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傍江西村:侨爱绽放的特色村
作者 点击数:85 更新时间: 2024-09-18 来源:《中国村庄》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番禺有近100万乡亲遍布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游子千里梦,禺山桑梓情,在乡愁的羁绊下,这些年,许多海内外的番禺籍乡亲,或故地重游,或跟随父辈足迹,踏上故乡,闻乡音、叙乡情。据侨办工作人员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支持家乡建设的金额达37亿人民币。而本次获得“侨爱新村”称号的番禺傍西村,更是“大有来头”。该村旅港乡亲罗氏家族,自1986年以来截至2011年,带动一批港澳台同胞,先后在石碁镇内办起了53家企业,投资金额超过15亿港元。

傍江西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中西部,与市桥城区相距4公里,侨发展有近200年历史,是一个具有独特侨爱文化和丰富历史底蕴的村。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海外侨胞的倾情奉献下,傍江西村走出了一条以侨爱为特色的发展之路,据不完全统计有300多侨胞,分布在香港、澳门、海外,侨资企业12家。罗氏家族乡亲爱国爱乡,一直以来关心和扶助家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名传遐迩。

侨爱历史与文化

侨胞的迁徙与奋斗。傍江西村的侨胞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当时由于生活所迫,傍江西村的先辈们就开始漂洋过海,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他们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凭借着勤劳和智慧,逐渐在海外站稳脚跟。经过多年的打拼,许多侨胞事业有成,尽管身处异乡,但他们始终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牵挂,不忘故土。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

侨爱精神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侨胞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精神传承下来,形成了独特的侨爱文化。他们积极为家乡捐款捐物, 助力村的发展。同时,侨胞们还通过言传身教,将侨爱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使侨爱文化在村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侨爱特色的发展现状。如今,傍江西村的侨爱特色愈发鲜明。每年都有大量侨胞回乡探亲访友、参与公益活动。侨胞们的捐赠和投资涵盖了教育、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为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侨爱文化的传承。侨胞们虽身在海外,但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他们通过捐赠资金、物资,支持家乡的教育、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将爱国爱乡的情怀传递给了下一代。这种侨爱文化在傍江西村代代相传,成为了村的精神支柱。20117月,国务院侨办授予傍江西村“侨爱新村”牌匾,成为广州市第一个“侨爱新村”。当天,广东省“万侨助万村”巡礼系列活动暨广州市推进“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现场会在傍江西村召开,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国内司司长杜志滨,广东省侨办主任吴锐成、副主任朱尔武,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绍康,广州市侨办主任吕志毅、副主任莫景洪以及省市侨务部门、农业部门、荣誉市民代表、旅外乡亲等约200余人出席现场会及揭牌仪式。

罗氏家族从上世纪80年代始捐助家乡公益事业,计有30个公益事业侨捐挂牌项目(包括区街村三级,其中傍江西村11个),捐资达1600万元。于1986-2001年先后捐赠傍西小学2栋教学楼、1栋教师宿舍、1栋综合楼、1栋礼堂,于1993-2003年先后捐赠傍西幼儿园礼堂、综合楼、月娟楼,于2005年捐赠肇康健身馆,于2006年捐赠诚裕堂图书馆,于2010年捐赠傍西敬老院大楼。同时于1997年设立了傍江西村奖教奖学基金和举办敬老活动,每年一届,激励年轻人拼搏奋斗、尊老爱幼良好家风。

傍江西村罗氏家族有6位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罗氏家族热心公益历史悠久,罗敏璘,1860年出生,10岁就外出谋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了荣昌当押,爱国爱乡,在当年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捐物捐资,解决家乡燃眉之急。其子罗诚积、罗裕积继承父业,传承家风,大力资助家乡社会公益事业,修建祠堂,捐物捐资(后人建诚裕堂图书馆纪念)。罗诚积、罗裕积两兄弟的子女罗肇康、罗肇唐、罗肇章、罗肇群、罗肇珍等继承父业,资助家乡建学校、建敬老院、建教育基金及敬老。罗肇唐其子罗守弘(现任香港番禺工商联谊会主席)、罗肇康其子罗志勤(香港罗氏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肇群其子罗志泰(现任香港石基大龙联谊会副主席)亦加入捐资助学,爱国爱乡,赞助敬老活动、资助村内龙舟活动的公益队伍中,并带其家人参与村中活动。

罗氏家族热心公益的家风代代相传,早就传遍广州市番禺区,各级侨办领导为表彰罗氏家族对家乡的杰出贡献,区政府分别于19948月和19989月授予罗肇康、罗肇唐、罗肇章、罗肇群为番禺区(市)荣誉市民称号。20003月,由广州市政府授予罗肇康、罗肇唐、罗肇章、罗肇群、罗守弘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611月,为傍西村捐资善款达731万元的罗志勤也被评选为广州市荣誉市民,成为第六位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傍西村旅港同胞罗氏家族的成员。

 

旅港同胞罗守弘(右)出席“情系桑梓叙乡情”新春座谈会

侨爱特色的体现

教育事业。一是捐资助学:多年来,旅港乡亲纷纷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们捐资修建了傍西小学、傍西幼儿园,改善了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同时,还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每年为考上大学本科、专科,考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及职业中学的学子发放不同程度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继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好本领将来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二是师资培养:侨胞们积极联系海外教育资源,并为家乡的教师提供到海外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教育理念的引入:侨胞们将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家乡,促进了家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村民的福利。一方面是基本养老保险普及:傍江西村每年为年满45周岁的社员股东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累计补助年限为15年。让股东能老有所养,同时每年全额出资为社员股东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确保股东病有所医。此外,村还实行二次报销制度,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未报销的医疗费用股东可凭相关单据到村进行二次报销,进一步减轻股东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健康知识普及:不定期邀请医疗专家回乡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资修建了学校、幼儿园、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健身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交流。一是传统文化保护:侨胞们积极参与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捐资修复了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傍江西村旅外乡亲心系家乡的长者,自1987年起每年返乡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敬老会,为老人派发利是、礼品,还筵开数十席宴席,与老人家欢聚一堂、闲话家常,提高老人的幸福感。二是文化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与海外侨胞的文化交流,邀请侨胞回乡参加民俗节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村发展成效

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侨胞的支持和帮助下,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7875.89元,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住房条件、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村环境优美宜居。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还建设了多个休闲小公园和文化阵地,为村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社会和谐稳定。侨爱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民之间互帮互助,邻里关系和睦,社会治安良好,形成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傍江西村以其独特的侨爱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提高了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村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未来发展规划

进一步加强侨爱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傍江西村将深入挖掘侨爱文化的内涵,通过建设侨爱公园、乡贤文化馆、村史馆等宣传教育场所,让侨爱文化深入人心。同时,着力构建“一三五”体系。“一主题”,围绕侨乡品牌,聚焦侨爱这一中心,挖掘侨爱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让侨爱精神薪火相传。“三意义”,一是铭记过去一代,发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二是激励现在一代,磨炼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三是教育下一代,传承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美德。“五思线”,即“源起、启航、奋斗、荣归、源回”,通过展现海外乡贤、港澳乡亲离乡别井、梦想起航、艰苦奋斗、经商创业、荣归故里、反哺家乡的历史,进一步弘扬侨爱精神,积极发挥侨爱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让侨爱凝聚大爱,增强村民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对侨胞事迹的宣传和表彰,激励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家乡的发展。

持续推动村经济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与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吸引更多侨胞回乡投资创业,建立健全侨胞服务机制,为侨胞回乡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推动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不断完善村的公益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打造更加优美宜居的村环境。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傍江西村以其独特的侨爱为特色,在旅港乡亲和海外侨胞的关心支持下,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未来将继续发扬侨爱精神,努力把傍江西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傍江西村供稿)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