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是增收富农、先富帮后富、带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的经济支撑。
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全村371户、967口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以前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村里几百亩山坡地,在收成不好的年景,连起码的吃饭都成问题。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历届“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战略,持续奋斗,久久为功,一步步从小到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有煤炭、旅游、制药、制酒、房地产及其他产业六大板块,6000余名员工,总资产90多亿元。2022年实现经营收入42亿元,上缴国家税金7.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万多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强村富民的皇城之路。皇城村先后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十佳小康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上百项省市县级荣誉。
郭峪古城内的高端民宿,让游客感受“外观五百年,内享五星级”
利用特色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皇城村就发展起了煤炭产业,通过兼并收购、提标提质,目前有4个矿井和1个洗煤厂,都建成了机械化、智能化开采的“安全矿山”“绿色矿山”,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九十年代末期,皇城村“两委”班子意识到“煤炭资源是有限的,总会有挖完的一天”,必须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于是把目光瞄向了地上的文化资源,决定开发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搞旅游。
皇城村是《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的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乡。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科甲鼎盛,冠盖如林,在260年间滋育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6位翰林,留下了“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文化传奇。10万平方米的陈氏故居,是一个城堡式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文化厚重,建筑风格独特,风貌遗存完好,被称为“东方第一双城古堡”“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极具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从1998年开始,皇城村经过多方求证和科学决策,果断利用煤炭工业积累资金投资开发建设,2002年一举建成当时晋城市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和继北京故宫之后全国旅游界的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与此同时,又开发了九女仙湖,修建了旅游宾馆、明清商业街,建成生态农业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2010年升级为山西省第三个、晋城市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成功实现了“民居—景点—品牌”的三级跳。为了强化市场宣传,皇城村积极投资赞助拍摄电视剧,先后有《康熙王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一代名相陈廷敬》《白鹿原》等3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皇城相府成为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200多万人次,景区门票和餐饮服务等旅游直接收入1亿多元,使旅游产业成为全村的重要经济支柱。
皇城相府景区游人如织
组建产业联盟 一村带动四村
近年来,皇城村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村域面积小、产业链条短、发展遇瓶颈的问题日渐显现。而周边村辖区面积大、文旅资源多,郭峪古城、海会书院等景点开发不充分、发展潜力大。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皇城村与周边四村联手组建“乡村旅游产业联盟”,统筹五村文旅资源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做好产业布局。编制《皇城相府五村一体化旅游区规划》,着力打造国际特色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功能错位、优势互补原则,明确“五村五康”产业发展思路,打造皇城文化康养、郭峪生活康养、大桥禅意康养、史山森林康养、沟底休闲康养的“五村五康”发展格局,实现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产业,形成全域规划、连片发展的“大景区、大旅游”格局。
统一管理运营。总体按照“资金+资源”模式,皇城村主要投入资金,其他四村主要以资产资源入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皇城相府集团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享、人才共享、产品共享、市场共享“五个共享”。郭峪村主要依托郭峪古城,以购买、租赁方式集中流转461间古民居院落,与皇城合作成立郭峪古城旅游公司,配套皇城相府景区发展精品民宿、夜游经济等特色产业。大桥村主要依托千年古刹海会寺,与皇城合作成立海会书院旅游公司,重点挖掘书院和佛学文化。沟底村盘活利用旧村委大院和150余间闲置民房,引进专业团队建设医疗康养项目。史山村主要依托华阳山森林公园,发展户外运动、森林旅游项目。新建成九女仙湖索道、玻璃天桥、玻璃水滑、高空秋千、七彩滑道、科举圣旨博物馆、玉庭宫博览馆等文化旅游项目,通过一体化建设运营,片区逐步形成差异互补、业态多元、品牌共创的文旅康养产业链条。
共享产业收益。按照建设发展期、运营收益期两个阶段,建立“两个让利”利益共享机制。在建设发展期,皇城村在投入上让利,所有合作项目,均以资金投入占股70%,项目村以资源折价占股30%,皇城负责全部建设投入,激励各村参与积极性;另一个是分红让利,皇城主动让利20%,与各项目村约定五五分红比例,皇城在项目未盈利情况下每年给予项目村一定的保底收益,保障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工作运转有序,形成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良性增长机制。
目前,皇城相府文化旅游产业共有国家5A级景区1个——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3个——郭峪古城、海会书院、蟒河景区,有三星、四星级酒店各1个,按五星级标准修建的康养度假酒店1个,农家乐300多家,形成了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等全产业链的旅游目的地。
九仙女湖风景区
深化融合发展 实现联农带农
借助得天独厚的文化禀赋和旅游资源,皇城村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着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研学科普等特色业态,促进“农文旅三位一体”深度融合,打造独特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了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切实达到旅游富民的目的,近年来推出《再回相府》《连升三级》《梦回景阳》《海会秘境、梦幻之夜》等多个主题夜游民俗活动,开发相府家宴、相府八八宴、相爷枣花馍等地方特色餐饮,大力发展以夜游、夜演、夜秀、夜娱、夜购为内容的夜经济,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深度增加游客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形成了一个“樊溪河畔夜经济区”。2022年10月,被山西省商务厅评审公示为第一批“省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安排2000多村民在旅游企业上班就业,75%的农户办起家庭旅社、家庭餐馆或个体工商户,带动发展民宿、客栈、宾馆、酒店、农家乐、特色小吃等个体工商户300多家,村民们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皇城相府生态农业园,是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建设而成的一个集农业科普、农耕体验、拓展研学于一体的精品特色农业观光园,分为生态农业区、生态抚育区、休闲度假区、景观养生区四大功能区。观光农业区建有1万平方米的联栋智能温室,展示了无土栽培、有机农业等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成果。景观养生区由奇树园、樱花园、石榴园和采摘园四个园区组成,供游客四季赏花、采摘。休闲度假区主要是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五星级农庄酒店,满足了现代城市人到乡村享受田园生活的需求。生态抚育区主要是村庄环境的绿化,100多个不同树种栽满了每一个山头、空地,全村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生态环境非常优美,三季有花,一年四景,每年举办“樱花节”“樱桃节”“草莓节”“农业嘉年华”等多项创新农业活动,有效促进了农旅消费,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园区”。带动多个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种植能力和水平,多渠道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独具特色的蜂蜜果酒基地,成为新型生态工业示范点
在做好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皇城村不断推动产业链条提档升级,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规模化扩张、链条式发展。充分利用太行山区优质荆条蜂蜜原料,投资新建了年产5000吨的蜂蜜酒厂,有专利技术2项,研发出发酵酒(红酒)和蒸馏酒(白酒)两大类40多个品种,年可就地消化蜂蜜上万吨。不仅满足了人们绿色健康的饮品需求,还带动1500多位蜂农稳定增收,解决蜂农销售难问题,成为全国最大的蜂蜜果酒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法国巴黎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荣获6项金奖。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太行山丰富的药材资源,兴建起相府药业,现有固体制剂、原料药合成、中药前处理及提取、口腔速溶膜剂、保健食品和矿物质纯净水6大系列12条生产线,研发医药品种48个,健字号产品3个,国内独家产品3个,国家专利6项,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省名牌产品”等。
同时还发展起建筑房地产、园林绿化、商贸服务等企业,自2016年以来,皇城村新增企业10个,使村集体企业达到30个,总资产从50多亿元增加到90多亿元,年经营收入从不足20亿元增长到40亿元,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和村民稳定增收。乡村产业的发展兴旺,大大增进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完成集中供水、供气、供暖、排污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改造,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新建起高标准的寄宿制午亭小学、中学,方便了就近入学,促进了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向上。每年吸引上百个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更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产业兴,则乡村发展有活力、农民增收有动力、人才流入有引力。实践证明,只有抓好产业发展,才能壮大集体经济,扩大农村就业门路,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皇城村紧紧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村企互动共建,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党办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第7期 乡村振兴•产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