巢老人,也减少了留守儿童,同时降低了离婚率。说到这,大家笑起来了,不过从基层治理角度来看,确是如此。现在外出务工的夫妻其中一方,尤其是女性,一些外出打工几年就弃家丢娃跑走了,这在当今的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还存在一种违背社会伦理的现象,工地上组建“临时夫妻”,这对家中的配偶、孩子和老人,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在我的老家,老年人都是要求年轻夫妻要么一起在家干农业,要么一起出去打工,免得出现问题。
杨大利原先是在粮贸公司上班,从事粮食保管、收储工作,几年后从单位下岗分流,四处打工,他曾做过煤矿工人、保安、保险代办员和物资销售员等职业。他还跑到天南海北到处去创业,还曾去过我的家乡贵州省盘州市刘官街道开办砖瓦厂。尽管创业路上充满曲折和艰辛,也曾遭遇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销量不景气等问题,但杨大利从没有放弃,坚持用心用情追求着自己的事业。
经过多年艰苦打拼,杨大利从下岗工人做到总经理、董事长。他从做“太标”太阳能热水器,在全县各乡镇开起了分销店,不断积累资本,做到拥有鼎彩瓦业、鼎核科技、海嘎农业三家企业,跃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带头人。他就像动力十足的马车,有力有效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近年来,杨大利主动掏出钱来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履行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职责,他捐资助学、济贫扶困花费资金上百万余元。
杨大利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回馈社会,报效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本地创业的目的还要配合政府把人才引进来,把外出务工人员留下来,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尽量减少因夫妻分居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这是我的宏愿,也是我的初心。”他是这样说的,实践证明也是这样做的。“报效家乡,回馈社会”正是杨大利坚守的初心,我想这就是他的甜蜜产业背后的“共富密码”和海嘎农业的“致富经”。
李花盛开春正香,杨大利的香甜事业正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顾客会品尝到“鼎核”核桃油的香、“海戛蜜香李”的甜,成为难忘的舌尖上的美味,越来越多的海戛及周边村民会从李子产业和核桃加工产业中得到实惠,过上甜蜜幸福的日子。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村庄》杂志 第10期 村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