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名单。下面带来的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 ”领域的9个案例。
宁波慈溪市: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共富发展
宁波慈溪市组织变革重塑共富版图,统盘考虑各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治理重点等因素,按照3到6个村的规模,科学组建“综合发展型”“特色产业型”“社会治理型”等组团片区,并成立党建联盟,以党建工作一体化引领片区发展一盘棋。精准赋能积蓄共富势能,通过“数字赋能”“导师赋能”“政策赋能”,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片区倾斜。联动提质放大共富效应,构建片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片区组团村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关系,加快要素流转组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跨地域、跨层级突破。
宁波宁海县:打造“集士驿站”服务品牌,推动农村物流集成改革
宁波宁海县重点破解农村物流运作机制不顺畅、农村物流末端成本高问题,在全省率先组建农村物流生态联盟,涵盖公交公司、快递企业、农商贸企业等 60 余家成员单位,首创“公交邮路”和“公交邮箱”城乡物流模式;重点破解农村物流站点经营可持续性差、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建立“政府补助、总部奖励、企业助力、驿站全力创收”的合作共建模式;聚焦农村物流智治不精准问题,集士驿站城乡客货邮数字化改革。全县已建成集士驿站55个,累计开通公交邮路9条、公交带货163万件,降低农村物流成本20%以上,助农就业1500人以上。
嘉兴平湖市:打造山海协作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嘉兴平湖市铸造“飞地”协作金名片。跨地市“飞地抱团”精准消薄新模式,与青田县合作共建“消薄飞地”产业园。探索“一体化+”合作新样本。由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青田县人民医院3家医院组建公济山海联盟。练就数字化“浙农服”硬功夫。与松阳首创全省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县县合作新模式。跨县市“飞地消薄”项目协议十年期内,每年可为青田265个参建村营业性增收5.54万元/村,累计返还青田投资收益3240万元。
绍兴市:全域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激发强村富民新活力
绍兴市按照统一宅基地管理的基本政策、统一宅基地审批程序、统一城乡一体的住房产权体系、统一宅基地流转交易机制、统一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统一宅基地工作管理体系“六统一”要求,聚焦住有所居,构建农村住房新体系;聚焦百姓受益,激活宅基地财产价值;聚焦风貌整治,挖掘乡村建设新内涵;聚焦数字赋能,提升宅基地管理效能。激活闲置农房20476幢、宅基地252.85万平方米,分别增加村集体、农民财产性收入3.51亿元、6.65亿元。
金华磐安县:飞地经济打造共建共富样板
金华磐安县践行“两山理论”,探索建立“异地发展工业增加税收,提供资金保护县内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区域协调”,主动融入市区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放大地理区位优势,发挥磐安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协作的主窗口、主渠道作用。深化“二次开发”,实施“园区规划与金华市区无缝衔接、税收政策与金华市区保持一致、社会管理由属地政府组织实施”的开发机制,探索实践“坚持向空间要土地,向亩产要效益、向共建要共赢”的二次转型发展战略。多途径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解决县域人口就业近1.8万人、本地就业2万余人,有力推动金义都市区共建共融。
衢州市:统筹推进连片发展,建设共富未来乡村
衢州市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创新提出“五个三”核心要义。以“带”为轴,打开未来乡村“连”的空间;以“标”为引,激活未来乡村“连”的张力;以“集”为要,创造未来乡村“连”的乘效;以“人”为核,彰显未来乡村“连”的获得。全国率先发布建设规范,统筹推进连片发展,整体谋划100个未来乡村,目前全力推进32个,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衢州模式”“衢州样板”。
舟山市:探索就业“订单”培训机制,推动“山海共富”
舟山市组织定向招募,“订单”培养海员,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需求,订单式引培对口帮扶地区人员到当地就业。促成校校合作,“订单”输送学员,以机电专业为重点,实施省际劳务协作“深耕”行动,促成与四川达州等地职业院校合作机制。促成企校合作,“订单”组织实习,针对海岛旅游行业用工特点,促成舟山酒店餐饮企业与达州职业院校合作。有效促进劳动力资源供需精准对接。
丽水市:推进“大搬快聚”实现富民安居
丽水市围绕“解危除险、小县大城、幸福社区、众创空间”四个维度,全市域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持续推动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佳的地段、最好的配套”吸引农户搬迁,逐步实现山区群众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探索山区城乡共富实践模式。全市累计搬迁完成搬迁34438户98053人, 已建设11个万人规模的安置小区,37个幸福里小区,形成了共富(幸福)社区市级有牵引、县级有龙头、城郊乡镇有联动的治理发展格局。
丽水缙云县:发展“五彩农业”,探索地理标志富农新路径
丽水缙云县发展“五彩农业”地理标志,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标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可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规模化;创建公共品牌,实现产品品牌溢价;坚持全民参与,实现社会共建;强化数字赋能,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22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98元、同比增长17.5%,增速位居山区26县第1;城乡居民收入比1.98,缩小幅度位列26县第1。
(来源:浙江发改)
原标题:浙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