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耘有时,收获已至。金秋九月的乡村,是一幅和谐的画卷,亦是农人弹奏的乐章,传递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
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6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继续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坚持农民节日为农民、农民节日农民办,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围绕守正创新培育全国性民俗节日、惠农强农打造做强乡村产业重要载体、凝聚力量搭建展示农民风采特色平台、惠农强农打造做强乡村产业重要载体等4个方面,精心谋划,务实创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庆祝丰收活动,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9月23日9时30分许,由农业农村部、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鸠兹湾热烈启幕。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当地农民一起,观看精彩演出、品尝各地美食、体验农耕游戏、感受农业科技,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主场活动以“务实、开放、共享、简约”为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群众主体,邀请了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四川等省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数千名各界代表参加。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在本次丰收节主题曲《和美乡村》歌舞中拉开帷幕,《丰收捷报》视频向总书记、党中央、全国人民报喜,狮子舞、杂技等传统技艺赢得阵阵掌声。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安徽民歌联唱展现安徽人民精神物质双丰收的喜悦,各民族的丰收歌舞表明了中国农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心。活动现场还对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进行了表彰。在农耕文化科普馆,以一粒米的时空旅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讲述中华稻米文化的历史和农耕文明的故事,在与稻米的共生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在农耕非遗体验展区,芜湖铁花、葫芦烙画、淮北泥塑、宣笔制作等16个农耕非遗项目代表作品,以及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手工刺绣、手工编织、手工剪纸、泥塑、面花制作、农民画等6个比赛项目的获奖作品,现场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风采;在农民体育健身大赛赛场,来自不同省份的代表队比农技、赛体能、展技巧,充分展示农业生产的魅力。据悉,近年来湾沚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并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称号。从2006年开始,湾沚区就围绕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逐步将资源向农村倾斜,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走过了自发探索、政府主导、资本带动、系统治理等四个阶段。截至目前,湾沚区66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获评安徽省2019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区。湾沚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和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湾沚区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63个,占比达95.4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河南洛阳龙凤山古镇“河洛工匠”国风农创市集
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丰收节活动坚持“农民是主体、农业是主线、农村是主场”原则,邀请了当地3名新农菁英代表畅谈基层工作、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经历和体会。在热闹的丰收集市上,璜土葡萄、长泾月饼、华西村大米等30家农业品牌现场推介,锔瓷、糖画、剪纸、珠绣等20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还有10个龙砂中医文化项目现场为群众把脉问诊。来自当地30家餐饮团队,制作出特色的100道农家秋味菜肴,邀请现场观众品尝“舌尖上的丰收”。丰收节期间,华西还举办了晒秋晒书、丰收影像展等活动,不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村运会,还成立了华西广场舞协会和华西太极学会,展现乡村建设新风貌,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农民丰收节,农民是主人翁,丰收是主旋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实现农民“丰收”幸福、国家“丰收”富强、未来“丰收”希望!
千年厚重文明史,“豫”你相约在神都。在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神都洛阳,伊川县龙凤山古镇围绕丰收节主题,把农业产业与文旅消费结合起来,打造首个“国风”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七大主题活动的开展,办成了一场农业嘉年华、农民欢乐节、丰收成果展、文化大舞台,全景展现洛阳乡村振兴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干劲。装点一新的龙凤山古镇里,到处可见丰收的硕果、斑斓的景致、舒展的笑脸。在河洛农产品展区,伊礼相待、栾川印象、洛水山肴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悉数亮相,伊川小米、岭上硒薯等特色农业品类琳琅满目。“河洛工匠”国风农创市集汇聚了伊川五谷画、洛宁竹编、嵩县烙画等乡村非遗项目,把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契合了新消费需求的潮流文创,让优秀乡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另外还有丰收大舞台、乡村振兴摄影展、“汉服妆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操、“河洛厨神”嘉年华、乡村星光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新成果,着力展现广大农民新风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凝聚精神力量。龙凤山古镇是由洛阳市伊川县城关街道南府店社区为治理荒山、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于2019年8月开工兴建,2020年建成投入运营,2022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为“宋韵古镇、生态民宿酒店、颐养中心、游乐天地、休闲农庄”五大板块,“食、住、行、赏、购、娱”六大业态,创建了一种旅游商业、休闲娱乐和民旅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全新运营模式。
喜迎亚运会,“浙”里故事多。在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之江大地,浙江以“庆丰收 促和美 迎亚运”为主题,重点围绕喜迎杭州亚运会、讲好“千万工程”故事、活跃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农民创业创新、培育特色民俗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风采、突出支农惠农为农服务等八个方面,举办100多场特色活动,充分展现“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活动将持续到10月底。据报道,今年浙江主场活动在宁波市江北区半浦村举行,其间开展“千万工程”成果展陈、农民画展、乡村文化艺术与非遗文化表演等活动。同时,还联合周边乡村开展品牌农产品展销、乡村特色美食品鉴、农产品直播等营销活动,以及挖藕、摘莲蓬、蔬菜采摘等体验活动。除浙江主场活动外,全省各地紧密结合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举办赛事等,开展19场重点活动。建德市举办乡村文化市集、稻田摄影、亲子马拉松比赛、田园骑行、稻田摸鱼捉虾抓泥鳅等系列体育健身和农趣体验活动;永嘉县举办早香柚节、农耕文化展示等活动;德清县举办敬农节,内容包括敬农大典、稻香丰收、农耕运动会、共同富裕成果展示等活动。
春华秋实,“疆”山如画。2023年新疆“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伊宁县喀什镇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举办,活动内容包括农业丰收成果展示展销、表彰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举办农民联欢活动等。现场分设了特色农产品、美食品鉴、非遗文化、农牧民歌舞等6个展示区。新疆各地州市也举办了诸如哈密瓜节、捕鱼节、核桃节、新梅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新疆秋收时节的大美画卷。据央视新闻报道,到10月底前,新疆各地还将陆续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农事、农产品营销、农事体验、农民传统体育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庆丰收活动,突出和美内涵、丰收底蕴、农民主角,全面展示新疆各地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今年,新疆夏粮面积1816.4万亩,较上年增加79.2万亩;夏粮总产701.2万吨,较上年增加46万吨,继续保持夏粮总产增量全国第一。渔业产销两旺,产量突破11万余吨。秋粮、棉花、林果、畜牧业等农产品丰收已成定局。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在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第六届大梨树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大梨树人晒丰收、感党恩,展示美丽乡村新面貌,共享农民丰收的喜悦。丰收节现场,村民用自己的瓜果蔬菜装扮的“丰收塔”和“丰景”代表物产丰富,更是丰收的象征,成为今年大梨树农民丰收节的标志性景观。大梨树景区还在干字广场用近千盆鲜花摆出“庆丰收 促和美”字样,晒出收获、晒出美好、晒出幸福。同时,影视城大场院内晾晒谷物、打场子、“丰收号”火箭等农耕文化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合影。丰收节活动既有文艺表演,又有霹“梨”无敌大胃王吃水果比赛、浑水摸鱼趣味体验、丰收喜悦农事体验活动等,还有极具特色的苏叶饼、汤面等当地美食品尝区。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网红直播带货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旅游后备箱商品推介区,景泰蓝珀晶画、凤城老窖、绿色大米、板栗、梨、柞蚕等名优产品、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让参与活动的游客和群众尽情感受丰收的喜悦。文旅、金融产品服务区也为丰收节倾力助阵,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丰收节期间,沈阳音乐学院派出骨干力量和文艺精英,为其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基地的大梨树村民和八方游客奉献了一场“梨树大舞台”金秋音乐会,奏响丰收的赞歌。活动当天,大梨树村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吸引了游客纷纷参与。趣味保龄球、投壶、射箭等十余个项目,既有竞争性、又有趣味性,营造了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良好气氛,进一步弘扬了凤城市群众团结拼搏、昂扬向上、奋勉有为的精神风貌。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群众性特色活动,激发了广大农民和市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据悉,大梨树农民丰收节将从9月23日持续到10月23日,将充分满足所有来到大梨树的游客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辽宁凤城大梨树村网红直播带货区(丹东市女摄影家协会供图 )
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运用现代品牌传播理念,首次建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视觉识别系统(VI),创作了《和美乡村》主题歌,用艺术注入内涵,用设计点亮丰收,全面提升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品牌影响力、传播力。
丰收节是一场大自然与人类的欢庆盛典,全国人民共同分享生命的丰盈和欢乐,感谢大地馈赠的无尽滋养,感恩农人四季付出的辛苦守望。中国农民是最勤劳朴实的群体,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创造了以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人口的奇迹。尽管曾经的疫情和自然灾害肆虐,但沉甸甸的丰收却令人欣慰和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它的设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亦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在2023年的丰收图景里,正是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支农助农的政策,托起了农业稳步增产、农民稳步增收的底气。收获是为了更好地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汇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国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