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贾丽: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做乡村振兴“新农人”
作者:秦风明 点击数:201 更新时间: 2023-12-29 来源:《中国村庄》
 
 

 

贾丽(左)给西红柿装箱

初秋时节,农事正酣。917日,走进位于山西省壶关县石坡乡郭家陀村西红柿种植大棚基地,只见60多个白色蔬菜大棚内,西红柿植株一人多高整齐排列,长势喜人,藤上挂着的西红柿露出嫣红的笑脸,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大棚的负责人是一位90后返乡大学生,叫贾丽,郭家陀村人,2019年毕业于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毕业后,大多数同学留在城市打拼,她却带着家人的期待以及外人的不解,义无反顾地决定回到家乡郭家坨创业。贾丽创办了壶关县正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大胆承包了村委会30个荒凉的蔬菜大棚,开始踏上“新农人”之路。

没有农业知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窍不通,资金从何来?种什么蔬菜?还没开始就困难重重。贾丽的父亲原是煤矿工人,现退休在家,曾是当地农业“土专家”,看见女儿执意要搞蔬菜大棚,在农村干一番事业,担心女儿赔钱,便主动支持女儿创业。

为保证创业不失败,贾丽多次外出学习蔬菜种植经验,多次请教农业专家来基地教他们如何种植蔬菜,白天跟着专家和父亲学,晚上对着书籍和网络学,还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种培训,很快就从一名种菜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还是要先试种,保证上市的西红柿品质优。”贾丽说,先试种一年,品质好以后再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父女俩试种了30个大棚的西红柿,精心管理后,加之西红柿市场行情好,迎来可喜的收获。

西红柿试种成功后,贾丽专门注册了西红柿商标“梵蔬乡”,他们把这些西红柿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周边的部分村民品尝,口感、外观等都获得了好评。这也坚定了他们父女两人的信心。

 

贾丽(右)向客商介绍大棚基地情况

2021年,贾丽开始扩大种植规模,投资100余万元把原来的30个蔬菜大棚增加至60多个,买苗、育苗、买地膜、买农家肥……开始大干。“我要先给村民们打个样,要不然谁也不知道种西红柿能不能赚钱。”贾丽说,她当年种植成功了,就要动员村民加入进来,让大家种植西红柿种出一条红火的致富之路。

 “土专家”整天都是灰头土脸的,很多人说她晒黑了,皮肤变得粗糙。但贾丽并不在意,比起自己的容貌,她更关心蔬菜的长势。晚上没事时,她常和父亲一起打着手电筒去大棚,看看菜苗、摸摸瓜果,内心特别满足。

蔬菜种植是件辛苦活。每天一大早,贾丽就要趁工人还没上工前就到蔬菜基地转一圈,看看有没有破损的设施需要修复,蔬菜的长势怎么样,病虫害需不需要防治,也常常跟着工人一起干活。

贾丽干活时不喜欢戴手套,因为不方便。长年累月下来,手上长满茧子,她便打趣说,干农活不是手上脏,就是脚上伤。有一阵子高温,她和工人一起在菜地里灌水,脚底被烫出了好几个水泡,很长一段时间后走路都还疼。

“要想当好农民,光靠吃苦是不行的,还要懂技术、会管理,眼界也要放得长远些。”这是贾丽这些年种菜得出的经验。从2021年起,她不但自己外出跑客户,建立产销一体化链条,而且大力发展电商,利用网店、直播等形式,使合作社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贾丽也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们,她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带动周边30多位贫困户实现就业。

在贾丽的合作社里,还有一些员工是90后。她说:“我是农村人,对农业有情怀,而且我觉得我们这群年轻人有激情、有创新能力、敢于挑战,一定能在农业上有所作为,为家乡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出一份力。”

今年,贾丽又增加了40亩水果玉米,60多个大棚共吸纳本村和周边务工村民30余人,日收入100元以上。对于这些工人来说,贾丽带给他们的不仅有经济上的增收,还有各种种植知识。这几年,她先后聘请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农业农村局等多名专家到示范基地对菜农进行现场培训,先后培训技术骨干50余人,组织科普培训1000多人次,为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奠定了基础。

“今年西红柿市场行情不好,价格普遍低,再加上本地产销竞争不对称,市场太乱。”贾丽情绪有些低落,但她随即又道:“大伙在我这打工挣钱了,而我有可能要赔十几万,但损失扑不灭我对农业的信心,我会总结教训,尽量减少损失的。”

贾丽下一步规划也很清晰:“我们以后要在种植理念上加以创新,在大棚内安装了水肥一体、智能温控等设备,铺设运输轨道,对西红柿进行精细化培植管理,同时明年也要在周边推广种植,让村民们的收入再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壶关县教育局)

《中国村庄》杂志  12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