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河北省平山县:党建引领 科技加持 走好山村致富路
作者:王佳易 点击数:163 更新时间: 2024-07-23 来源:《中国村庄》
 
 

 

西沟村功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俯拍全景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地处太行山脉东麓,滹沱河上游,面积2648平方千米,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其中大部分村庄散布于大山之中,尽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也面临着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等限制发展的不利条件。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在科学技术的大力“加持”下,一个个小山村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致富路。

 

西沟村大棚种植香菇的村民收获颇丰

西沟村:打造产学研结合、采摘生产一体化的绿色“新名片”

西沟村位于平山县西柏坡镇西部,土地总面积4000亩,有83221口人,解放战争时期曾是中央军委电台所在地,是一个有着光荣红色历史沿革的小山村。但受到山区自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西沟村曾是西柏坡镇5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66188人,贫困人口占比高达82%。穷则思变,笨鸟先飞。面对这样的情况,西沟村的党员干部没有气馁,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此后,西沟村也没有停止前进脚步,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加强阵地建设,2021年争取移民扶持资金打造三层综合办公楼作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综合服务站、党员活动室、爱心食堂等多个功能室。积极召开干群夜谈会、村情恳谈会等,听取村民们的思路和建议,集思广益。树立发展信心,村党支部书记时常搬起板凳就为大家讲党课,渐渐地,村民的认识不断提高,对集体的信心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了。

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依托山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科技产业。2022年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好乡亲农业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的投资,填平整治村庄北部一处沟壑,20232月全面建成了占地120余亩的功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这个示范园区在基础设施上是“叫得响”,有32栋富硒菇、珍稀菌棚,4栋特色蔬果棚,2栋产学研结合的功能新品研发连栋棚,以及仓储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是集研发推广、栽培生产、展示营销、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旅产业园。在技术上也是“顶呱呱”,园区与国家级、省级食用菌创新团队合作,建立了一套优质菌种育繁、层架立体、四季产出优质食用菌的完备技术体系。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由村党支部牵头与村民召开洽谈会,向大家做好推介,并对接企业,对作物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管理,既保证了品质,又提高了附加值。目前承包大棚的36户菇农,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还吸纳了周边乡镇和村子的百余名劳动力在产业链上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元,同时,大棚经营也为村集体带来了20万元的年收入,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下一步,西沟村还将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将园区打造成为西柏坡区域产学研相结合、采摘生产一体化的绿色“新名片”。

 

下柳村东亚钳蝎养殖基地

下柳村:“人才+技术”助推特色养殖蓬勃发展

下槐镇下柳村地处平山县西北部,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全村常住人口86132人,大都是山坡岗地,耕地面积仅469.5亩,经济基础一度相当薄弱,但近年来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裕。这些变化离不开村支书韩立冬这位“领头羊”。今年56岁的他面庞晒得黑黢黢的,但是和善健谈,做事干脆利落,敢想敢干,自20163月当选以来,他便一心扑在村庄的产业发展上,带领村“两委”干部赴多地考察学习,并结合村情实际,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新路径。

发展特色养殖离不开懂技术的“田秀才”“乡创客”,下柳村积极吸引本村人才回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培养致富带头人,梁红霄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是土生土长的下柳村人,从河北农业大学林果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村里创业。最初她对于应该发展什么产业犹豫不决。在村“两委”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她开展了详实的调研并到河北保定、山东临沂进行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发展东亚钳蝎特色养殖。这一决定在当时可谓是“独辟蹊径”,此前县里几乎没有人养殖过蝎子,但村支书韩立冬和其他村干部都很认可她的想法,帮助她坚定信心。养殖东亚钳蝎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钳蝎的生活习性,模拟其生活环境,通过控制系统保持养殖基地恒温恒湿,定时定量喂食喂水,任何一个环节如果稍有差池,便难以养殖成功。在梁红霄这个专业技术顾问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摸索,20225月第一批钳蝎养殖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立冬带领大家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三期养殖基地,采取标准化控制和管理,可养殖东亚钳蝎80万只,年产值达120万余元,带动8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并为村集体带来每年6万元的收益。

现在时常有其他村、乡镇甚至邻近县区的人来到下柳村观摩学习钳蝎养殖技术,村干部们不仅热诚相授,还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韩立冬说:“人才和技术,是我们养殖东亚钳蝎成功的关键。现在蝎子市场需求量大,我们愿意把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只有让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

 

夹峪村中药材采用机械种植

夹峪村:“合作社+机械化耕作”打开中药材种植新局面

南甸镇夹峪村是个典型的异地搬迁村,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整体搬迁至高岗旱岭,目前常住人口91387人,过去受限于山区自然条件,发展相对落后。村“两委”干部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商议发展思路,并多方学习调研,最终决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增收致富新路径。

2016年,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夹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探索种植防风、丹参、射干等。起初村民们对于种植方法和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村“两委”干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积极赴外地观摩学习,曾先后8次到安国市考察;另一方面,聘请药材种植专家到村里勘察、指导,针对气候、土壤、环境和中药材品种给出建议,并帮助村民掌握种植方法。在村党支部不懈的努力下,村里的药材种植逐渐发展起来。2022年,夹峪村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由党支部统一领导,种植小组具体经营,村党支部成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理事长,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交叉任职,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管理。此外,村“两委”干部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着力提升种植技术。目前,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了包括播种机、施肥机、收割机等在内的多种种植机械,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并配备了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并且药材成分经权威部门鉴定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村民刘哲高兴地说:“以前我们种药材都是靠人工,这么多亩地干下来很累很辛苦,现在有了这些机械设备,省事多了,种植药材的速度和质量都提上来了。”

有了党支部的引领、合作社的经营以及科技的加持,夹峪村中药材种植更上一层楼,种植面积由最初的40余亩扩展到153亩,吸纳全村55户村民入社,并带动周边4个乡镇20多个村庄种植中药材5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人次。目前,合作社经营收入已达50.8万元,村集体收益15万元,返还盈余15万元,村民平均年收益可达5000元。在此基础上,夹峪村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丰富种植品类,通过药材精加工、品牌打造等提升附加值,继续奏响小山村的致富曲。

(作者系中央选调生,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三级主任科员,现挂职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