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苏齐芳:三年承诺 三十年坚守
作者:龚建新 点击数:150 更新时间: 2024-01-23 来源:《中国村庄》
 
 

 

村干部带领村民在育秧棚内搬运秧盘

初冬季节,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稚嫩鲜灵的小麦一片葱绿。一辆红黄镶嵌的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从田间缓缓驶过。田野上,无数洁白的秸秆包错落有致,偶尔惊起几只白鹭。南方的冬天也洋溢春的气息,难怪游客的脸上写满了笑意。是的,这里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四季皆是景。沿着彩虹道,稻田、米厂、饲料厂、名人水街、穗月广场、生态羊场、秦川红牛场、生态果园、乡村驿站等串成东林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东林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绿色为发展本色,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为发展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倡导生物多样性,瞄准“零碳乡村”目标,生态循环农业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全村实现可支配收入33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万元,村集体资产超过3个亿。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党委书记苏齐芳带领全体村民秉承“产业兴旺、富民强村、融合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20044月,上级党委决定将新横、徐泾、姚湾三个村并入东林村。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对于自1991年开始任东林村党支部书记的苏齐芳来说还真有点不知所措。东林村原本底子薄,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现在又有邻村并入,他掐指一算,4个自然村集体经济收入加起来还不足70万元,许多农户年收入不足千元,怎么办呢?这年6月“苏昆太”高速公路开建,而苏昆太高速公路(太仓段)取土坑又定在东林村,农民住宅面临大量拆迁,由此产生的矛盾错综复杂。一方面农民对土地补贴费用低意见大;另一方面房屋拆迁工作量大、难度高。加上新村合并,村与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尚处于磨合期,因此各项矛盾相对突出。一时间,东林村成了当地有名的问题村、上访村。在这危难之际,20047月,上级组织决定让苏齐芳担任东林村首任党委书记。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苏齐芳就处理群众上访的最棘手问题。他第一时间乘车赶到省政府门口,告诉村民他是来和大家一起上访的,只是允许推荐3人和他一起前往。负责信访接待的领导看到4个人上访横竖不让进,苏齐芳解释说,自己是村书记,是陪他们来的,不是上访,而是前来咨询政策。在省信访室,他把村发展计划说了一遍,省信访接待人员听了他的介绍后,很是认同。

村民们最担心的是成为失地农民后失去收入来源,生活不下去。苏书记表示,给他三年时间,一定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如果达不到目标,他将主动辞职!听了苏书记的话,村民们终于放下了包袱,一场危机终于化解了。

2007年,东林村在响应政府号召,实行大面积拆迁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原农业部提出的“三权分置”和“三集中、三置换”原则,即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田向合作农场集中、居住地向小区集中,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同时,将农民土地承包权置换成15年社保;将宅基地、自建房置换成商品房;村集体资产置换村民股份。既照顾了农民的利益,又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将农民土地承包权置换成15年社保,一举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家家户户都拥有2-3套商品房,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振兴号观光小火车缓缓驶过美丽田野

在完成农民宅基地整体拆迁和农民经营土地流转后,东林村遇到了三个问题:一是原来农民在自行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污染严重;二是劳动力弱化,能够适应大规模种植的农民很少;三是大量的秸秆如何处理等。面对困难和压力,苏齐芳带领村“两委”人员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文件,并提出“视矛盾为创新点、视困难为机遇,办法总比困难多”等观点,鼓励干群积极投身到这场改革中来。通过学习、讨论以及走访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村“两委”的积极性,拓展了大家的视野。终于,在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一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逐渐显现出来。

所谓生态循环农业,用东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一片田”。在实施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坚持实现五大农业方式:以生态化实现循环农业,以科技化实现品牌农业,以机械化实现高效农业,以数字化实现智慧农业,以体验化实现观光农业。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村里先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100多台套,2200亩农田平时只用9个人管理,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是东林村的真实写照。在苏齐芳的心目中,东林的河流与田野紧密相依,而杨林塘水正是东林“生态循环农业”的生命源泉。他说东林的主要产业是水稻,而大米的品质很大程度取决于水质的好坏。因此他的最终目标是,让水稻喝上纯净水!他要对得起“最美基层河长”的称号。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2年夏天,苏齐芳与上海同济大学、苏州农科院等高校一起,制定科学治水方案,通过优化组合生态沟渠、生态滤地、水质净化等措施,构建水稻种植面源污染生态减排系统,确保流入到河流的水质达标。然后对柿子浜、荷花池、侯塘、新开河等4条小水域进行改造,应用打木桩、清淤、种植水草等方式,将这些小河打造得焕然一新。如今的东林村小河花草簇拥,喷泉灵动,清澈见底。勤劳聪颖的东林人又在水面上架起人行天桥,开发了皮划艇项目,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旅游景点。

站在金仓湖秸秆饲料厂前,眼望着振兴号观光小火车缓缓驶过,苏齐芳不无感慨地说:“真是没想到,当年对村民的3年承诺,一干竟是30多年!”是啊,30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能有多少个30年。30年的含辛茹苦,30年倾情付出,全在村民的笑容里。

一辆叉车托起一包秸秆饲料驶入车间,秸秆在机声隆隆中被切碎加入豆渣、砻糠等进行二次发酵,成为天然的牛羊饲料;生态羊场的湖羊静静享用着秸秆美味;秦川红牛听着音乐,咀嚼着美食,时不时地依偎在按摩器旁来回轻揉;肥料厂内散发着农场特有的气味;还有那生态果园、乡村驿站……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今天的东林,就是梦中的诗和远方!

《中国村庄》杂志  1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