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北京怀柔区四渡河村整村全业态运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段书贵 点击数:424 更新时间: 2024-06-28 来源:《中国村庄》
 
 

 

四渡河村全貌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为破解“民宿有投资无服务,有特色农产品无增值收益,有输血无造血,有生态无经济”的困境,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依托本村生态资源优势,按照“轻资产、重运营”模式,用整村全业态运营思维,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赋能、整村运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基本情况

四渡河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是曾经的低收入村,也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163305人,主要产业为板栗种植和民宿旅游。板栗种植面积3600亩,年产量40万~50万斤,建设精品民宿36家。

四渡河村享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处于栗花溪谷景区核心地带,距慕田峪长城景区7公里、红螺寺景区10公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四渡河村根据渤海镇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战略转变,依托自身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探索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功能,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痛点——人才缺位、堵点——产业不兴、难点——运营管理等,大胆创新、主动求变,运用整村全业态运营思维,改造升级原有产业、打造文化空间、盘活文旅产业、引领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实现了人气旺、经济热、声望响的工作成效,蹚出一条“党建引领、村企合营、多方共赢”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之路,实现了“天天有人气,月月有固收”的目标。20235月,村企项目启动以来,营业额月增加35%,创营收近50万元,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进行了150余次报道。

 

村民采收板栗

特色做法

近几年来,四渡河村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盘活文旅产业、引才育才留才、整村全业态运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党建引领“六大行动”,凝心聚力闯出一条集体经济薄弱村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之路。

挖掘自身资源,探索特色定位

乡村发展的根基在于其自身资源,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精准施策。

长期以来,四渡河村主要产业为板栗种植和民宿旅游,村民世世代代种植板栗树,板栗文化已有几百年历史,板栗品质连续多年被北京市气候中心评为“特优”级。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吸引26户城区市民到村长期租住,乘着渤海镇全域旅游的东风,四渡河村民宿得到迅速发展,短短4年时间,民宿数量由最初的十多户增加到2023年的36户。立足村情民情、自身资源,深入挖掘板栗文化和发展特色民宿成为四渡河村的发展共识。

一是在板栗产业方面,研发特色产品让村民享受增值收益。联合渤海镇老栗树合作社,推出四渡河村板栗助农产品;深度对接各方企业,以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收购村民板栗,推出海底捞集团餐桌零食、抖音集团员工零食、滴滴出行下午茶零食等,将板栗零食投放到市场;联合柴氏制汤企业,研发枸杞板栗鸡汤、板栗红烧肉等16道板栗特色菜品,打造京郊板栗特色菜系。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村民在种植环节增收,还在加工环节让村集体得到25%的利润分成。

二是在民宿产业方面,由“重建设”向“重服务”转变。四渡河村联动首都高校资源策划、设计制作村级文旅导航系统,在村口设立民宿文化导航图,标注出民宿位置、公共设施、文旅游玩等内容;在每家民宿门口设立文化图,通过展示老院子换新颜新旧图对比、中英文注释及具有设计感的排版,并在村内主要路口设置村级空间图,让游客进一步清晰要去哪里、回到哪里,解决山村易迷路、体验差等问题;在村外公共区域设立导向标识,让游客更易找到想去的区域。村级文旅导航系统的搭建,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感,拓宽四渡河村文旅品牌影响力,全面激活山水资源价值。目前已有门头沟区南港村、怀柔区洞台村、延庆区称沟湾村等多个乡村复制该模式进行应用推广。

 

“童心港湾”艺术课堂

盘活文旅产业,促进融合发展

针对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不足、传播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四渡河村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深度挖掘村庄文化生活内涵,对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消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民宿产业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增效。发动大学生专业特长,策划、拍摄并制作 300 余部短视频投放于村级宣传矩阵,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把四渡河民宿推向全国,其中《古往今来四渡河》获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创意类三等创优作品,是怀柔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村级党组织。与北京京北职业学院影视技术系合作,创办“乡影工坊校外实训基地”,创作《四渡河民宿故事》系列宣传片,深挖民宿文化,树立四渡河村民宿品牌形象,提升民宿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充实服务内容,助推民宿走向市场。打造观星研学、板栗采收、果树认养、小羊互动、民宿文化导航“盲盒”等20余项不同的文旅体验活动,陆续推出了党课、团课、团建、露营、艺术培训、亲子研学、非遗体验、文创市集等各类文旅项目。发动青年力量,帮助村民经营民宿零成本上线美团等互联网平台,通过修改图片、文字及挖掘农家特色等内容介绍,让民宿有了“线上名片”,根据不同时点,参加平台的营销活动,引流作用明显。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激发民宿产业活力。四渡河村瞄准提升民宿服务质量,与海底捞集团党委合作,充分利用海底捞平台资源优势,对村内民宿主、民宿管家和公共服务群体等进行定制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服务理念、民宿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水平、提升顾客体验等,引导培训对象思考民宿中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环境因素。截至目前已开展13期培训,精彩的讲解、充实的内容不仅让村内民宿业主受益,还吸引周边井邻民宿、渔唐民宿等村落民宿群体参加培训。

四是推出河畔咖啡,增加文旅融合新元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宝贵的财富,随着怀柔乡村旅游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四渡河村适时推出河畔咖啡,让城里流行的生活方式融入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游客可以端上一杯咖啡,在河边静听涓涓流水,还可以融入书吧、露营等业态,成为游客良好的社交和打卡聚集地。

五是打造“童心港湾”基地,为农村孩子提供亲近、体验艺术的氛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四渡河村建立北京市首家“童心港湾”基地,关心关爱山村青少年群体,青年志愿者以“每周一课”公益性服务乡村儿童,课程涉及色彩绘画、户外写生、机器人编程、手工制作、植物认知、非遗传统文化等,共计开展课程100余次,参与人数900余人次,让山村孩子亲近、体验艺术的魅力。

引才育才留才,蓄积乡村建设人才资源

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四渡河村深刻认识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着力通过引才、育才、留才,蓄积乡村建设人才资源。

一是瞄准高校“引”才,打造人才“栖息地”。针对农村“引不进人、留不住人”的困境,主动把引才目标瞄准高校大学生群体,2022年、2023年连续申报“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振京郊”专项赛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收到152支(202270支队伍、202382支队伍)高校团队的创新实践方案,并有近百个高校团队走进四渡河村开展调研实践,发挥青年才智破解村域难题。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数所高校建立长效帮扶四渡河村机制,14名“00 后”优秀大学生驻村开展创业实践,以实际行动推动助农项目落实。2022 年、2023年,四渡河村持续推出全球青年招募计划活动,吸引1000多人参与。

二是不遗余力“育”才,打造人才“成长区”。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四渡河村积极与外部资源合作,发动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 30 余所高校和高职团学共建,成功打造中外青年融合基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基地等平台,全力为高校高职学生提供实践场地。

三是村企平台“留”才,打造人才“蓄水池”。培养人才是手段,用好才是目的。为推动“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振京郊”专项赛“四渡河”选题的金奖项目落地,四渡河村成立北京自在自然科技有限公司,由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翻译专业的学生刘慧敏来村创业并担任公司经理,成为孵化落地的第一个优秀青年人才。公司按照“轻资产、重运营”模式,村委会以办公场地入股,工作室团队成员发挥商科、外语、传媒等专业优势,紧扣京郊文旅战略高地,盘活利用村域内乡土资源,开创出党团学习、京郊团建、研学教学、社会实践、农家餐饮、民宿服务、助农兴村等七大文旅品牌,提供集吃、住、行、学、游、娱、购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用整村全业态运营思维打造四渡河村域多维度消费场景。2023 4 月成立公司以来,已组织开展党团学习、团建、研学等活动 50 余场,接待上千人次参观学习,实现收入10余万元,在实现公司盈利基础上,有力推动村域设施建设与文旅产业融合,吸纳数名村民本地就业,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

 

直播销售农产品

整村全业态运营,链接内外资源

为持续优化现有产业、挖掘潜力业态,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第三方主体和村集体长处,规避短板,实现村集体、企业、民宿、农户的多方共赢,四渡河村建村400多年来成立的首个村企北京自在自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体验式拓展活动及策划、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等职责,采取整村全业态运营模式,对引入产业的业态发展定位、招商运营等进行整体布局策划,搭建统一运营平台,优化整合资源、营销、宣传活动等系列服务。与海底捞、美团、滴滴等10余家企业合作,得到清华、北大、北京交大等40多所高校支持。据统计,党团学习、京郊团建、社会实践、研学项目等接待5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为民宿户增收10余万元,促进就业50余人。该公司“基于四渡河村轻资产重运营的乡村发展模式”荣获第六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项赛二等奖。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四渡河村按照“产业增效、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创新发展理念,建立“村集体+公司+民宿+村民”利益联结机制,达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的目的。第一方面,村集体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公共资源等入股,并配合协调村民与经营主体关系、对产业导入的整体体制机制进行审核和监督管理等,根据双方约定村集体持股25%,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固定收益。第二方面,村企通过研发农家配套餐饮、民宿服务培训、加强宣传等提高民宿知名度和服务质量,2023年民宿入住率达到70%,打破了疫情后游客到外地游乐的“魔咒”。第三方面,带动大学生实习、村民就业3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用工2000多人,预计未来三年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员工平均薪资提升200%,打造青年乡村振兴典型。

发挥堡垒作用,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四渡河村党支部积极谋划,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双促机制模式,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

一是为民宿经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根据渤海镇十四五规划和镇域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和妇女群体等意见和建议,结合村庄特点,制定《党建促振兴——四渡河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四渡河村村级美丽乡村系统设计提升》《党建引领平安四渡河村建设工作》等系列方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四渡河。

二是营造民宿经营良好人文环境。民宿业主与村民签订房屋出租合同时,赠送一本《四渡河村村规民约》,强化民宿业主尊重当地生活习惯。承租人对房屋进行建设改造,民宿的外观设计和风格要符合四渡河村的整体规划和要求。民宿业主完成房屋装修后,党员干部积极配合工作,确保水电的报装、营业执照办理等工作顺利进行。鼓励民宿业主发挥特长,开展暑期班活动、利用空余时间为村民提供理发等服务,形成民宿业主与村民和谐共处的良好格局。为住宿的游客提供用餐、用车、购买农特产品等配套服务。

三是为村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力打好引、育、留才组合拳,给予创业团队项目申报、住宿、交通、医疗、生活服务等全方位保障,消除团队后顾之忧。

 

四渡河村民宿

经验启示

锁定可持续发展

12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和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四渡河村党支部入选,整村全业态运营模式得到高度认可。近几年来,为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持续且增长的收益,2022年获得挑战杯金奖,创业团队应村党组织邀请入局;2022年创业团队工作室开展社会实践,发现乡村真实痛点;2023年成立自在自然公司,开展村企合作;2024年形成“四渡河发展模型”,打造四渡河五四青年村,辐射栗花溪谷及渤海镇;预计2025年模型可复制,结合当地特色,开拓北京乡村振兴新道路。

深挖特色业态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其中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和关键,只有把乡村的产业做好,才可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四渡河村秉承“把乡村的生态空间与城市的消费需求相结合”的理念,通过科旅融合打造北京首个村级系列研学品牌——四渡河村“种”星星,将板栗文化、民宿体验及组装天文望远镜观星等活动串点成线。同时,创新开发山村“实习研学”项目,设置“民宿经营实践实习生”“实习村长体验”“艺术山村实习生”“山野民宿主理人”等实践岗位,为村集体创收十余万元,带动数名村民增收数万元。成功打造中外青年融合基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基地等平台,全力为高校高职学生提供实践场地,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

普通村庄也能发展

四渡河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地理位置普通,既不毗邻城区镇区,也不靠近交通要道,距离怀柔城区11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出入口车程也需40分钟;资源禀赋普通,全村耕地面积仅230亩,山场面积3600亩,虽有近百年的板栗种植历史,但主要以出售生鲜板栗为主,栗农享受不到增值收益。村庄虽然离慕田峪长城、红螺寺较近,但也带不来直接收益,村内基本没有历史古迹,可挖掘历史人物、红色文化相对较少,村落形态、产业发展和人文历史等客观条件是首都乡村的缩影;经济基础普通,是曾经的低收入村,也是现在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人口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35%,常住人口不足200人,长期以来,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种植业或者简单的资源对外租赁,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够高。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到有点落后的村庄,依靠村企合作,整村全业态运营,蹚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华丽转变。

实现乡村生态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保护的同时,需要使山水林田湖草沙可持续,要在提升乡村经济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乡村文化、自然环境、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四渡河村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充分利用其文化特色、物产资源、自然环境促进村民增收,通过文旅和科旅来反哺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庄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将景观保护与休闲游憩相结合,增加其经济附加值,为乡村振兴聚合“价值力量”。未来可凭借生态环境优势,成为栗花溪谷景区的明星,吸引更多年轻人,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村庄》杂志  6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