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和美宜居 凤丹之乡
作者: 姚尧 詹敬鹏 点击数:62 更新时间: 2024-09-02 来源:《中国村庄》
 
 

——安徽省铜陵市凤凰山村和美宜居村庄创建主要实践

 

生态优美的凤凰山村

凤凰山村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东南部,是铜陵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丹的核心产地,也是全国闻名的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中国药用牡丹之乡”。村域面积为25.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3.08万亩、耕地3300亩。全村有20个自然村,59个村民组,22306090人。村党委下辖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84名。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95.4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7.1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万元。

近年来,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凤凰山村深入挖掘人居风情和自然风貌,突出青铜故里、凤丹牡丹、人文历史、红色记忆、原生态等特色资源,精心打造铜陵和美宜居宜业精品村的新形象。

 

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

凤凰山村是中国美丽田园乡村,风光景致让人流连忘返。自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中心村以来,凤凰山村以“悠远青铜源·相思凤凰山”为主题定位,立足乡村旅游资源,坚持“整治+管护”双管齐下,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先后投入2600余万元,结合旅游景点精心打造了新屋岭省级中心村、金牛省级中心村、相思树特色自然村、旧屋岭特色自然村、铁石宕自然村、宝山陶特色自然村等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建设自然生态优美的村庄美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凤凰山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规划、舆论和民生先行;坚持尊重民意,巧借山元素、优化山环境、做好“花”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村党委强化机制保障、活力保障、产业保障,确保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保持村庄建设整体风貌。近年来,凤凰山村以“悠远青铜源·相思凤凰山”为建设主题,坚持村庄建设顺应地形地貌,使村庄布局较为合理,做到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村居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空间尺度相当适宜,彰显乡土特征和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了具有凤凰山特色、整体风貌和谐的美丽宜居村庄美。

二是保持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凤凰山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始终保持原生态自然风光,坚决做到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确保村境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使村域内的牡丹河、凤凰河两条河流环绕贯穿各自然村之间,全村境内自然生态优美,植被丰富、山清水秀、气候怡人、风景如画。

三是打造凤丹牡丹田园景观。凤凰山村始终坚持避免破坏性开发和过度改造,以保持村域内农田、林场、渔塘等田园景观的优美,着力打造凤丹牡丹田园景观生态旅游,登山、踏青、赏花……倾听美丽传说,欣赏山水画卷,徜徉花的世界,恍然置身一片赏心悦目的世外桃源。

四是加强村庄人居环境保护。近年来,凤凰山村通过污水治理,清淤整治,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大力推广乡村旅游业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村庄绿化、垃圾集中处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抓干净整洁、美化提升、配套提升“三个重点”,实施“三清、四拆、一改、一提升”,共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泥1700余吨,拆除危房、路边旱厕、猪圈、破旧院墙等1800余平方米,改造房屋外立面440余户近8万平方米,修建改造村庄道路2500米,建成了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和相思树广场,建成旅游公厕3座,房前屋后绿化面积近8000平方米,垃圾池、分类垃圾桶分布于村庄各个角落。金牛中心村和相思树特色自然村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河道沟渠变宽敞了,水变清澈了。道路提升、村庄亮化、农村清洁等工程实施后,大大提升了凤凰山景区及门户的新形象,同时在环保、生态、大气、水质、绿化、交通等多方面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生态优美的和美乡村。

 

美丽的凤丹牡丹田园景观

以生活宜居为目标,建设具有凤凰特色的生活美

一是保持宜居农房传统特色。凤凰山村属皖南丘陵地区,四面环山,呈袋状形。村民房屋以现代宜居的两层小楼房建筑为主,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大多为砖木结构,粉墙、青瓦、马头墙,其建造风格保持工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村内无危房,农房建设管理规范有序,新建农房审批有序,农房风貌较为协调。

二是保持村庄院落尺度宜人。凤凰山村现有59个村民组,村庄道路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道路硬化全覆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效果好,形成了新的乡村旅游景观。村庄街巷、公共空间等保持传统乡村形态、尺度宜人,古树名木保护有效,石阶铺地、井泉沟渠等乡村景观保护良好,街巷院落干净整洁,积极开展美好人家、美丽庭院创建活动。

三是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凤凰山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道路硬化全覆盖,供水供电稳定,通讯网络畅通,文化活动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停车场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齐全,管理维护良好。消防和防灾减灾设施齐全,每季度开展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工作。

四是坚持公共服务优质优化。凤凰山全村村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100%。同时,为村民建立健全健康档案,不断提升村民健康幸福指数。民政事务、社保就业、综治警务、人民调解、律师服务、社会服务、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农业生产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低保、五保、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以党建引领为保障,激发村民共建共治的和谐美

为巩固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凤凰山村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完善村庄建设后续管理,制定了《村民理事会职责》《村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内容,重点培养村民爱护公物、注意卫生的良好习惯。同时建立奖评机制,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和美宜居村庄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

一是坚持共建共治。凤凰山村党委在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础上,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挖掘农村社区治理特色亮点,进一步深化村民协商议事制度,巩固已有的“六议两公开”协商工作法,建立“7+X”社区协商新模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事务。为了实现共建共治,村党委按照区域就近原则,成立了由凤凰山村党委以及各矿山党支部共同组建成立的凤凰山村企联建党委,着力构建村企矿农景区和谐共融发展的联动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和美宜居家园的新局面。

二是坚持共同富裕。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餐饮等第三产业。如今,凤凰山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减少了,不少农民做起了让游客“牡丹园中赏牡丹,农家院中品土菜”的生意,将本土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中,走上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的致富之路。全村现有农家乐50余家、民宿2家,各类旅游小商店30余家,全年游客接待人数80余万人,农户经营农家乐、民宿从业人数800余人,人均增收8000元,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三是坚持文化传承。凤凰山村历史悠久,青铜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铜陵县第一次党代会纪念馆、新四军老一团、周氏古民居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青铜文化。坐落在凤凰山村境内的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早先此处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间传说天上神牛私下凡间,因迷恋凤凰山风景而不思返,天帝屡屡唤之,神牛钻入此山中,化为金银铜,金牛洞由此得名。从清理出的古代采矿井巷结构和采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来判断,金牛洞遗址的年代始于春秋,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文化。凤凰山村不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甚多,还是铜陵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抗日战争时期,铜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此地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活动。中共铜陵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就是在凤凰山村的新屋岭周家小学召开的,这次党代会的召开,为铜陵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推动铜陵人民抗日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就重新兴建在凤凰山景区内,成为铜陵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给铜陵人民留下了最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凤凰山村的周氏古民居,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绍兴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厢两正”式的民用建筑,是铜陵地区保存最完善的古民居。周氏子孙谨记祖训,礼让清廉、唯仁唯善,并以礼孝传家,世泽绵延、人丁兴旺,英豪贤哲层出不穷。

四是坚持乡风文明。近年来,村党委为提升村民文化修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制订了村规民约,新建了文化橱窗、道德礼仪文化墙和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栏,村庄文化墙不断融入青铜文化、牡丹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村党委积极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美好人家”“乡村好青年”等典型示范活动,使敬老爱老助老、邻里互帮互助、志愿服务等文明乡风在全村逐渐蔚然成风。

 

相思树文化广场

随着村庄环境的不断改善,给传统农村又增添了新的发展生机,凤凰山村成了最佳休闲旅游景区,走上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之路,将旅游发展融入到创业增收中,提高了农户直接经济收入。凤凰山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安徽省传统村落”“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文明村”“安徽省卫生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如今的凤凰山村,已建设成为铜陵地区环境美、村庄美、生态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宜居宜业的和美凤丹之乡。

(作者单位:姚尧,安徽省铜陵学院;詹敬鹏,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