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走进大屈楼
作者: 屈广法 点击数:471 更新时间: 2023-08-21 来源:《中国村庄》
 
 

从皖北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张店集往西约三里地,有四个相邻的村庄,其中有两个村庄座落在包河北岸,分别叫屈庙和屈付楼;另两个座落于包河南岸,分别叫大屈楼和小屈楼。由于这四个庄的人姓屈的最多,外面的人常把它们都称为屈楼,并常常把它们弄混。有时,外面的人本来是去找大屈楼的人,却跑到包河北岸的屈庙或屈付楼去了。

据村里老人说,这四个村庄姓屈的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后代。据说很早的时候,有一姓屈的人家,从湖北秭归来到现在这个地方,他们见此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有河流蜿蜒穿过,可供灌溉等,非常适于农耕与生存,就定居了下来。这个屈姓人家有四个儿子,他们成家立业后,就在包河南北两岸各占了一片地盘,从事农业生产过日子,后来就渐渐地发展成了现在的四个村庄。

现在这四个村庄发展最大、人口最多的就是包河南岸的大屈楼。大屈楼这个庄不仅大,而且“屈”姓占总人口的95%以上,外姓极少。村民们相处得也很和睦,彼此间亲情浓厚。

大屈楼这个村庄很有特色,就是村庄四周都是河,村北是包河(该河据说是宋代包公运粮而开挖的河道,所以称包河),村南与村西南是杨河,整个村庄都被两条河环抱着。

大屈楼也很美,不仅绿树村边合,每到春末夏初,在村庄的田野里还处处盛开着芍花,灿若朝霞,十分美丽,像穿着丽衣的妙龄女郎。美丽的芍花及花香引来阵阵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留连忘返。

但这个庄(包括其他三个屈楼)以前从没出过官,这是村人极大的遗憾。有年老的村民说,庄里本来能出大官的,结果风水被人破坏掉了,所以出不了官。当然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虽然这个庄没出过大官,却出过一个农村中学校长、一个土管所所长,最近又出了一个镇长。同时这个庄还出了一个市级好人与“道德模范”和两个省级作家。这个市级好人与“道德模范”名气很大,他的感人事迹上过多家媒体,甚至省党报都图文并茂地大篇幅报道过。村里的两个省级作家是一对父子,就像法国作家大仲马与小仲马一样。这对父子作家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他们家被评为过全国首届书香之家,有几次被市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过,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以前这个村庄别说出官了,吃皇粮的就极少。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数年中只出了一个大专生、两个中师生,可谓是凤毛麟角,稀罕得很。绝大部分村民是靠种田为生。

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村庄靠种田曾辉煌一时。那时,该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科学种田,农作物实行间作套种,一年实现四种四收,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季小麦吃几年,一季西瓜够花钱,一季辣椒能盖楼,一季花菜过大年”就是当时对大屈楼间作套种、四种四收的生动写照。这个庄也因此出了名,多家媒体都对其进行过报道,还引来许多外地人前来参观学习。当时省委的一位副书记就曾驱车到该庄参观过。

大屈楼虽然没出过达官贵人,但自改革开放政策放宽后,庄里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离开了土地,到城里去经商,成了商海里的弄潮儿,并走上了致富路。尽管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和汽车,成了城里人,但仍深爱着生养过他们的村庄——大屈楼,对大屈楼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仍然以是大屈楼人而自豪。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子女有不少都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有的甚至还出了国留了洋。

 

乡村新居

在打工大潮下,大屈楼的人也纷纷走出家门,到外面去打工,有的村民甚至到了万里迢迢的非洲。他们不仅鼓了腰包,同时也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更新了观念,富了脑袋。从他们回来后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外面捕捉到了很多新鲜信息、学到许多知识,你不可再把他们看作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相比较而言他们显得更为自信。

十多年前,泗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几年后就建成了。这条路像条巨龙一样,正好从大屈楼庄前田地里穿过,这是大屈楼人没曾想到的。因为这个庄一直被河环抱着,静谧地存在了许多年。村民谁也没想过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会从自己的庄前通过,这不仅令村民感到意外,更多的是惊喜。村民们每天望着从村前泗许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的一辆辆汽车,心里也不由放飞着自己的梦想,这条高速公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加广阔世界的大门,为他们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的确是这样,泗许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后,大屈楼人出行更加便捷,他们中的许多人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不仅如此,在农村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时,大屈楼村民自己没花一分钱,由上级出资,把村前通往311国道的大路铺成了高标准的水泥路。村民彻底告别了雨雪天扛着自行车上国道及挑着农产品去卖的历史,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时,几年前,村里的几条干道也都由政府出资修成了标准的水泥路,并安装上了路灯,村民出门非常方便。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昔日的胶鞋也“退休”了。

现在的大屈楼村不少家庭住上了两层小楼,很多家庭买上了汽车,更不用说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车及各种家电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也都领上了养老金,种地不但不收税了,国家还给村民钱。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大屈楼村里出了好多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毕业后,不少人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这些在以前村民想都不敢想。

为了使村庄保持优美干净舒适的环境,村里像城市一样成立了环卫队,家家门前都配备了标准的垃圾桶。村里的环卫工人每天不仅把每家的垃圾倾倒干净送到垃圾填埋场,还把村里的大小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做到了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地必净。

“蓝天碧水伴彩云,田间蝶舞鸟鸣林。家后幼童做纸船,门前老妇唤家禽。农村景象面貌新,庄户人家笑意频。喜讯频传通大道,乡村巨变抖精神。”这首小诗应该是对今日大屈楼的生动写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随着乡村振兴在农村的全面推进,大屈楼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村民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加红火、幸福与美满。

(作者系安徽省作协会员)

《中国村庄》杂志  8  村庄故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