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贵州省补雨村:文旅融合发展 唤醒乡村魅力
作者:罗琴 令狐荣骏 点击数:174 更新时间: 2024-02-18 来源:《中国村庄》
 
 

寒冬时节,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补雨村景色秀美,红日、蓝天、晨雾与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布依民居等景色浑然一体、美不胜收,构成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冬日美丽画卷。

一家名为“虹杨民族服装加工厂”的工作室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布依族服饰,老板王明花正在向游客讲解民族服饰制作工艺,教游客如何亲手制作民族手工艺品。

 

村中一角

据介绍,该文创加工厂每年盈利150万元,带动该村15名绣娘就地就业,已成为补雨村的“网红景点”,也是许多六枝市民周末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现在,每到周末,来我这里体验制作绣花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以前做梦都没想到家乡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更没想到制作民族服饰有一天能成为自己致富的‘饭碗’。看着补雨村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王明花笑着说。

补雨村共10个村民组,5662206人,2021年获批“六盘水市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近年来,该村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乡村振兴目标,着力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的美丽乡村。

结合村情实际,补雨村制定了基础强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旅游活村“四轮驱动”发展思路,筑牢基层基础,加大环境整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行至村中,一阵发音高亢、嘹亮、欢快的唢呐声吸引了我们。吹唢呐的王明达告诉记者:“村里组织了多支文化活动队伍,包括歌舞队、唢呐队等,利用文艺队来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传承和发扬布依族文化。”

“村里环境大变样,出门就是小公园,舒服得很。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自己经营了渔塘和猕猴桃,年收入10万余元。”王明达说。

曾经的补雨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何实现突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补雨村给出了答案: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补雨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是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挖掘民族文化,在文旅深度融合中促进乡村振兴‘开花结果’。”月亮河乡有关负责人说。

 

生态宜居补雨村

2021年,补雨村争取财政资金320万元,完成污水治理、脏乱差治理、文体场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田园乡村建设为主题,利用产业、旅游优势资源,传承布依族文化传统技艺,发展古法酿酒技艺、织布染布、石碾米、猕猴桃、茶叶、蜂糖李等产业,打造集观光、体验、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民族村寨。

如今,补雨村产业已形成规模。文旅融合生态链的成熟,为补雨村乡村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补雨村先后被授予“全省文明村”“森林小镇”“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这里既能领略到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又能品尝风味独特的农家美食,感受多姿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体验极具民族风情的特色农家民宿……真是比画里还要美!”游客李军说。

如今,补雨村正以文化为魂,不断拓宽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

《中国村庄》杂志  2 少数民族村庄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