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以高质量党建凝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作者:沈登芳 点击数:531 更新时间: 2023-08-24 来源:《中国村庄》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张家寨在行动”

风雨泼墨写春秋,实干为笔续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走进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张家寨镇,便能感受到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聚合力,万亩生态茶园管护民欢喜,木耳基地采摘增收稳,“一村一品”分销市场通八方,集体经济“小专柜”迎贵客,万亩草场肉牛养殖一派繁忙景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产业振兴是前提。有着“生态茶乡·畜牧重镇”之称的张家寨镇,作为思南县的产业大镇,党委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凝聚磅礴力量,创新23个村级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新路径,团结2万余群众奋力耕耘茶园沃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田园愿景”图于张家寨深处铺陈开来。

 

檬子树村食用菌加工成品

“适其事尽其才”——筑巢引才,转“聚凤资源”为“振兴能源”

“田同志,请你到村里来看看我们生态茶是不是生病了?”“田同志,我们的油茶叶长洞了,请教是怎么回事?”……种植户口中的田同志,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才田艺,到镇工作6年,白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晚上撰写“田间地头论文”,开展茶产业农技服务1000余场次,撰写分析报告12篇。

“我们村茶园有今天的好效益,多亏了田同志。”林家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土生土长的田艺将各村茶产业效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头践行人才资源向产业基地集聚,是农户口中的“新农人”,将“哪里有需要人才就往哪里移”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帮人才,助力一方发展。在张家寨,有不少像田艺这样放弃大城市高收入,选择返乡服务“三农”。有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会种田的“土专家”、爱农村的“新农人”等干部人才15人,高级专业人才3人,人才足迹遍布全镇各角落,他们投身广袤乡村,活跃在山间地头,推动乡村发展。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张家寨以人才下沉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他们是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干部人才——

增添发展后劲。吃苦耐劳的选调生莫仁明,是镇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工作员,也是党建办负责人,两办交叉任职,“白加黑”“5+2”是常态,他却从无怨言。

“人才兴村”助力。街联社区副主任廖开香,高校本科毕业回村担起村里内业工作,7月召开的“乡村振兴·青春闪光”人才座谈会上,学习完镇级“乡村振兴·青春闪光”人才方案,看完23名村级人才名单,她表示:“越干越带劲,过得很充实,社区居民和搬迁群众顺心了我也安心。”

该镇建立班子和农技人才联系基地机制,激励人才用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干书写心声,开展“人才+基地+经营主体+”精准服务28次,让山旮旯旧貌换新颜。

他们是回报桑梓、建设家乡的社会人才——

说起当初是什么让他想到并发起为家乡建设鱼塘时,檬子树村“春晖使者”兰天亮说:“多年打拼在外,这是与家乡联络的有效方式。”“最难以割舍的是家乡情怀。”受春晖理念感召,兰天亮撬动村里其他资源,投资32万元修建了檬子树村春晖水产养殖基地。

而青年人才简义生,选择回乡开办快递公司,免费为全镇群众提供快递服务,他表示:“能为乡亲服务是我的荣幸,我写了入党申请书,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党员先锋李思禄,发挥余热建设茶叶公司,把生态茶乡的茶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带领群众迈上康庄大道。

一份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愿景”跃然纸上、亮在路上,长进群众心田,汇聚起共同建设“生态茶乡”的澎湃激情和强劲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围绕“找得到、联得上、关键时候引得回”思路,该镇动员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优秀人才、高校大学生带着智慧、资源、信息、理念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储备农村青年人才326人,青年退役军人60人,乡土人才121人,召开人才座谈会2次,收集建言献策26条。

他们是振兴村寨、情系家乡的青春榜样——

坚持寒暑假回社区参加“希望小课堂”支教服务的张雪芳,以志愿服务助力安置点青少年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爱心陪伴。

关峰村在校优秀大学生张霞,作为村团支部兼职副书记,坚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政务服务、支教服务和农业志愿服务10场次,组织“生态茶乡”青年突击队服务乡村振兴活动12场次,有效弥补了村级线上操作技术不到位问题。

该镇制定团支部兼职副书记工作方案,选拔32名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团支部和团委兼职副书记助力乡村振兴,全镇在校优秀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家乡,一个个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幅幅人才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段段火热的激情展示着时代风采,这些年轻人用汗水、用青春、用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振兴之歌。

 

张家寨鹌鹑蛋每天均产350斤,是当地唯一的鹌鹑产业地

“有奔头民欢喜”——支部领办,转党建质量为福祉分量

“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走进檬子树村食用菌基地,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黑木耳菌棒很是显眼,6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收。

街联社区搬迁群众曾广婵对在基地就业很满意,“我是从钟山村搬迁到街上的,常年到这里务工,各方面条件都变好了。”村民涂明凤说:“家庭务工两不误,一天80块钱,到年底来结账至少也有好几千。”

基层党建的“深根”让集体经济发展的“枝叶”更加茂盛,该村集体经济围绕“一强二富三创”目标,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有食用菌基地300余亩、加工厂房537.8平方米、保鲜库310平方米、香菇大棚65个、木耳大棚81个,年产菌棒近200万棒。

“统一菌棒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创建、统一加工销售,实现一二三产一体化。”作为檬子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张松对集体经济发展信心十足,做足“菌菇经济”,创造了“一棒菌香菇,裹出百万村”的奇迹,带来的“蝴蝶效应”远不止这些。他介绍:“合作社每年发放工资120万元,是‘六共’机制示范点,也是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成非常之事,需超常之举。乡村振兴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张家寨以党建凝聚起乡村振兴磅礴力量,善谋集体经济组织精准引领之策,赋予了产业振兴的生命力。

“四个领办”解集体组织难——

“过去自己发展自己管护,长势差和愁销路是老大难。现在合作社管理,收入稳定。”过去王再军发展鹌鹑产业难题难解,如今党委把党支部领办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抓手,让“小鹌鹑”变“致富鸟”,“小茶叶”变“致富叶”,“小香菇”成“摇钱树”,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绿色崛起”。

为了着力打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升级版,该镇探索党支部“四个领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通过明确领办主体、统筹领办利益、找准领办路径、健全领办机制等措施,逐步革除“不想办”的思想、祛除“不敢办”的顾虑、消除“不会办”的困惑和破除“办不好”的难题,完成5个产业发展型村党支部领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办2个“六共”机制示范点,1个综合示范点建设。

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一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约240万元,22个行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收益,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2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实现全面“消薄清零”。

 

坚持党建带团建,党支部书记为少先队员讲解插秧实践

1+2+N”解产业选择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张家寨23个村级党支部带头,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强茶、稳烟、扩菌、壮畜是我们的总体思路。”该镇党委书记赵安炎表示,以3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建立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烤烟、畜牧为重点产业,以食用菌、双高红薯和中药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1+2+N”产业发展格局。

“烤烟年产值再次突破千万元。”截至目前,全年管护茶园2.6万亩,发展烤烟5000亩、食用菌500亩、瓜类320亩、双高红薯1500亩,存栏肉牛5000余头,完成龙岗村、青山村和林家寨村肉牛发展专业村建设。

“小专柜”赋能解销售难——

“输血”更要“造血”。

“茶叶、鹌鹑、农产品……全镇产业丰富,但缺乏面向市场的集中销售点和体验点,建设‘小专柜’就是构建了产销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知名度,拓宽市场渠道。”该镇镇长张翔宇介绍,全镇实施集体经济“小专柜”3个,以“1+N”集体经济产销模式助力“黔货出山”。

走进街联社区展示厅,“红动乌江·金色走廊”和“小专柜”几个大字很显眼,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银辉介绍:“枫香玉液、赤松茸、鹌鹑蛋、黄金芽、白茶、高山绿茶……店面积约50平方米,主要展示、体验、推广、销售全镇优质农产品,刚开设没几天,当地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就已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现有销售品种10余个。”

“乡村振兴使命在肩,为群众造福多少是我们最重要的政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乡村振兴任务还很重,全镇各党组织和干部人才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镇情民意,踔厉前行,抓实党建引领,着力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

(作者系贵州省思南县张家寨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中国村庄》杂志  8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