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一根“地瓜秧”拉动乡村振兴多个产业链
作者:张雷 点击数:113 更新时间: 2024-05-28 来源:《中国村庄》
 
 

 

临沭县“十里薯乡”产业片区一望无际的地瓜田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地处北纬35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地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沭地瓜”的主产区和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临沭县突出乡村产业振兴主导地位,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以优扩优,以青云镇“小地瓜”拓展“大产业”,打造出“小红薯+”多链条、多产业共同发展,辐射带动辖区群众发家致富,成村连片整体打造乡村振兴片区“十里薯乡”齐鲁样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国企主导、民企合作、金融助力、农民共享”多元化、多维度、多链条联动的乡村振兴好路子。目前,该产业振兴片区包含临沭县青云镇9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种植红薯面积6万亩,年产量20万吨,全产业链各环节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

 

直播“十里薯乡”瓜王大赛

一、主要做法

如何能深入挖掘本地优质农产品发家致富?如何能发挥当地有限的资源并以点带面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临沭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振兴做文章,在当地优质农产品上破题,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强企拉动为外力、科技帮扶为助力,走出了“多村联动、片区共融、机制共建、利益共享、社区共治”的乡村振兴好模式。

(一)龙头带动、强企拉动,激活产业升级“主引擎”

在充分调研和研判协商后,青云镇确立了以发展当地红薯产业为主要努力方向,引进红薯深加工行业香港中农国际为强企,在推进区内推动种植初加工、种苗扩繁、元素提纯、成分研发上“全类别覆盖、全链条贯通”,实现了龙头产业引领、强企外力拉动助力本地红薯特色产业越位升级。

一是强强联合掌控育种“芯片”。促成中农红薯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培育年产优质红薯脱毒种苗上亿株,与传统种苗相比具有萌芽性好、抗病力强等优点,亩均产量可提高20-50%,亩均增收3000-5000元。在“十里薯乡”设立北方种植试验基地2万余亩,在全国布局六大生态有机种植基地,建设20余处加工车间,形成“全国布局、全年供应”的发展格局。二是有机种植过程管控“甜度”。倡导农业生态有机种植,启动甘薯“古早”味道计划,依托中农红薯多年微生物菌剂研发经验,研发出甘薯专用微生物菌剂,创制“微生物菌剂+大豆+专用红糖+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配餐表”,采用“大数据+生物动力+酵素农法”等多元有机种植模式,让红薯种植实现“喝蜜糖吃大豆”,甜度由20°升至28°,维生素、纤维素含量提高20%,售价比普通红薯高出2倍以上。三是科技助力产品增值“多元”。瞄准“药食同源”,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让科技在甘薯终端产品中“大显身手”,先后研发营养代餐、酵素饮料、医药美妆等8大类100余种产品,推动红薯产业从鲜食、功能食品到元素提纯、成分研发全类别发展。比如,主食代餐类产品,创新研发甘薯高温愈合糖化、薯类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红薯经过深加工做成功能性主食代餐,一吨由原来的四五千元,价值增长到十万余元,增值20倍以上。四是品牌强农抢占市场“高地”。实行品牌强农计划,引导推进区内企业深耕国内国际市场,产品通过SGS欧盟标准检验认证,拥有“鲁叔薯”“青云蜜薯”“薯果时光”等商标10余件,有效提升“临沭地瓜”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与山姆会员、沃尔玛、麦德龙、盒马鲜生等名企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互联网经济+传统订单”销售模式双向前行,产品畅销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4000余万元。

(二)双社联办、多社联合,赋能产业长效“加速器”

以点带面,纲举目张。为确保产业长效坚持、持续健康发展,临沭县大力推进“双强双增”工程,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探索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金丰公社”“双社联办”“多社联合”乡村振兴长效发展机制,构建出“村、社、企、民”利益联结新载体,为产业长效有序发展、片区持续振兴向优奠定了坚实基础,解决了集体持续增收、农民长期致富、产业健康发展、片区长效振兴的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促共富。发展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推进区内成立16个合作社,带领群众从种植、存储、销售多环节增加收入。实施四雁工程,充分发挥22名“第一书记”及16名“地瓜书记”等头雁、30多名归雁、90多名鸿雁和1000多名党员的作用,抓头雁带党员,抓党员带群众,家家户户建薯窖、存地瓜,仅一年时间就新建薯窖1000个,将红薯储存窖扩大到4000多个,存储能力达15万吨;通过反季节销售,群众就可增收1.5亿元以上。二是“双社联办”促增收。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与金丰公社、中农集团、利城文旅、农商行等各类主体深度合作,探索出了“双社联办”、社企合作、国企赋能、金融助力、农民参与的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村、社、企、民”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订单式试验种植,实现种植科技化、耕作机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带领3000余户群众订单种植中农红薯1万余亩,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比如,在“强村贷”“地瓜贷”等金融政策的支持下,青云镇李埠子村党支部领办的绿丰园种植合作社与金丰公社开展“双社联办”,合作社整合社员土地以及村居田埂、沟渠、生产路、边角地等,红薯种植面积由316亩扩大到720亩。土地交由金丰公社实施大田全程数字化托管,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数据实时上传、精准遥控、全程追溯,提高生产效率,村集体增收近40余万元,社员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还有年终分红。三是“多社联合”促共赢。成立“红芯带”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涉及红薯种植的合作社全部纳入联合社,镇党委牵头成立“红芯带”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片区党委,整合各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力量,在片区红薯种植过程中,跨村间实施统一供种苗、统一供肥、统一供技术、统一供销售,在联合社服务站科学设置农技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窗口,免费为成员社和社员提供育苗、施肥、种植、销售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变各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联合社通过与中农红薯、润雨食品等企业合作,推广烟薯25、红瑶等优质品种3万多亩,带动2000户农户共种植绿色有机红薯5000亩,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红薯产业年产值将由原来的5亿元提升到20亿元,同时带动“临沭地瓜”发展成100亿级产值的富民强村产业。

 

十里薯乡地瓜喜获丰收

(三)创新改革、百业共兴,融合全面振兴“新动能”

一管窥豹、多业共赢,一业兴百业兴,一业强百业强。临沭县在做大做强红薯产业的基础上,多渠道发力、多维度发展、多链条并进,创新出“小红薯+”多链条、多产业共同发展,辐射带动辖区群众发家致富、成村连片整体打造乡村振兴片区“十里薯乡”齐鲁新样板;探索出乡村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打造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元化新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实现了“特色农业”向“朝阳行业”及“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临沭地瓜”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沭县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地方特色产品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商标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成为发展多种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借助品牌优势,临沭县利城文旅、天人设计、青云镇城投、于家山村委四方合作,成立了山东于家山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以于家山村作为“中国红薯第一村”发展定位,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吸引大批网红、游客打卡游览。仅以于家山村研学游项目为例,一年收入达170万元左右,实现利润约100万元,可为于家山村增收20万元。二是多链拓展产业新态。依托红薯产业链,全面发展服务业、网络经济、培训教育等多链条融合经济模式,创新农家乐、电商直播、研学等10余种新业态,拓展产业范围、拓宽经营模式,涌现出示范户100多人次、人均增收1万余元,为中心村居1000多名社员人均分红800余元。定位新农业新产业,定期开办电商培训,邀请电商专家对薯乡群众线上销售进行全程培训和指导,目前已经培训学员50多人,带动500多人从事线上销售,年销量4000多万斤;创新乡村职业经理人项目,培养“地瓜经纪人”500多人,年销量过1千万斤的就有4人,鲜果交易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三是融合挖掘发展潜力。破解基层发展难题,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能效、国企公信力和专业团队三大优势,成立“虹云”村级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吸纳法律工作者组建专业司法代理团队,联合各村居开展清产核资,盘清债权债务、资产资源,通过协商、司法调解、诉讼等方式整合村居现有资源。先后累计清收拖欠承包费442万元,核实登记村集体资产3.37亿元、集体土地资源14.5万亩,利用有偿退出、置换、租赁等手段,盘活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闲置房屋20多套、闲置宅基地80多块,全力内部挖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于家山村的“瓜瓜”直播间正在销售地瓜

二、几点启示

(一)要坚持产业先行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前提。应充分利用乡村自身资源禀赋,在因地制宜发展传统农、林、牧、渔、副的基础上,引进对应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量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电商等新兴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附加值。

(二)要坚持多元长效

推动乡村振兴,应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构建“村、社、企、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多主体联合发展。要构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导,大型农服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参与的多元发展模式,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经济联合体,多元长效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三)要坚持群众受益

乡村振兴,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受益的必须是农村、农民。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在农村社会治理中,要充分体现农民地位,时刻关注农民需求,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在方方面面参与并享受到乡村发展的成果,实现农村、农民实质性受益。

(作者系山东省临沭县委书记)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