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他先后走进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令瓷都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备受鼓舞。
作为一名转岗大学生村官和瓷都工作人员,这也引发了我对陶瓷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闻名遐迩的景德镇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从汉世冶陶到宋真宗置镇,再到明清烧制御窑,在千年的制瓷史上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伟绩,在世界陶瓷产业发展长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历史上,景德镇瓷器曾“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为中国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非遗传承人、三宝振鹭堂创办人田金兰现场创作青花牡丹纹盖罐
景德镇不仅有先祖创造的灿烂的陶瓷文化,更有天造地设的优美自然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可玩可学可“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不远万里奔赴此处成为“景漂”,共同擦亮这张中国名片。
景德镇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促成 “陶瓷文化+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开辟出独具景德镇特色的陶瓷文化发展新方向新场景。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农耕文明、陶瓷文化的融合创新。各方力量汇聚于此,借力国际最前沿的科技、人才、资源、模式来讲述景德镇的故事,宣扬工匠精神,彰显瓷都魅力,形成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时尚IP化、产品化、生活化、细分化、社群化、文旅化,并且不断发酵和循环提升,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探索出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景德镇以大地艺术节、音乐节、戏剧节、瓷宴茶宴等形式为载体,将多种陶瓷之美有机组合并整体导入村落,激活内容与传播相关的要素和资源,建立完善的“陶瓷企业+乡村农户”联结机制,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与就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农产品销售等,逐步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联动和同步升级。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杨敏在三宝村为高温颜色釉选原矿石
目前,这里遍布乡野的陶瓷古窑址、古矿址、古遗址、遗物、遗存等正处于逐步有序推进开发和保护利用中,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财富。
景德镇三宝村就是这样一块“陶瓷文化+乡村振兴”的试验田,这个村庄坐落于景德镇市珠山区,距景德镇市区中心6公里,常住人口1.3万余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南北纵深约10公里。这里是景德“镇”之初,瓷之根。山环水绕、水沿谷走,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创新创业活跃,被誉为创业的热土、艺术的圣殿、游客的天堂。
入则幽谷,出则繁华。作为城中村、城郊村,2018年,三宝村先行先试首创“三个三”模式(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享”,资金股、资源股、技术股“三股分红”,将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三手合力”),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形成了发展优势,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目前,村集体年收入大幅度提升,村民房租收入连续翻了四番,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可谓宜业宜居的和美乡村。
三宝村作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重心,已将城市村落、传统人文、自然创造、艺术生活融为一体,既有山水之形、生态之美,又有文化之魂、产业之兴。这里是活着的博物馆,沿途保存完好的古矿洞、古水碓、古窑址有100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保单位3家,民间博物馆、个人艺术馆比比皆是。
如今,这里已成为“景漂景归”的聚集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有近万名“景漂景归”长期驻足,其中包括数千名“洋景漂”在此创业创作、逐梦圆梦。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文青、编导、作家和网红形成了春郊游、夏泼泥、秋瓷展、冬论坛的四季文化活动体系,涌现了“真如堂”“闲云居”“柴窑”等独具匠心、创意十足的文创企业。在陶艺的辐射带动下,还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新民艺,催生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三宝村文化业态。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大步前进中的景德镇正依托自然资源和陶瓷元素,推进陶瓷文化与乡村振兴加速融合,实现“新文化事业”与“新文创产业”的价值平衡,为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独具特色的景德镇样板。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陶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陶瓷信息服务科)
《中国村庄》杂志 第11期 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