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荒山野岭书写最美生态文章
作者:李海培 点击数:450 更新时间: 2024-02-19 来源:《中国村庄》
 
 

——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农民工张顺勇

202310月初,我们从六枝城区乘车半个多小时,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附近的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这里山高路陡、灌木密布、荆棘丛生,这里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张顺勇12个蜂场之一的落别蜂场。这天,我们准备跟随张顺勇到山上放置蜂箱和采集岩蜂蜂蜜。

张顺勇个子敦实,雷厉风行、质朴无华,说话像竹筒倒豆子,一言一行蕴藏着普通人少有的灵动与睿智。他背着背包,戴着防蜂帽,拿着制作好的小木箱。放蜂箱的山很陡峭,碰上刺蓬,张顺勇就用镰刀砍开,狭窄陡峭的地方,则用身子匍匐着向上爬。从山脚爬到山腰,我已是脚酸手软、虚汗涔涔、全身湿透,手掌手指被毛刺刺进肉里,火辣辣地痛。

蜂箱被张顺勇放置在半山腰的一处岩石下,这里背风避雨,视野开阔,两三公里处有丰富的蜜源地。放置蜂箱的地方很隐避,山下看不到目标,很是安全。蜂箱里面的特殊气味会吸引深山里的野岩蜂来空蜂箱里“安营扎寨”。离开时,张顺勇从背包里掏出喷火枪点燃,往蜂箱上喷火,直到把一处烧黑。一来是把蜂蜡烤化,散发出气味招引岩蜂,二来岩蜂喜欢黑色。另外,把岩蜂和蜂巢转移出箱后,喷火枪可以烧死蜂箱缝隙处的虫害。张顺勇信心满满地说:“只要天晴,不出三天,就会有野岩蜂进入蜂箱。”

山上的道路像迷宫,爬了又下,下了又爬,兜兜转转,张顺勇带着我们继续在山上查看前些天他放置的蜂箱是否进驻岩蜂,结果蜂箱里空空如也。张顺勇冷静分析、仔细琢磨,原来是蜂箱前边茂密的树叶挡住了“蜂路”,豁然开朗的他用镰刀砍去树叶,给岩蜂留了条“蜂路”。张顺勇说:“蜜蜂是一种智慧、聪明、勤劳、组织严明的群体,由侦察蜂、工作蜂、守卫蜂、雄蜂、内勤蜂、蜂王等组成,里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责,运转高效。”

放置在岩石山上的每一箱岩蜂他都在仔细认真地查看着,旺了的岩蜂就分箱。分箱时,他从背包里掏出黑布制作的蜂罩挂在蜂箱旁的岩石上,怪哉,岩蜂就牵成线线、密密麻麻地爬进蜂罩,裹成一团,很听话的样子。蜜多的蜂箱,他就把蜜取走,取出来的蜂蜜装进红色密闭塑料口袋。取蜜时,他拿出一匹让我尝尝味道,蜜上还有几只岩蜂嗡嗡地绕着飞,我怕被蜂蜇,不敢接。他说别怕,只要不招惹它,或者把它酿的蜜全部取走,岩蜂就不踅人了。于是,我接过一匹金黄色的蜜,咬上一口,蜜糖甜进骨髓,甜进灵魂深处,味道淳淳的、糯糯的、黏黏的,糖渣塞满了我的牙缝。

在植被茂密的山头上,张顺勇对蜂箱所在的位置烂熟于心,从哪条路出入、蜂箱边有什么参照物、哪里有个水井、哪里有个鸟窝,都逃不脱他那双敏锐的眼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张顺勇就是这样,一个蜂箱一个蜂箱地放,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爬,足迹遍及六枝特区落别乡、大用镇、龙河镇以及普定县、镇宁县的山山岭岭。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历时5个春秋,岩蜂数量从最初的20余箱发展到现在的1100余箱,从1个蜂场发展为现在的12个蜂场,蜂蜜产值每年200多万元。除了落别周边的4个蜂场由张顺勇及家人管理外,其余蜂场他均以互利共赢的方式承包给脚踏实地、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当地农户,每年产生的效益与承包人对半分成。

张顺勇告诉笔者,入夏以来气温回暖,百花齐放、草木葱茏,他驯化的岩蜂每天将呈递进式增加58箱。预计明年,岩蜂数量有望达到2000箱以上。

 

查看岩蜂情况的张顺勇(曹伦/摄)

刚过40岁的张顺勇,大专毕业后怀揣梦想外出打工。10年间,他先后在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厂家从事自动化设备编程。在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在深圳与人共同投资建厂。经营几年后就遭遇市场低谷,订单量少,资金链断裂,工厂只得倒闭关门。他打工赚来的血汗钱灰飞烟灭,还欠了一屁股两肋巴的债务。

张顺勇欲哭无泪,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抱怨无用,后悔也无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挫折对有梦想、敢打拼、不服输的人来说是块垫脚石,对于怨天尤人者则是万丈深渊。他离开了伤心之地深圳,2015年回到家乡——贵州省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次创业之路。

张顺勇走遍了家乡附近的山川沟壑、冲冲岭岭。每次上山,鸟语啁啾让他百听不厌,野花竞放使他迷醉流连,野蜂纷飞让他茅塞顿开。他灵光一现,想到了儿时家里人口多、用费大,父亲上班那点微薄的工资对家里的用度简直是杯水车薪,只得用养蜂来补贴。那时家里养了几箱蜂子,每当他上山放牛割草,看见工蜂停在白色细碎的五倍子花朵中央,伸出精巧的“舌头”在花蕊间一伸一缩时,花蕊底部的甜汁就顺着“舌头”流到蜜胃中去,很有趣。放学回家做完家务的他总是蹲在蜂箱旁,痴痴地看着勤劳的小蜜蜂大腹便便地飞进蜂箱时,后腿上总是粘附着两小砣或黄或白或红的花粉……这些往事清晰如昨,像电影画面在他的眼前浮现。

落别乡的大山里虽然是喀斯特地貌,岩旯旮多,但植被良好,林木繁茂,是天然的优质蜜源地,叫得出名字的蜜源植物就多达160余种,如五倍子、白刺花、朝天罐、党参、黄精、当归等,许多药材绽放的花朵都是优质蜜源,是发展岩蜂产业得天独厚的理想之地。

在收集和管理驯化岩蜂的同时,大山深处的野生中药材吸引了张顺勇的目光。这些中药材是土生土长的道地中药材,秋季他把大山里的野生黄精、重楼种子小心翼翼地收集,拿回家晒干,初春时撒播在地里,并把野生白芨的块根试种、选种、繁育。张顺勇一边试种、一边摸索并总结药材种植方法和经验。当岩蜂一箱一箱地积累到100多箱、试种的中药材丰收在望时,2017年的国庆节,因下小雨地面湿滑,张顺勇管理中药材时不慎从育苗的小房顶踩滑摔下,右脚踝关节上方被石头砸成粉碎性骨折,两根骨头被摔断,上了两块钢板。

每年10月至春节后的这段时间,正是岩蜂及中药材管护的关键时刻。俗话说,误了一年春,十年理不抻。伤筋动骨一百天,受伤的张顺勇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连给出生几个月的二宝买尿不湿都拿不出钱。

在这个节骨眼上,屋漏又遭连夜雨,因在养伤期间疏于管理,100多箱岩蜂有的一窝窝地死在箱里,用撮箕都撮得起来;剩下的岩蜂有的逃,有的被人偷,最后只剩12箱。地里的中药材也被人趁火打劫,偷挖得只剩一块块光地。欲哭无泪的张顺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消失殆尽,但又无能为力。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张顺勇和父亲一如既往、风雨无阻地上山收集岩蜂,工多艺熟,水到渠成。随着收蜂养蜂技术越来越得心应手,张顺勇的岩蜂又从几十箱、几百箱积累到1000多箱,创业渐入佳境。

经过7年的实践、摸索与试验,张顺勇的中药材育苗及中药材种植技术日臻成熟。目前,试种成功的有黄精、白芨、重楼、三叶青等数十种,面积达300多亩。300多亩的药材基地,三分之一是自家的承包地和荒地,三分之二是从村里的农户流转的撂荒了好几十年的山地,灌木密集、杂草丛生、荆棘遍布。

成块的山地,每亩每年400元流转费,张顺勇雇人开垦,费力费时,还要用挖机,每亩开采成本10001500元;那些“屙屎不生蛆”的石旯旮地,则是每亩每年80元,并与村里签定20年的土地入股分红协议,力争把家乡的石漠化山地打造成经济林。

改造石旮旯地,用镰刀砍光杂草,然后翻挖,抖掉树根和草根,瘦的地方还要从远处运来肥沃的腐殖土壤改造,改造后用于种果树、种药材、养蜂。

抵耳村土质疏松、通透、滤水,适宜于中药材生长。美中不足的是用水困难,只得“望天落雨”,碰上长时间干旱,药苗长不出来或者干枯死掉。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张顺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离药材基地800米的山谷找到一处水源,水质清澈甘冽、纯净无垢且量大。在2023年干旱无雨近半年的情况下,他花3万多元买来抽水机和水管,把岩洞里的水抽到药材基地抗旱保苗,每天浇水量达二三十吨。415日我们到张顺勇的药材基地时,十几个民工正在给种下去的药材浇苗抗旱。

中药材种植周期较长,一般36年采收,且价格稳定,供不应求。加之贵州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云雾缭绕,种植出来的中药材品质上乘,倍受商家和药企垂青。

在离药材基地不远的路边,300多袋松毛堆成小山。张顺勇说,这些松毛是每袋花8块钱从月亮河乡收来的,用于覆盖药苗,第一个作用是防止地里水分蒸发,第二个作用是抑制药苗地长出杂草。

在中药材种植管理过程中,张顺勇实行生态种植,施用的全是农家肥、有机肥。通过把牛粪猪粪发酵,用生石灰杀菌,把周边农户的秸杆用粉碎机打碎后,覆盖在药材地里,既增加养分又能保湿。

我们在药材基地里看到,有的药苗刚探出脑袋拱出泥土,有的长有四五寸高,玉树临风。

土中生白玉(白芨),地内出黄金(黄精)。对于中药材种植,张顺勇是尝到过甜头的,在中药材优势品种的扩繁过程中,张顺勇曾经挖出一窝16公斤重的黄精。他曾计算过,种植一亩黄精需5年管护,管护过程中只需人工除除草(除草不能用除草剂,除草剂对药材品质有影响),天旱时浇浇水,松松土、盖盖苗,管护技术简单,收入却相当可观。按每亩种植6000株计算,每株收2公斤,1公斤卖16元“棒棒都打不脱”,那么每亩地的收入在18万元以上。种白芨亦然,白芨只需管护3年就可采收,1亩地能挖30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16元的价格计算,每亩白芨可收入4.8万元,即便是岩旯旮也能嘣出“金疙瘩”。

 

张顺勇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查看长势(曹伦/摄)

张顺勇的蜜蜂养殖与中药材种植,为落别乡抵耳村及附近村寨的群众提供了百余个就业岗位,年用工量达3000余人次,带动20多家农户创业,其中7家农户每户养殖岩蜂300多箱,每户年收入达30余万元;11家农户养殖鸡、猪、牛,每户年收入8万元以上;帮助100多家农户就业创业,根据不同岗位,每月可领工资20004000元不等。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户,张顺勇积极与当地金融部门联系低息信贷,提供创业资金;组织养蜂户手把手地传授养蜂技术,将自已的养蜂秘诀毫无保留地与养蜂户分享,同时还帮助养蜂户销售蜂蜜……

饮水思源、反哺乡亲的张顺勇收获满满:202012月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始终是张顺勇关注的内容之一,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在发言中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留不住人才。”并表示:“我将持续依托本村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不断拓宽中药材发展的新路子,把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让中药材产业成为抵耳村特色支柱产业。”同时他向大会提交了《加快完善中医药医保政策,探索实施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等建议和议案。2023316日,张顺勇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今年,张顺勇将在落别新建一个蜂蜜罐装车间,建设一个中药材加工厂,冬季再新增2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谋划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张顺勇生机盎然的药材基地里,远眺草木葱茏、白云缭绕、层层叠叠、无际无涯的大山,听鸟叫蜂鸣的吟唱、潺潺溪水的琴音。倏忽间,一只岩蜂靠近我,我怡然不动,它沾了沾我额上的汗,又飞到黄精独树一帜盛开的红花间忙碌起来。我想,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张顺勇就像一只勤奋的小蜜蜂,追逐着让更多乡亲富起来的梦想,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

《中国村庄》杂志  2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