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福建省龙岩市培斜村:三产融合谱写红土共富篇章
作者 点击数:286 更新时间: 2024-07-19 来源:《中国村庄》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要求,坚定“支部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一贯做法,不断建强基层堡垒、提升人居环境、创新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力争将培斜村打造成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革命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新罗区红土共富示范村。

 

培斜全貌

支部领航  筑牢发展“桥头堡”

建强组织体系,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一是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实施单位,吸纳村共青团、妇联、老人协会、村民小组等村级组织“1+1+N”多元融合的组织架构,擘画乡村振兴“同心圆”。二是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模式,引领村内各行业党员组成“农家乐小组”“乡村游小组”“竹茶加工小组”等行业党小组,形成“支部—行业小组—党员”三级组织体系,将党的引领延伸至产业发展“神经末梢”。

党员带头示范,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立“共产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选树党员致富能手和家园建设标兵、实行党员挂钩结对帮带等方式,全村47名党员冲锋在前,挂钩235726名村民,带动群众创新产业发展。二是实行“包政策解读、包创业致富、包遵规守法、包生活帮助”的党员“四包”责任制,党员带头推进“两治一拆”行动,带动群众主动治理空心房、裸房,实施房前屋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深入践行移风易俗,全村三格化粪池改造率达100%,获评“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省级乡风文明联系点”。

深化引领模式,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一是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培斜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培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5家专业合作社,吸收320名村民作为社员。瞄准市场方向,立足本村资源与区位优势,统筹全村资源分配,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二是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运作效率。按照村党支部收集梳理产业发展需求、村民意愿想法,合作社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农户进行具体产业运作,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双赢。

 

培斜悬崖民宿

促产业融合  提振发展“动力源”

积极探索,敢于争先。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竹茶产业。1993年,村党支部大胆突破思想束缚,发展三个在外(原材料、劳动力、市场在外)的竹席产业。利用丰富竹林资源和海拔优势,党支部先后成立“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参与竹制品加工与茶叶种植,实行统一原料、统一规格等“五统一”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专家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建成标准化竹席厂房3万平方米,规模化种植茶叶面积1000多亩,打造了“天然牌”竹席品牌、“小池牌”茶叶品牌。2023年,培斜竹制品年产值达1.7亿元,茶叶年产值达950万元。

强基固本,建强产业。一是注重与时俱进,做大电商产业。2013年党支部敏锐捕捉农村淘宝商机,牵头在村内打造5000平方米福建首家“淘宝村”,提供店租优惠、物流保障等服务,动员18名思维活跃、熟悉网络的年轻党员、大学生回乡创业,吸引120多家网店投入运营,带动电商从业人员200多人,主要销售竹制品、茶叶等特色农产品。2023年村内电商销售额达5800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二是盘活绿水青山,做“特”乡村旅游。依托原始森林生态优势,成立龙岩市新罗区培斜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竹文化、康养文化等特色,并依托产业资源,打造工贸观光旅游板块、亲子旅游板块、研学旅游板块与森林旅游板块,建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全村旅游约56万人次。

紧盯市场,创新发展。一是做强研学培训。依托培斜村省市区党校现场教学点、新罗区劳动教育基地平台优势,建设培斜村培训研学酒店、丰富农家乐、完善基确设施;创新咸鸭蛋研学、中医研学、竹编研学等特色研学项目15个,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课、乡村旅游课等农村党校“五堂课”。2023年接待研学培训人次超6万人次。二是打造“小奥村”赛事旅游。以儿童运动赛事为主题,建设沙滩运动场、足球文化公园、水立方泼水广场、台湾夜市街等儿童赛事运动购物场所;积极对接引进卜吉熊国际儿童IP,整村范围进行公仔铺设与广告宣传,提升儿童运动氛围;设计相应纪念品、生活用品等文创产品,为游客留住培斜记忆。

 

培斜森林牧场

奔红土共富  聚焦发展“扩音器”

着力民生,践行共富根目标。一是注重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引进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实施污水管网改造、供水一体化改造,全村建设9座旅游公厕。梳理村庄杆线,通过房前屋后微整治、门前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以及多处乡村微景观的打造改善提升绿化水平,全村绿化覆盖率超83%。修建农村“四好”公路20.66公里,完善网路、电路、水路等,全面实现“六通”。二是重视农房的建设水平提升,开展两治一拆、工厂壁画粉刷,全村范围内对有意愿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对多栋老房实行宜居化改造,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居住,同时留住乡愁记忆。三是利用闲置资源,完善幸福院、乡村大舞台、村史馆、中医文化馆、田间步道、爱心助残驿站、农家书屋、足球场等公共空间与公共景观设施20处,联合文明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慢生活文化节、文艺轻骑兵下乡、球赛等文体与公益活动,切实提升全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将共富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2023年组织各类文体活动30场。

共建共享,凝聚共富新思路。一是引进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建中医文化馆、中草药科普园,投资建设特色民宿;引进第三方管理团队,参与景区环境管理、运营策划;村企共建打造威士忌酒厂、金满冠食品冻干加工、竹制品加工等工贸观光线,串联乡村旅游板块,拓展村集体收入来源。2023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二是发动村民以每年每户3000元标准,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共同打造亲子旅游、工贸观光旅游、研学旅游等乡村旅游项目,每年12%保息分红;鼓励村民改造果园、菜园、老旧房屋,建设农旅综合体,目前全村共有特色民宿7家,农文旅综合体2个;探索“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就业模式,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与劳动资源的充分使用。

创新机制,挖掘共富深内涵。一是加强闽台合作,聘请台湾团队梳理整村资源,聚焦文化、基础设施、产业,制定全村提升方案,打造闽台共建样板村。二是深化支部共建,创新跨村联建。与周边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支部共建,深挖本地红色文化、竹文化、中医文化、酒文化等文化资源,依托乡村旅游景点、各大高校与各级党校现场教学点、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势,串联周边乡镇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与产业资源,聘请第三方整合资源、制定合作方案,形成“文化+旅游”“文化+培研”“文化+休闲”等文化矩阵、文化产业园区,为全村以及带动周边乡镇共富发展注入强动力。

 

培斜五谷丰登景点

树长远目标  锚定方向再出发

1993年至2023年,3103次蝶变。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培斜村从省定贫困村一跃成为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中国淘宝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的明星村。村党支部多次被省、市、区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2022年,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村内现有各类大小企业50家,其中竹制品加工厂30家、茶叶加工厂4家、景区2个、其他企业14家。202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近3.9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22万元。

新时代、新征程。培斜村将认真总结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红土共富”行动方案。坚持“支部领航、三产融合、红土共富”发展理念,立足“红”“绿”资源禀赋,以“绿色、宜居、健康、共富”为目标,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党员带头干事创业、带动群众共同参与,融入红色铸魂、文化研学、康养健身、工贸观光等新兴元素,打造“旅游+”“文化+”创新产业矩阵,补强夜间经济,力争将培斜打造成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市区红土共富示范村。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培斜村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7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