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贵州碧江:巩固脱贫不松劲 乡村振兴开新局
作者:龚利军 点击数:476 更新时间: 2022-07-05 来源:《中国村庄》
 
 

碧江区易灯塔街道矮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紧扣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防止规模性返贫”要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党员干部“出列再入列”,在乡村振兴广阔舞台上再立新功,描绘着富民兴碧的多彩新画卷。


 

和平乡和平坝区大棚蔬菜基地

   落实“四个不摘”,扶上马送一程

   5月,正值春耕生产季节,川硐街道小江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吴荻天刚亮就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开始了每月的入户走访工作,让他们最担心、最不放心的是石桥一家。石桥患了重病,家里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村里把石桥一家认定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通过政府采取保障措施成功消除了返贫风险,但是驻村工作队还是定期回访,动态监测石桥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20215月被派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了吴荻最迫切、最当紧的工作任务,也是他的工作常态。

   吴荻告诉笔者,小江口村获得了上级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支持,不仅让他们搬进了新的村委会办公楼,而且硬化了15公里的产业路,贯穿3000亩产业基地,还配套16个垃圾池,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在碧江,像吴荻这样的第一书记,是碧江乡村振兴一线的生力军、战斗员,一直被持续关注。碧江区2021年以来,组建了43支驻村工作队、选派141名干部继续到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同时,碧江区实行区、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乡村振兴,压实各级书记责任,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制度,明确43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村(社区),统筹调度包保区域脱贫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工作。

   因丈夫常年患病,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龙银爱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年,她丈夫因一场大病花费了2.3万多元,不仅无法下地干活、出门务工,让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今年7月,得益于政府大病购置的“民生保”,保险公司给予龙银爱家理赔8200余元,政府医疗补短板基金给予1万元。

   “如果不是有政府帮助和民生保险,我们家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现在还优先安排我在村里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还有固定的收入。”龙银爱激动地说。

   碧江区结合实际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文件,严格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做好思路、产业、机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让脱贫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该区聚焦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重点环节,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依托防贫监测信息平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深入开展防贫预警监测,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目前,该区共识别监测对象4261563人,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521339人。


 

碧江区群众在草莓基地务工

   深化“3+1”保障,严防返贫致贫

   民生为本,发展为要。碧江区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基础上,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深化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保障成果,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公共服务升级。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冯军是沿河县跨区(县)搬迁到正光社区的群众,搬来之前,他最牵挂的是10岁的女儿和12岁的儿子一同随自己到浙江打工读私立学校,学费贵不说教学质量还不太好。当得知正光街道在摸排外出务工子女回家读书意愿时,冯军心里乐开了花。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他孩子顺利地回到家门口上了更好的学校。

   据了解,碧江区实施乡村学校布局优化、乡村学校美丽校园提升、乡村办学质量提升、乡村特殊儿童少年强基关爱、家校协同共育“五大工程”。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校146所、学生6.8万余人次。

   为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碧江区建立医疗保障领域防贫监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区内就医三重医保“一站式、一单清”结算服务,落实脱贫人口及特殊困难人群参保资助,做好30种大病集中救治,确保应治尽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脱贫人口住院政策内覆盖率100%、四类慢病签约率100%

   从“忧居”到“优居”。碧江区坝黄镇成立工作组对住房情况逐村逐户进行核查,全面建立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快速处置机制,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及时审批纳入危改对象实施改造,切实提升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水平。据了解,对排查出的竹田村、官庄村、金龙村、泥哨村4户危房全面进行新建或改建。

   为保障群众住房安全,碧江区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构建“联合推动、实时预警、快速处置”工作格局,常态化开展农村老旧住房安全隐患排查,动态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

   连日来,大雨对群众的饮水造成一定影响。在漾头镇九龙村洋塘上寨,水管员谢斌正在对水池和水管进行检查维修,发现蓄水池墙体产生裂痕并漏水,便立即向上级报告后,政府决定在旁新建一个20立方米蓄水池保障群众饮水。

   碧江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隐患排查处置机制,聘用农村供水工程管水员446名,定期开展常规指标水质检测和供水工程维护,不断提升农村供水服务保障水平,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据了解,碧江区还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653公里“美丽农村路”。


 

碧江区川硐街道小江口村福柚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碧江区将产业发展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关键举措,大力发展“果蔬、油茶、食用菌、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和“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两大特色产业,依托油茶林等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47万亩,实现产值3.6亿元。

   走进坝黄镇高坝田村蓝莓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蓝莓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一条条硬化的产业路蜿蜒穿行于基地中,村民有的忙着搭建避雨设施,有的在除草、摘果,阳光洒在脸上,显得格外温暖和有活力。

   据高坝田村党支部书记杨峰介绍,蓝莓基地占地1250亩,是集农事、观光、采摘体验和产销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项目,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直接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脱贫户188726人。

   眼下,正是竹笋采收季,笔者走进六龙山乡六龙山村,在道路两旁的竹林丛中,随处可见密集生长的竹笋,当地群众正在成群结队地采摘竹笋。

   “我们村在合理保护生态的同时,引导群众合理开发竹资源,每户通过卖竹子和采竹笋就能够增收40005000元。”六龙山村村委会主任杨勇介绍。

   碧江区滑石乡“白水贡米”已然成为碧江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种植地老麻塘村获农业农村部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白水贡米列入2020年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录,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过去我们种的大米都是挑到周边集市、或者用马车拉到周边集市去卖,当时只能卖到1.2元至1.4元一斤,有时还不够补贴肥料钱。如今,“白水贡米”的售价从原来的每斤1.2元,增长到每斤8元,高端品种甚至可以卖到每斤近20元。”滑石乡老麻塘村副主任唐帮胜感慨地说道。

   据悉,碧江区委、区政府对“白水贡米”品牌进行了重塑和打造,组建了滑石乡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推进白水大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据滑石乡老麻塘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坤介绍,通过统一选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等七个“统一”来做强做优白水大米产业,由区里面统一下派技术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当地还投入5300余万元,用于修建产业路、引进新型加工设备。

 

坝区蔬菜产业

   创新“四安家园”,服务搬迁群众

   在脱贫攻坚期间,碧江区完成了5万余人的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碧江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创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在打角冲社区藤编厂,从印江县搬迁到这里的杨红敏正在熟练地编织藤编。刚搬迁那会儿,杨红敏十分担心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进了城找不到事情做。没想到搬迁来后,社区为帮助他们就业,不仅引进了扶贫车间,还贴心地帮他们对接、联系,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现在,杨红敏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藤编编织技巧。

   据正光街道打角冲社区居委会主任余建介绍,社区通过引进服装厂、藤编厂、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解决了社区留守妇女120余人的就业问题,让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通过就业部门的推荐,实现了社区一户一人以上的就业目标。

   搬迁群众是否稳得住、生活得好,有稳定收入是关键。碧江区结合搬迁群众自身需求,依托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和援助岗位,累计开展培训8263余人次、就业26565人次,实现有劳动力家庭12087户至少1人以上就业。

   在正光安置点汇铜服饰厂生产车间,搬迁群众车海霞正忙碌着。她说:“有‘一老一小’日间照料中心,让我上班再无后顾之忧。”过去,车海霞白天出门上班,孩子上学,家中的老人面对陌生的新环境倍感孤独,一直吵着要回乡下的老家。

   既要乐业,也要安居。碧江区在解决搬迁户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致力于搬迁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工作。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些老年人正聚在一起打纸牌、下棋,现场其乐融融。

   据笔者了解,碧江区聚焦安置点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增加学位1.9万个,累计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7983人。配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8个,实现安置点医疗服务全覆盖。推进养老保险、养老金、医疗保险、城市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在灯塔街道矮屯社区,据党支部书记杨飞虎介绍,为解决社区管理难问题,社区建立13个网格党小组,同时创建上线“数智灯塔”APP赋能社区治理,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居安”安全感。

   碧江区在安置点社区全力推动打造智能平安小区,推行“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监控无死角,竭力保护好搬迁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

   风帆启航再驰骋,大海扬波作和声。在新起点,碧江区将奋勇笃行,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委组织部研究室)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