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要闻 > 正文
 
接地气!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把握的着力点
作者:李熙 点击数:838 更新时间: 2022-09-09 来源:新三农
 
 

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机,我们广大基层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乡村振兴中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在调查研究学习上着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基本功。面对乡村振兴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干部应把调查研究的功夫做扎实,把学习思考的功课做到位。

一是学习研究重要论述,明确方向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建立起明晰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把握好工作重点、时间节点和关键支点,确保乡村振兴各阶段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是学习研究政策措施,明确服务举措。基层干部要善于把党的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主题,持续打通和拓展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把下情真正“摸”上来,把政策全面“落”下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性、法规性依据。同时,国家各部委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出台了系列的保障性政策,需要引导基层干部加强学习和宣传,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措施,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学习研究村情民意,明确工作思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同时,要努力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理念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超前的专业素养和坚定的自我革命精神,做到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要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和“五大振兴”路径,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则,了解环境、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进而形成工作思路和措施,努力改变环境、创新发展。

 

在动态监测帮扶上着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和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

一是线下与线上同步,严防重线上、轻线下的问题。群众自主申报、基层干部走访排查、部门联动筛查预警,是开展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全国建立了防返贫监测系统手机APP、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以云南为例,省委、省政府及时开发和建立了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以确保农户可通过手机主动提出申请,县级平台下达指令由乡、村核查,及时交由有关部门实施帮扶救助。同时,要结合组织防止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高度重视线下监测工作,对农村常住人口中的重点人群定期排查,坚持乡村“一月一分析”、部门“一月一研判”、州县“一月一调度”。在动态监测帮扶中,要将边缘户与脱贫户同等对待、精准管理,一手抓脱贫返贫户的风险监测,一手抓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风险管控。

二是监测与帮扶并举,严防重监测、轻帮扶问题。在监测排查上,要在全面摸排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在帮扶标准上,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防止养成“政策依赖症”。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问题的,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

三是当前与长远兼顾,严防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监测和帮扶的前后推动,加强源头防范和后续治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与主动性。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尽最大努力减少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病残问题的发生。要深入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婚育观。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开展科普知识的学习教育,掌握更多的卫生常识和医学常识,同时做好重点人群的家庭服务和健康管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遵守交通法规,广泛深入持续开展好“文明交通进农村”活动。同时,对突发事件带来返贫致贫风险的家庭,要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

光伏发电为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注入活力。

 

在产业就业增收上着力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需要重点抓好产业和就业工作,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一是在组织动员群众上做文章。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企业调动起来,把机制健全起来。要善于创新村企合作模式,在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推动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双绑”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入股产业增加收益。要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学会经营,从根本上改变千家万户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被动局面。

二是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找路子。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要强化品牌效应,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路子,打造生态绿色品牌。

三是在持续增收致富上挖潜力。要继续挖掘就业帮扶潜力,认真开展对外出务工劳动力动态监测,落实劳务信息员制度,做到人员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状况清、外出意愿清。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组织化”工作,一手抓有组织输出,一手抓有组织培训,不断巩固劳动力转移的就业质量。要继续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因各种特殊原因不能外出就业的群众,要善于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坚持办好扶贫车间,扩大涉农项目建设、管护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同时,要一手抓“收入分配”,一手抓“财富分配”,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特别是在两个“三权分置”上做足文章,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同时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力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抵押贷款,不断强化农民的“产权保护”,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在乡村建设行动上着力

乡村建设行动,一定要考虑农民的需要,照顾农民的感受,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把村庄规划编制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持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村庄规划必须有群众全程参与。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落实,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支撑规划。要科学布局村庄产业规划,保护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防止不切实际盲目拆村并居。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抓紧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和布局,同时坚持一村一规划,积极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应编尽编。要积极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高度重视干部规划家乡的工作,全面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基础设施必须有群众投工投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注重挖掘社会金融资本的潜力。同时,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时,必须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发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既弥补资金的不足,也增强群众的感恩奋进和团结协作意识,特别是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水电路等民生项目,还可有效防止半拉子工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是乡村治理必须有群众贡献智慧。要发动群众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要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发动群众共建美丽家园,让干净、整洁、宜居成为广大乡村的标配。要善于把“垃圾不落地”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治本之策,做到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

四是典型示范必须有群众发挥力量。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利用3年时间建设100个示范乡镇,建设 100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设100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村庄,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要注意发挥群众的力量、贡献群众的智慧,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包括在外工作回乡的乡贤人士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积极采纳建议,勇于自我修正,及时改进工作,坚持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不要做什么,确保突出亮点,各有侧重,分步实施,避免简单复制粘贴,坚决防止大呼隆、一刀切、同质化,以点带面推进乡村建设。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着力

党的领导始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用高质量党建保证中心工作落实,在中心工作落实中体现高质量党建成效。

一是发挥职能优势,建强战斗堡垒。要善于“书记抓、抓书记”,突出“关键少数”,加快培养农村更多的“明白人、带头人”,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要时刻不忘党员身份,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做到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善于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建在搬迁小区楼宇上、建在外出务工基地上,注重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时刻把群众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我们的心上,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抓好人才培养,凝聚振兴活力。乡村振兴要在人才上做好引、育、用三字文章,优化和配置以人才为核心的各种生产要素,推进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尽快制定出台差异化政策措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一手抓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一手抓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文化、知识与技术素养,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从激发内生动力向凝聚振兴活力的根本转变。要善于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验,探索实践将诚信、友善等优良道德财富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信贷抵押物,携手创建更多的“道德银行”,将义利并举的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中。

三是提振集体经济,打造发展引擎。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济基础。要坚持以增加经营性收入为重点,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由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同时,探索发展物业经济、组建强村公司、支持抱团项目管理公司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要善于将扶贫资产管理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和使用模式,深化完善收益分配机制。要贯彻落实好《云南省加强村干部管理激励若干规定(试行)》中激励保障规定,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岗位补贴+绩效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性待遇保障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办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创收与村干部的激励保障密切挂钩,也与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村干部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潜力。

(作者:李熙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第14

原标题: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把握的着力点——以云南省为例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