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聂志斌:工科博士乡村“变形记”
作者 点击数:372 更新时间: 2024-01-24 来源:《中国村庄》
 
 

在清华大学“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号召下,聂志斌在20216月份博士毕业后毅然放弃了高薪的互联网工作,选择回到江西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社树村这片沃土上开启了自己的蜕变之旅,并从不同方面践行了基层选调生的责任与担当。

 

聂志斌与留守儿童合影

第一重角色:乡村发展的“当家人”

乡村发展,首先要有人居环境这个“面子”。聂志斌刚到社树村时,整个村庄道路残破、环境脏乱,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如何在现状基础上,改造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是聂志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为此,他扛起了责任担当的大旗,在前期规划期间走遍了村庄的每个角落,详细记录下了需要改造提升的节点,并多次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乡贤代表等外出参观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再与设计院、国土、农业等部门沟通,最终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提升改造方案。在改造实施期间,为能让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每天奔忙在工地一线,紧盯进度,紧抓质量,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确保工程如期进行。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改造完成后的村庄道路平坦,屋舍整洁,幸福菜园和乡村湿地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社树真的是大变样了,现在看到的村庄和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还以为自己走错路了呢,愣了好大一会才确定这真的是我们村!”这是很多外出务工农民2022年底返乡过年的真实感受。

有了“面子”,更要有产业发展的“里子”。聂志斌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以创建红色名村带动红色培训、红色旅游,以镉超标土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以南源河优质水源发展特色养殖”的发展路子。为让产业项目顺利落地,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和观赏鱼养殖产业,并与绿苑苗圃和天恒农业两家企业合作,以“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村民以土地和劳力形式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以衔接资金入股。产业的引入,解决了40余名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余万元收入。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产业发展锦上添花。“面子”和“里子”的双提升,让社树村村民幸福感更足,致富劲头更高。

 

在暑期课堂给孩子们上课

第二重角色:村民群众的“家里人”

“老百姓的事都是过日子的事,和国家大事比起来是小事,但这些小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大事。”聂志斌把社树村当成自己的家,吃住在村部、工作在农户,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头。

村里有一户五保户,老人70多岁,患有慢性病,长期要吃药,偶尔严重时还需住院治疗,平时基本上靠政府补贴维持生活,加上高昂的医药费,日子过得非常拮据。聂志斌得知这一情况后,遂向上级医保部门咨询,了解到办理慢性病证可减少一些医药费。他二话不说就立刻赶到五保户家里,收集住院病情资料,再驱车到其原来住院的医院开具疾病证明书和慢性病申请表,最后再到区医保中心帮老人办理了慢性病证。虽然来来回回跑了好几天,但他感到很欣慰。“聂书记,你真是我们的好干部呀,太谢谢了!”这是聂志斌在村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赞美。

聂志斌在村期间还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争取助学金,解决了他们求学的后顾之忧;为智力残疾的群众争取到市福利院的床位,其弟弟带回的女朋友也没有再因为这个所谓的“拖油瓶”而分手,并已生了个大胖小子;聂志斌还为两个自然村解决了通勤道路硬化问题,让村民再也不会“雨天出门一鞋泥”。这一桩桩一件件,解决的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但也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聂志斌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现在村民有事、有困难都很乐意来村委会找他,对他的称呼也由先前非常生分的“领导”变成了亲切的“小聂”,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开展道德模范巡展讲解

第三重角色: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长大后我也要像聂志斌哥哥一样去北京上大学!”说到聂志斌,村里的留守儿童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在他们眼中,聂志斌是最厉害的老师,也是最亲切的“大哥哥”。村里的孩子们每次见到他都会蹦跳着迎过来,热情地喊着“聂志斌哥哥好”。孩子们之所以非常喜欢他、亲近他,是因为他能扑下身子,花时间和心思守护这些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

在前期走访调研中,聂志斌留意到村里的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在闲暇之余总喜欢抱着一个手机,打游戏、刷视频,“老人带娃”逐渐变成“手机带娃”。同样出身于农村,他深知教育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但留守儿童几乎是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辅导不了孩子。于是,他趁着暑期即将来临时,主动联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村里的返乡大学生等社会力量,创办暑期假日课堂,发挥专业优势,专门设置一些农村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到的课程,如道德美育、文明礼仪、音乐舞蹈、传统文化、体育、科普等,旨在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常态化陪伴留守儿童,他还以此为契机开始运营“童心港湾”项目,开展留守儿童周末陪伴活动。从童伴妈妈的选择到活动的策划及实施,他都亲力亲为,真正让留守儿童在“童心港湾”得到陪伴、学到知识、感到幸福。

从“一放学就回家玩手机”到“有空就来童心港湾”,这些变化离不开聂志斌对孩子们的真情,他把这些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来对待,用真心走进留守儿童们敏感的内心世界,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棒的“大哥哥”!

三重角色的定位帮助聂志斌融入了社树村,也让社树村的群众认可了他,并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和称赞。“能够看到村里每天都在变化,看着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我很有成就感,也很充实,村民们满意就是我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这是聂志斌对自己基层锻炼的自我诠释。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社树村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1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