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牛扎根:扎根农村50年 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者:董献华 点击数:919 更新时间: 2023-05-15 来源:《中国村庄》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新区党委书记、山西上党振兴集团董事长牛扎根

我的使命,已经从我的名字开始,从无数次经历的磨难开始,升华为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辜负党的重托和群众对我的期望,我更不能辜负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宁可累死,也不退缩,坚定不移地建设新农村,继续扎根振兴,坚定地走下去,建设特色村镇,率先建成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牛扎根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自幼在苦难的磨石上砥砺筋骨、打磨肝胆,淬炼了他睿智、干练、顽强、勇敢、成就大业的优秀潜质。

——采访札记

 

一部传奇震古今

这是镌刻在太行山上雄山脚下的一部传奇。

这部传奇享誉三晋,闻名全国。她记录了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诠释着奋斗与收获的哲学命题,折射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民命运带来的深刻改变,这部传奇当之无愧地属于振兴村!

振兴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小镇境内,总面积6.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309人,职工2000人,下设1个集团企业,5个子公司,资产总额25.9亿元,2022年上缴国家税收1.17亿元,村集体收入69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36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4A级景区、国家五星级企业园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国家森林乡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国防教育示范村”“山西省村级集体经济‘十佳村’”等称号。

有句话说得好,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有成吨的汗水。试想一下,振兴村先后获得数十项省市和国家级荣誉,其中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面对我们的采访,振兴村的老百姓掏出了心里话:“过去的振兴村可是穷得很啊,能发展成今天这样,多亏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牛扎根书记。”年岁大一些的振兴人会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牛书记在村里一干就是50年,讲述50年来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一步步地把村民往富路上带……50载风雨如磐,50载花开花落,为了心中的承诺,牛扎根一直把根扎在这片热土上,不知疲倦地跋涉着。多少回多少次,他想到过成功,想到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振兴村现象再一次证明:村庄要发展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牛扎根正是促成振兴村走出贫穷、走向富裕、迈向辉煌的关键人物。

 牛扎根,男,汉族,19576月出生,山西长治县(现为上党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现任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新区党委书记、山西上党振兴集团董事长。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模”;2011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年“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2017年“全国十大孺子牛村官”;2018年“改革开放十大贡献人物”;2019101日,牛扎根通过区、市、省组织部门的推荐,受中共中央组织部邀请,在北京参加了国庆70周年全部活动,乘坐“从严治党”方阵彩车,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检阅,并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国庆70周年纪念奖章。201911月登榜“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牛扎根书记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自古雄才多磨难

追寻牛扎根成长与奋斗的足迹,我们读懂了“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的含义。

在农村一干就是50年,这是牛扎根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注脚,曾几何时的穷山村、后进村嬗变成今天的“中国幸福村”,一个村崛起一座城,一座让城里人都向往的不夜城,璀璨夺目、流光溢彩,让络绎不绝的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这个坐落于太行山巅的名村强村一次次地火爆出圈,与50年前的贫困村相比,其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震古烁今。半个世纪以来的筚路蓝缕、艰难开拓,牛扎根一直把振兴村和数千名振兴人扛在肩上。时光流逝,斗转星移,牛扎根始终与关家村也就是今天的振兴村父老乡亲血肉相连。生于斯,长于斯,他深深地眷恋着这片热土,他对振兴村的贡献可谓功勋卓著。

而牛扎根的童年和少年却与苦涩相伴。上世纪50年代,牛扎根出生于太行山脉的关家村(现在的振兴村)。那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生产条件落后,交通极为不便。吃水难、行路难、读书难让振兴人吃尽了苦头。

村里一座破得露天的关帝庙,是牛扎根自小读书的学堂,晴天落沙尘,雨天水汪汪,自小就性格倔强的他自那时就暗下决心,立下志向,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村干部,一名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好干部,为村民们铺路架桥建学校。有句话说得好,“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自小立下的誓言,是牛扎根在农村一干就是50年的初心和动力。

生活多艰,命运多舛。14岁那年,他的父亲撒手人寰,对于一家人来说简直是塌了天。品学兼优、连跳三级的他也只能无奈地辍学在家。14岁,原本是多梦的年华,而牛扎根却过早地默默地承受着苦难。正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牛扎根为祖母、母亲和弟弟妹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回忆说,自己打过铁、放过羊、种过地、烧过砖……当年在生产队干活是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牛扎根年龄虽小,但勤快肯干,出工又出力,结果他挣的工分最多。古人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牛扎根过早地读懂了其含义。他认为磨难也是一种历练和财富,在苦难的磨石上砥砺筋骨,锤炼肝胆,才能磨炼意志,成为能够成就大业的男子汉!应该说是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经历的苦难岁月,锻造了牛扎根顽强的意志、坚定的性格和果敢的品质,为实现后来“当好村干部,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做了坚实的铺垫。

睿智、干练、顽强、果敢,更有倾心为民的一腔赤诚和美好心愿,这些都是牛扎根能够胜任村干部的优秀潜质。在牛扎根17岁那年,原西掌大队的党支部书记等村领导见他踏实肯干,便任命他为大队会计兼出纳,负责大队实物的保管以及现金出纳。自此,牛扎根开始了一名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历程。后来关家大队与西掌大队分家,他当上了关家村的副业主任,负责村里的电气化和村办企业的工作,同时发展编织业和林业,那时候牛扎根年仅24岁。为了响应当时上级关于“五个轮子一起转”的号召,关家村办起了小煤矿,牛扎根负责煤矿机电改造。1984年,牛扎根27岁,高票当选为关家村村委会主任。一年后,由于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此,他挑起了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担。

 

振兴村全景

倾心为民创大业

铭记初心办实事,修路打井建学校

上任伊始,牛扎根从解决村民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修路、打井、办企业、建学校、绿化荒山。每一个目标和任务都是一场硬仗。寒冬季节太行山区寒气逼人,牛扎根带领村民们凿山、填沟、铺路,手背渗出血来,手掌也磨出串串血泡,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村集体穷得当当响,牛扎根就把修路的任务分到人分到户,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经过几个冬季的奋战,硬是把村里羊肠小道修建成宽6米、坡度从65度降到18度的砂石路。紧接着,牛扎根带领村民们打下村里第一口井,关家村成为当时长治县第一个引进自来水的村。忘不了关帝庙里读书的艰难,更是着眼于解决全村孩子读书难题,牛扎根在任村主任期间,就建起了村里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有11间教室,宽敞明亮,村里人每每提到建学校的事,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牛扎根功德无量”。

作为一名开拓者,牛扎根不仅有苦干精神,更有发展的长远眼光,他认为无论是修路、打井还是建学校,都需要长久的支撑,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牛扎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村办企业增加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培育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他带领村民们利用荆条手工编织篮子、筐子等,同时办砖场烧制砖卖钱,开煤场挖煤,千方百计办企业,为村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那年代政府要求村村开煤矿,牛扎根在挖煤实践中探索出技改措施,使村里的小煤矿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多,当时周边大多数村庄年产煤2万吨左右,而关家村年产煤突破5万吨。

牛扎根总能用发展的目光捕捉到发展的时机,解决好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关家村周边山势陡峭,土壤瘠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煤矿开采,旱涝洪灾等自然灾害叠加,水土保持和优化村里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牛扎根带头种下第一棵树,拉开了全村绿化的序幕。如今,牛扎根望着振兴村最绿的山头,那里每一棵树大都是他亲自带领群众栽下和培育看护的,如今这里已是青山叠翠、树林葱郁。

创业总是艰难的。 牛扎根回忆说,有一年矿井下的水太大,抽了半年都没有抽完,为这事他吃不安睡不宁。在一次下井查看时,遭遇危险差点被水淹没。由于年复一年的操心费神,他落下了失眠症,每个夜晚靠安眠药才能睡5个小时。由于牛扎根工作成绩出色,当时的镇党委选聘他为镇农科员和土地管理员,听到这个消息后,村里的党员群众纷纷找到镇政府,说 “牛书记不能走,他可是我们村的顶梁柱啊!”要求强烈,民意难违,镇党委只能让牛扎根兼任村支书,他的根仍然扎在关家村这片热土上。从1989年到1996年,因工作需要牛扎根曾三次辞去村支书工作,但每一次都是村里的干部群众迫切挽留,他只好重新担任村书记。此可谓:“政声人去后,公道在民心”。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一次次地给予他扎根农村、践行初心的信心和力量!

上世纪8090年代,在牛扎根带领下,关家村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广大村民尽享发展带来的实惠。90年代初,关家村实现了电费、学费全部报销,实行村民大病补助、药费报销福利待遇,家家户户装上了闭路电视,村里还给村民发白面、大米、农药、化肥等。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基础上,村民的福利待遇也年年得到攀升。当时的关家村是全县的红旗村,牛扎根也被评选为全县的劳动模范。

 

牛扎根应邀在北京参加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

壮大村企增后劲,探索农村城镇化

回忆起当年办煤矿的经历,牛扎根目光中透着一种刚毅。1997年至2001年,是煤矿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政府于2001年实施了煤矿改革。时任村支书和镇办煤矿书记、矿长的牛扎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要富民强村,村里必须有自己的企业。然而,当时的关家村集体资产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牛扎根动员村里有条件的8位村民,以个人名义买下了煤矿的产权。同时,村里有69户共集资516万元,向镇政府买下了煤矿的经营权,牛扎根成为振兴煤业的第一负责人。

2004年,煤矿进行第二次改制,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牛扎根仍然凭着自己的信誉赢得全村家家户户和矿工的支持,他们坚定地与牛扎根站在一起,成功地守住了煤矿。

 

振兴村便民服务中心

振兴煤业产量从5万吨到15万吨、20万吨、30万吨、60万吨,直到201790万吨,呈现出跨越式增长的喜人局面。经过20年开拓和发展,振兴煤业公司已成立集团,成为集原煤、洗煤、建材、运输、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元企业。

2004年,煤矿行业形势好转,牛扎根与其他8位股东商定,煤矿的收益仍然用于村民。并决定利用煤矿收益,重新规划村庄的布局。2006年,煤矿收益看好,牛扎根顶着困难完成了一个方案的设计:集体企业占地,出资的钱群众统一分;群众盖房统一占的地村民统一摊;旧村复垦的土地村民统一分,得到广大群众同意和支持。在建房方面,村民自己出一部分,股东出一部分,其他的全部由企业出资,并给村民补齐需要搬迁的费用。2007327日,关家村举行了新村建设奠基仪式。

20081018日,全村群众走出大山喜迁新居。关家村更名为振兴村,一个带有祝福和吉祥的名字给全村干群带来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振兴村依托振兴集团投资8.5亿元,对郜则掌村、关家村、向阳村三个自然村进行了整体整合搬迁。3年间,新建别墅式住宅和单元楼共569套,同时还配套学校、卫生院、宾馆、超市、公园、广场、会堂等,全村2000多人从破旧的土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通过修路、改河、迁坟、挖山填沟和整合传统文化古迹等举措,吹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军号。在这除旧布新的节点上,牛扎根想到了农耕文明的传承,想到了传统民居保护和现代功能的开发,因此村里就定下“三不”原则:对原有生态植被不破坏、对原有山水景观不改变、对原有古建遗迹不拆迁。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村庄建设,教育先行,这是牛扎根初心使然。他说,村民们都住上新楼房了,村里的学校更要建设得好一些。牛扎根为本村和周边的村共建了4所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学校1000多名师生的服装、吃饭、住宿全部免费,除其中10多名老师是领取国家工资之外,其他80多名老师的工资和1000多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需的费用,除国家给予的补贴外全部由企业补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牛扎根重视教育的长远目光和无量的功德在太行山区传为佳话,更赢得了众乡亲的尊重。

村民们住上了崭新的高楼,学生们拥有与城里孩子一样的读书条件,就医、购物、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振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振兴村在就地城镇化探索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振兴不夜村灯光秀

转型发展天地宽,文化旅游开新篇

居安思危,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牛扎根以前瞻的目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带领着振兴村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度。牛扎根说:“煤矿是振兴村的基础产业,但是煤炭总有挖完的那一天,我们要充分挖掘村庄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推动振兴转型发展。同时完善煤矿产业链,提高煤矿技术含量。”听着牛扎根的讲述,思考着他的转型发展理念,我们更加佩服眼前这位促成振兴村巨变的关键人物。

牛扎根说:“生态绿化、文化旅游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惠民工程,应当紧紧抓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把发展旅游产业和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紧紧结合起来,把经济意识、生态意识、社会意识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们的自然环境把振兴发展成为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012年,是我国步入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也是振兴村转型发展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的49日,振兴试验区和长治县有关部门共同规划的“大雄山国家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振兴起步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奠基。该项目规划面积10.1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为16.63亿元,以振兴集团投资为主。整个大雄山国家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著名的山地度假基地和生态文化旅游度假示范区。振兴村瞄准打造北方最具特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规划建设了三大旅游板块,分别是振兴雄山欢乐谷、振兴民俗文化村、振兴农业博览园。振兴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础,把农村作为平台,把农民作为主体,服务“三农”,融合三产,有效地推动了美丽乡村催生休闲经济的发展,也成为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

 

上党印象步行街人流如潮

转型发展为振兴村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振兴村独特的地理优势才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振兴村背倚大雄山,四周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良,与天下都城隍、南宋五凤楼紧依紧邻,与林州红旗渠、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咫尺相望,自然风光独特。当地还素有“王莽赶刘秀”“马刨神泉、止渴救主”的汉文化传说,存有“马刨泉”“翠岩寺”等遗迹,雄山书院至今流传着三阁老讲学传经、教化村民的故事,古韵深厚,文脉绵长。

振兴村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以村企共建、以企带村的形式,先后建起多个景点,规划建设雄山观景台、蝶恋花海景区、鹊桥、拓展训练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修通11.6公里景区环山路,在明媚的春光里,登上太行之上的大雄山,春风骀荡,心神怡然,站在山上远眺,如诗如画的振兴村尽收眼底。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振兴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优势,以“特”为先、以“文”为魂、以“旅”为径,从生态环境、民居建设、景点挖掘、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入手,精心打造、匠心独运,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为三产融合、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过程中,振兴村注重借景生财,拓宽旅游项目。2018年,振兴村在北京、太原设立了招商引资办事处、长治接待处,招商引资和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户,为振兴村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随着人流、物流的聚集,振兴村紧扣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加紧产业发展战略布局,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振兴西火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正式列入山西省重点项目,特色小镇项目正式入库国家发展改革委千企千镇办公室,“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振兴村绿化项目获得财政奖补,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建成;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项目和优质蔬菜连栋大棚建设项目有序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图书室及文体活动室、申报“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振兴村公交车停靠站项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振兴村党建馆(村史馆)主体工程、30套民宿别墅项目装修和68家农家乐小木屋修建全部如期完成。

2019年,振兴村进行了道路框架建设。自筹资金修了1公里长的横向路,又修了3条纵向路,全村道路实现了三纵三横,拉大了框架,流转来的6000多亩土地邀请山西农业大学规划高标准农田,发展休闲体验农业。

2020年,全国首家村志收藏馆重建后开馆,收藏全国村志1800余册,纳千家之风,集众家之长。

振兴村嘉年华活动的连续举办,以及拓展训练、夏令营、冬令营、冰雪世界等新项目的落地,带来景区游客量不断攀升。

在文旅产业日渐升温的同时,牛扎根书记注重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策划,相继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从“春节嘉年华”到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从二月十五根祖文化旅游节到五月端午健步行,从九九重阳文化旅游节到迎国庆系列活动,形成“季季有看头、长年不断线”的文化风景线。

振兴村还积极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了“振兴不夜村”项目,通过灯光秀和民俗表演,让游客们在看夜景、赏民俗的同时,感受振兴村的无限活力。

上党印象步行街是振兴村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商业创意。在步行街上流连,你会看到“国潮”建筑整齐地矗立在道路一侧,每隔数10米还会有一个国潮小舞台。步行街将“食”这一重要文化引入旅游体系,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方位旅游业态。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春节假期,振兴村接待游客人数突破30万人次。

振兴村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真正突出了“旅游”唱主角的特点,做到旅农相融、旅工结合、旅商互促,产业融合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他们借助品牌效应,依托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实现了三产融合。

采访牛扎根的过程,就是一个向专家学习的过程。他说起话来不快不慢、不温不火,不经意间却能流露出让人拍手叫好、思索再三的金句,他向我们解读了振兴村三产融合的模式。

旅农相融,提升农业品质。为了让农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发展,振兴村成立了长治县振兴鑫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按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蔬果采摘、农艺博览等功能,采用“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统一规划、分片承包、自主经营。目前,已建设特色化农庄6处、规模化种植基地3处、农艺博览园3处,丰富了种植内容,提升了农业品质,推动了旅游发展,而且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参与性、积极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紧扣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新上马振兴手工粉皮、手工粉条、手工豆腐、豆腐皮、豆干、香醋、振兴酒、矿泉水、葵花油、小米、小杂粮等20余个品类。目前,振兴已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蝶恋花海

旅工结合,催热乡村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大量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让乡村拥有更高的关注度。振兴村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积极推进小景点、酒庄、城镇住宅的开发建设。景区的秋千园、拓展训练基地、跑马场、民俗酒店、步行街等均由企业投资建设。其中,容纳160余家商户的上党印象步行街全部营业。

旅商互促,带动餐饮住宿。为确保乡村旅游的乡村特色、丰富旅游产品体验,振兴村推出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建设农家乐166余户、民俗酒店6处、民俗养生会所9处,可同时容纳3000人培训、2000人就餐、1000人住宿。所有餐饮全部以纯绿色原生态的菜品制作,有效吸引了周边旅客。并开通了长治市区至振兴村的公交班车和旅游直通车,成立了物流中心和快递服务站,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

十年来,振兴相继举办了五届春节嘉年华,十届根祖文化旅游节,十届重阳文化旅游节,十届粽情与你健步行,十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十次庆六一文艺演出,五届振兴日主题活动,十次庆五一和国庆节庆活动,成功打造了振兴小镇品牌,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

 

规划振兴未来

党建引领振兴路

在牛扎根书记诸多荣誉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这项荣誉既是对他工作佳绩的认可,也是对振兴新区和振兴村党建工作的肯定。

牛扎根说,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回顾振兴村的发展历程,深深感悟到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振兴村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夯实党建基础,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步伐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长期实践中,振兴村创新推行“党委委员包村包街道包企业、支部委员包班组、党小组长包党员、党员包农户、农户包家人”的“五级联包”新举措。形成了“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的新模式。通过带农户、聚智慧,挖特色、创路径,推样板、传经验,对接群团,联系家庭,发挥作用。

党委抓大事,在“决策”上出实招。这在振兴村的发展和建设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村里建设初心广场、初心园、党群生活馆、家风家训馆、百家姓馆、中国村志馆、展览馆、村史馆、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级活动场所等,全部经过党委决策。

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在实现全村就地富裕、就地就业、就地入学、就地就医、就地养老的基础上,确保“就业均等机制、医疗保障机制、教育免费机制、养老保障机制、社会福利机制”等五大社会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转,振兴村各支部成员走村串户办实事、办好事,在解决全村老百姓“民生”问题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深受群众欢迎。每年1018日为乡村振兴日,每月18日为振兴学习日。持续开展党委领导亮身份、做示范,“两委”干部亮承诺、转作风,党员代表亮行动、树形象的“三亮三做”活动。

利用科技支撑,构建云端党建平台,振兴村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20197月,振兴村党建生活馆在全省第一家引进5G技术,推出了涵盖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以及党员的5G信息通信产品和信息化应用,每天都在为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提供信息通信服务,打造了“一中心、一平台、一品牌”。“一中心”,就是基层党建工作指挥中心;“一平台”,就是基层党建云平台;“一品牌”,就是建设全国一流智慧党建品牌。设置了智慧党建五大板块,分别是W(我)支部、知天下、云课堂、党群学教室、发布厅。增添了智慧党建6个栏目,分别是学习、新闻、政务、生产、生活、电商。建立了智慧党建大数据“三库五档”,分别是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数据库,基层党员、“两委”干部、企业干部、机关干部、积极分子学习档案。

通过“云端精准推送学习资源”,智能搜索、选课,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实现党员自主性和灵活性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提升了学习的舒适度、便捷度。通过VR体感平台,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感受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之路以及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艰险场景,历史再现让红色党建教育“活起来”,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振兴村党建工作的先进实践和宝贵经验花开上党、飞越太行,近年来全国有532家基层党组织先后到振兴村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初心园”接待人数已达到21850人次。

党建引领振兴路,高歌猛进向未来。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牛扎根带领下,振兴村的党建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半个世纪风雨兼程,半个世纪酸甜苦辣,“为了让村里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牛扎根牢记初心,矢志不渝。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中年……他所经历过的苦难辉煌恰如淘金人的付出与收获,给人以深沉的思索和有益的启迪。他历尽千磨万击后所取得的果实,绝非属于他个人,而是广大村民百姓安享的别墅高楼和男女老幼都能分享的一项项福利。从17岁就进村领导班子,到现在仍然深耕农村,带领乡亲们一路前行,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早已到了含饴弄孙、坐享清福之年,牛扎根却为了曾经的承诺,仍然在奋进着、奉献着,仍然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

(感谢振兴新区行政办和振兴新媒体给予文字及图片素材的支持)

《中国村庄》杂志   5  封面人物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