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剖析蒋巷样本 探解苏州推进共同富裕的乡村实践
作者: 方世南 谢晓峰 点击数:136 更新时间: 2024-05-27 来源:《中国村庄》
 
 

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共200900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近百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蒋巷村一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02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28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分红1万元,家家住上了220平方米的别墅,实现了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全覆盖,其宝贵经验为苏州农村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样本。

 

蒋巷新村全景

把共同富裕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着追求,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

蒋巷村半个多世纪围绕共同富裕的实践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安排好这件事情,等不及,也急不得。”现在的蒋巷村,“村里人舒服,城里人羡慕,外国人信服”,村民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50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疾病横行”的贫困村,90%的人患有血吸虫病,30多岁小伙子半数娶不上媳妇。村党委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在1992年就召开“蒋巷村共同致富研讨会”,提出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目标,也是重大政治目标,决定把共同富裕作为村里长期追求的宏伟事业,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时任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回忆道:“发展有困难,不发展更困难。那时我们就确立了强村富民的目标,不仅注重村里经济要有大的突破,每年村民生活也要有大的改进。”思路决定出路,从那以后,村党委确立了共同致富既要“领导”也要“引导”的发展思路,带领全体村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富则富。从1993年开始,连续10年全村经济产值、利税、积累年增速40%以上,打好以工哺农、以农哺旅的“组合拳”,以多样化的手段、多层面的推进、多途径努力,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了“家家有宜居、致富有岗位、上学有奖助、老者有颐养、看病有优惠、股份有分红”的幸福生活。

 

以“五位一体”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共同富裕内涵

蒋巷村将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不把村民们当作只有饮食男女需要的功利化、物质化的经济人,而看作是有着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和生态需要的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蒋巷村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视为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不仅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蒋巷村党委以“宽心怀、有远见、抓落实”的务实作风,引导村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探索农村“五位一体”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形成了“人人敢想敢做敢创新”的良好氛围,共同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村里建有科技产业园和民营工业创业园,有力带动了村民创业就业。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为主题,投资上亿元改造蒋巷书院民宿、打造嘎嘎部落亲子游项目、合作经营户外拓展项目等,开启生态宜居的农业旅游新天地,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千万元。初步实现了在农村现代化道路上“弯道超车”,在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道路上“变道超车”。

 

蒋巷千亩粮食基地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

蒋巷村坚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促进共同富裕,促进村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都富裕。常德盛老书记常说:“蒋巷村的共同富裕,既不要暴发户也不能有贫困户,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村民建成200幢别墅,每栋近30万元的造价,只收取12.8万元。从1979年开始,蒋巷村每年从有限的资金中给村里老人发放养老金,现在男满58虚岁、女满55虚岁的老人每月可领取6002300元不等的养老金,村里还配套建设158套老年公寓,达三星级宾馆标准,无偿给老人使用,建设医养结合高标准护理院,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本村老人入住。村里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提出了建设更高品质的“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的奋斗目标,规划形成了工业园、新家园、蔬菜园、生态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的基本布局,在村中心建起750亩生态种养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凸显。蒋巷村还特别重视新时代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从1997年就成立了“农民读书协会”,自办图书馆和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每年免费给村民订阅《新华日报》《苏州日报》等“四报一刊”,并对村民读书笔记进行评奖,每年开展“爱党爱国爱蒋巷”教育,做到人人都是学习之人、家家都是学习之所。近几年共投入130多万元在主干道两侧建成生态林带26公里,加强绿化美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常盛集团生产车间

坚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和共产党员模范作用相统一,共同富裕散发出人民情怀的温度

常德盛老书记在带领党员干部推进共同富裕中创造了“乡情工作法”,着眼农村工作实际,顺应农民致富需求,兼顾农村乡土风俗,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要务,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把率先争先作为精神动力。其核心要义是紧贴村情善谋发展、饱含亲情善待百姓、顺应民情善聚民心。在蒋巷村,常德盛老书记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的终生追求”,他有一个“走村”的习惯已经坚持了40多年。他说在田间地头才能真正了解到村民在想什么、要什么、干什么、盼什么。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就确立了自己的“三不原则”: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在他的影响下,蒋巷村党委既充分考虑到村民的“急难愁盼”现实需要,又尊重广大村民的全面发展精神意愿,“凡是要求村民做到的村干部要先做到,村里共产党员要先做到”。在如今的蒋巷村,村民不仅把常德盛当成无话不说的“家里人”,更是把他当成全村发展的“领头人”,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八大代表的他说:“大家认可我老常,这让我很欣慰。”如今村民都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多年来为了村民共同富裕,常德盛放弃了上亿元应得的奖励、提成、股份,他把这些都留给了村里,大家都住上了别墅,他自己却仍然住在平房里。面对这一切,常德盛坦言,“只要看见大家都实现了共同富裕,我一个共产党员可以不先富。”

 

蒋巷书院

将勤劳创新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统一

蒋巷村的共同富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的论述。从带领村民靠双脚双肩挑土把4000多亩低洼地填高一米变良田,到农民学习招商引资“被骗”仍继续搞产业发家致富,从高效种好万亩良田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蒋巷村每一次华丽转身的背后都是勤劳创新的结果,是蛋糕变大的“增速增量”与切分蛋糕的“方式方法”相结合的勤劳创新,体现的是不急于“切好蛋糕”而是先注重“做大做好蛋糕”的超前思维。“村干部说话响不响,腰杆硬不硬,村民不看你喊了多少口号,而是看你到底干了多少实事,能不能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常德盛曾经在村民大会上说:“共同富裕是每个人的事,但是必须靠勤劳致富,绝对不能靠捞偏门致富。”“村干部要记住两件事: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村干部始终心里想着群众、干事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带头承担最繁重、最困难的任务,在最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赞誉。在全体村干部的带领下,经过广大村民的勤劳努力,如今发展起来的蒋巷村被游客誉为“农民是大地的主人,蒋巷是农民的天堂”。现在全村1200亩水稻全部实行有机化生产、立体化种养,全程不用化肥农药,确保大米高品质,经济效益倍增。每家每户都有村里配发的优质口粮,村里还出资给每个家庭划定了“一亩三分地”的生态蔬菜园,鼓励村民自己种点菜、养点鸡鸭,这样既充分保留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又有效地防止了“福利主义”养懒汉现象的产生。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首批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谢晓峰系江苏省常熟市委党校副校长)

《中国村庄》杂志   5  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