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原贵生:为共同富裕的理想而奋斗
作者 点击数:332 更新时间: 2022-12-02 来源:《中国村庄》
 
 

 

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前右)深入新能源项目工地,协调解决各种矛盾

105日,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新龙门客栈的会议室挤满了30多名“两委”干部和集体企业的领导,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龙门集团打造AAA级现代工业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龙门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龙门集团董事长原贵生展开笔记本细心地记录着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他参加党的二十大会议前夕主持村“两委”和龙门集团干部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他要把大家的智慧收集起来,在进京开会期间与其他农村基层代表共同讨论。

推动龙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原贵生倾其一生的追求。他25岁担任生产队队长,大年初二就跳进学校的粪坑为生产队刨粪积肥;26岁担任团支部书记,年年都能扛上先进锦旗;36岁担任焦化厂厂长,连续两个月昼夜作息在窑炉前,突破技术障碍,打开市场一片天。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都牢牢抓住为集体奉献赤诚的机会。1996年,上级任命他担任龙门村党委书记,他率先启动防洪护田的涧河大坝加固工程。917日山洪爆发冲垮大坝,原贵生果断跳进豁口,用身体堵住洪水。千亩粮田保住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增强了,全村父老乡亲的心拴在了一起。

“龙门村3800口人,只有1179亩耕地,靠农业不行。龙门村荒沟秃岭土地贫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环境恶劣搞特色农业不行,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要依靠工业产业。”原贵生向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参观的游客讲解着龙门村的成长历程。

1988年龙门村建设了一座年产2.5万吨的红旗三号炉焦化厂,这在村村冒黑烟、遍地土焦炉的年代已经算是先进企业了。但因为缺技术、缺人才,企业一直不温不火。19968月上级任命原贵生担任龙门村党委书记,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以集体为主体,个人、联户、混合所有制相融合的多轮驱动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1996年,新建4组红旗三号焦炉。

2000年,新建晋龙—2000型侧喷式顶装焦炉。

2001年,新建2×6MW煤矸石节能发电厂。

2003年,新建1万吨电解铝厂。

2004年,新建DJL4350D2×50孔捣固型焦炉。

2007年,扩建1×15MW燃气发电机组。

2010年,新建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配套4.5兆瓦余热发电生产线。

2011年,新建3万吨炭黑项目。

2012年,新建150万吨水泥生产线。

2013年,进军房地产业。

2017年,建成黄河龙门风景区。

2019年,新建172万吨冶金焦项目。

2020年,新建1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10万吨合成氨项目。

全面形成焦化、新能源、建材、余热发电、贸易、房地产、旅游多产并举、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产业链条。今年前三季度,龙门集团销售总收入达到56亿元,集体固定资产积累达32亿元。

 

原贵生书记与“两委”班子擘画龙门村共同富裕愿景

借助雄厚的经济实力,原贵生按照“七个所有”建设目标,每年实施“五项”惠民工程。26年孜孜追求,龙门村如今已全面建成设施城市化、生态园林化、生活小康化的新农村,村民年均纯收入达3.7万元。村民的养老、医疗保险全部由集体买单,村民住院看病在新农合报销之外剩余部分由村集体报销,村民看病不花钱。村集体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600余元的养老补助。多年来村集体为村民投入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福利支出达6.2亿元。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原贵生上任伊始,首先实施了村东涧河大坝加固工程,在坝上栽植4000米长的防风林,1998年发动村民在村西南建设占地2000亩的禹门口公园,2012年又构筑起村北玉带山生态林。在龙门新村构建10万平方米的街心公园、益寿园、鱼跃龙门文化园,昔日的荒沟荒坡全部被绿意盎然的树木所覆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7%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几年来先后有安徽黑钰、鲁豫建材、晋齐灰陶琉璃等十余家高新企业落地。同时龙门村集体经济逐步向旅游业延伸,几年来打造了国家AAA级景区——黄河龙门景区,龙门村一举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西省AAAA乡村旅游示范村”等殊荣。

龙门工业园区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两年多来原贵生几乎每天都要在工地待上几个小时,看着这个投资30亿元承载着龙门村百年发展梦想的企业就要竣工投产,原贵生无比激动:“这是按照‘六新’理念打造的新企业,年产优质冶金焦172万吨、LNG10万吨、合成氨10万吨、余热发电3亿度,年节约水资源170万吨、销售收入可增加80亿元,3年内村民纯收入要达到5万元”。年近七旬的原贵生说起龙门村的远景规划如数家珍,铿锵有力。

2018年龙门集团年终表彰大会上,面对全村的父老乡亲,原贵生向大家深情告白:“只要龙门人民需要我,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会鞠躬尽瘁,战斗到最后一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一个赤子的情怀,一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真诚表白,更是一个连续四届党代表对人民的忠诚誓言。

(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11  特别报道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