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两山”理念孕育的醉美乡村——调研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作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村庄调研课题组 点击数:2816 更新时间: 2022-05-13 来源:《中国村庄》
 
 

    编者按:20058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走进余村,首次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近20年来,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停矿山工厂,推动绿色发展,使往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在此基础上挖掘风景文化,完善治理体系,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下面分享一篇乡村调研文章,阅读余村的发展实践,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两山”理念的缘起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历了从19781992年间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到19922002年间环保压力骤增、但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再到2012年后的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转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富足,因此对良好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理论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实现双赢,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增长与低污染并行的绿色发展模式,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消费模式也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5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之后,他对“两山”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系统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5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意味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维护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201532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正式写入了中央文件,为“十三五”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2017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两山”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对保护与发展辩证关系的精准概括,克服了经济和生态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内在统一,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方法,在解决我国主要社会矛盾与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尤其自“两山”理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王会等分析了“两山”理念演变历程,并从经济理论角度解析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更有诸多研究分析了“两山”理念的理论意蕴、核心价值、实践路径,以及浙江、恩施州等地的实践,这些研究深化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认知,为新时代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机理

    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涵与外延,现有认知较为统一。沈满洪解读为“绿水青山”就是优质的生态环境,是与优质生态环境关联的生态产品和服务;“金山银山”就是经济增长或经济收入。王会等将“绿水青山”解释为生态环境,将“金山银山”解释为经济产出。从二者转化基础看,“绿水青山”本身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金山银山”的源泉。习近平同志发表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评论中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两山”的转化路径实质上就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即自然资源的市场化、价值化。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要素价值实现和增值的过程,生态资源本身蕴含价值,将其资本化就是以货币形式衡量其价值,将资源价值显化、具体化。“绿水青山”可以在三个层次上实现其经济价值。第一层次是卖“实体”,将资源直接出售,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其经济价值,货币衡量的是资产实体的价值,比如直接将一棵树作为木材卖给造纸厂。第二层次是卖“产品”,一些生态资源本身有产品产出,而这些产品可以卖掉实现经济价值,比如卖掉树上生长的果实。这是一个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对生态资源给予必要的投入就能源源不断获得产品和产品收益。第三层次是卖“服务”,生态资源本身蕴含丰富的价值和功能,随着开发深入,其功能不断拓展,经济价值也得以充分显现,比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更重要的是,围绕资源价值发展相关产业能够产生更大利益空间,这些产业本身既可以实现其经济价值,也可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由此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及螺旋上升。从生态资源利用上可以看出,第一层次的使用为消耗性利用,第二和第三层次为非消耗性利用。

    而实质上,除了自然属性,“绿水青山”还具有显著的公共资源属性、稀缺性和双重外部性等特征,更多的价值难以衡量,比如环境改善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吸引了游客,产生了品牌效应,这些都很难用货币衡量。当然,一些自然资源由于无人开发或难以开发,以致连其“实体”都难以卖掉,因而处于“沉睡”状态;一些资源不受重视被直接浪费或消费掉,其经济价值并未显现。因此,“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即发展生态经济最重要的是在对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充分开发,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将其外溢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开发层次越高,其经济价值也越大。


 

安吉县余村水泥厂旧貌

    三、“两山”理念的实践:安吉余村

    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西侧,因地处天目山余脉而得名,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上世纪末,为了生存与发展,余村走上了“靠山吃山”的路子,炸山开矿办厂,虽然发展很快,但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差。村民们回忆说,当时灰尘遮天蔽日,水泥厂、石灰厂冒出的黑烟似乌云翻滚,空气中散发的刺鼻怪味令人窒息。

    20058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走进余村,首次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人大念“山水经”,关停矿山、关闭工厂、修复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余村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280户农户镶嵌在4.86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1050名村民劳作在景区里,生活在图画中,如世外乐园。15年后的20203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了解该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秉承生态理念,醉情绿水青山

    余村山里分布着优质的石灰石资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开始大力发展矿山经济,采石矿、造水泥、烧石灰……这里一度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全村200多户村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矿山给余村每年带来300多万元净利润,余村是全县响当当的富裕村。

    但与余村矿山经济结伴而来的是土地裸露、满山“疤痕”、水土流失、扬尘四起、黑雾冲天、树叶蒙尘、粉尘蔽日,连生命力顽强的竹笋也连年减产,余村人甚至无法呼吸到一口干净的空气。恶劣的生态环境,使所谓的矿山经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2003年,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建设试点省,安吉随之作出了建设全国第一个生态县的规划。此时的余村走到了十字路口。一面是每年300万元的效益,一面是绿色发展的企盼,如何抉择?面对全村人的犹豫,村党支部决定采用“大事项集体决策”的制度,请村民选择。关停矿山、工厂的决定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过程虽然艰难,但余村人已经痛下决心寻回遗失的绿水青山。当时支柱产业关停,村集体收入锐减至20万元,曾经多年的排头兵垫了底,村民没了收入来源,纷纷外出打工,埋怨和质疑声四起。恰在此时,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还在彷徨中的余村人注入了强心剂。余村人下决心封山护水。

    2008年,余村在全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新编制村规划,把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3个区块,投资建设荷花山景区,并于当年被评为首批精品村。

    2012年,余村大力开展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关停一大批低小散竹制品加工企业,全面改造老厂区、旧农房、破围墙,全力整治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完成山塘水库修复、生态河道建设、节点景观改造和沿线坟墓搬迁,推进垃圾不落地与分类管理、截污纳管全覆盖,推行环境卫生大物业长效管理,实现了“寸山青、滴水净、无违建、零污染、靓美景”。

    经过十余年的坚持,余村变靓了。这里青山环绕,漫山翠竹,小溪潺潺,鸟语花香。

    (二)挖掘风景文化,唤醒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回来了,余村人开始发展“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转化成农民的金山银山。在美丽经济的打造下,2020年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2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680元。

    一是“卖风景”。余村完成全县首批“农家乐服务中心”接待点建设,开创民办旅游之先河。村集体投入400多万元,成功开发龙庆园旅游景点,逐步形成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荷花山景区、千年银杏树、葡萄采摘园、水上漂流、农家乐声名鹊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2015年开始,余村完成了村庄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后,开始探索“村景合一、全域经营、景区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完成了国家4A级景区创建,休闲旅游经济蓬勃兴盛,打响了生态旅游、绿色休闲、藏富于民的特色品牌,成为全省闻名的特色农家乐集聚区和精品民宿集群,开辟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多元转化的渠道。目前全村从事旅游休闲产业的农户50余家,床位500余张,2020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二是“卖文化”。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使余村“两山”转化的通道不断拓宽,旅游+品质农业、文化创意、乡村研学、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生态影视、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新元素、新产品竞相涌现,金宝农庄、荷花山漂流等项目加快提质升级。

    三是“卖品牌”。余村借助“两山”品牌,打造了矿山遗址公园,展示“两山”变化。建成了“绿色发展”展示馆,集中展示当年习近平同志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珍贵影像资料。余村还成立了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研学推广中心,结合“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旅游+研学”等新兴业态,全面立体地呈现生态文明教育的鲜活样本,深入具体地展现绿色发展理念传播的生动案例。


安吉县余村的美丽新貌

    (三)完善治理体系,确保行稳致远

    比山水更美的是人的心灵,比金山银山更富的是人的精神。余村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注重治理,这也为走好“两山”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余村的做法可归纳为四用。

    一是用“四化”机制锻造村班子。农村要进步,关键看干部,乡村治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余村始终抓住党员队伍牢牢不放,做到党建责任刚性化、党性锻炼常态化、纪律要求明确化、示范带头标杆化,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党建责任刚性化,即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确定“三张清单一张表”,逐件抓好落实,接受监督。党性锻炼常态化,即每月25日开展“生态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议、做、评、带”五步法锻炼党性。纪律要求明确化,即引导党员在长处中找短处,在补短中找先进,在常态中守底线。示范带头标杆化,即在村党建广场建立“党员树”,每位党员亮身份、亮承诺,通过挂牌亮相,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

    二是用“四会”组织助推村级事务自治。2017年余村创新发起成立了“两山”议事会,即包含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健康生活会、红白理事会,统筹负责村民生产生活行为管理与监督,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其中,村民议事会主要是邀请村里退居二线的老村干部定期、不定期来村指导,或现任村“两委”等定期、不定期走进老干部家中走访座谈,请他们对村里的重大工作、重大决策提出意见建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大村级事务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道德评议会主要是邀请村里8个村民小组中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代表等,参与到村里的各项考核考评中来,赋予他们更高的打分权重,并由他们带头开展文明乡风的劝导和引领工作。健康生活会(原为禁毒禁赌会)由每个村民小组的妇女队长组成,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重点开展文体、健康、宣讲、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等活动。红白理事会由每个村民小组长担任该队农户红白喜事的总务,在担任总务的同时,做好“双禁”(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劝导、节俭办事、酒水减负等移风易俗工作。余村是湖州市农村成功推行全面禁售禁放烟花爆竹的第一村,在如何做好“双禁”上,当初红白理事会卯足了劲,持续不断走访和征求意见,大年三十还进组入户拉家常、做工作,理事会成员更是做表率立标杆,最终得到了村民广泛支持,并成功实现整个村域内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四会”组织作为民主议事的常态化机制,大大提高了民主决策的质量,增强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是用法律武器建设法治村。余村历来重视普法教育,通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开展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1974年余村就有了村办企业,当时开展对外经济活动时,余村人发现很多合同、协议如有专业的法律顾问把关,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因此余村是全国较早聘请法律顾问的村庄之一。到后来,余村人的法治思想逐渐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村庄事务管理、村民矛盾调处等方面。过去村里的法律问题大多是婚姻关系、邻里纠纷,现在更多的是旅游纠纷、知识产权保护,这说明村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了。余村还成立了矛盾调解委员会,近年来余村的矛盾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

    四是用文明新风践行价值观。如今进入余村,随处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和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余村制订了村规民约20条,还形成了家家户户立家规家训、亮家规家训的一道独特风景。现在全村每户人家都根据各自家风制订了家规,并以竹匾或书法作品形式悬挂在家里的醒目位置,提醒每一位成员时刻谨守家规家训,弘扬美好家风。近年来村里还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家庭和“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形成了学身边好人、做荣誉村民、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20年来,从开山挖矿、四处污染,到竹海延绵、百姓富足,生态理念始终贯穿余村。现在天荒坪镇统筹余村和周边村,打造余村示范区,构建“1+1+4”协同发展机制,推进余村同周边村庄的产业互补、联动发展。“1+1+4”即将余村、天荒坪镇镇区以及周边的山河、银坑、马吉、横路资源整合,投入资金、土地等要素,再将之后所得收入进行分红,最终实现各村抱团发展、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余村人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围绕“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总体目标,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扩大“两山”共享成果,努力贡献更多可推广的“余村方案”“余村经验”,努力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百姓生活品质更好,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宜居家园。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如今,在“两山”之路上余村人越走越有信心。川流不息的游客来余村后感悟良多。有人说,余村是一首壮丽的诗篇,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的别墅就像平平仄仄的韵律,铿锵激昂,意味深长;有人说,余村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山山水水、竹海茶园的风景就像油和墨,典雅高贵,朴素自然;还有人说,余村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逶迤蜿蜒、红蓝相间的绿道就像词和句,赏心悦目,分外妖娆……余村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历时代检验的缩影,相信经过时间的洗礼后,这一理念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将愈显光辉,其饱含的科学理论也将更有力量!


 

安吉县余村“两山”纪念碑


    四、安吉余村“两山”理念实践的启示

    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更是“两山”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余村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重重、压力巨大、矛盾突出。为了破解干部难定夺、百姓难接受、收入难持续的问题,余村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探索出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等乡村善治模式。通过党建责任刚性化、党性锻炼常态化、纪律要求明确化、示范带头标杆化的“四化”机制,形成了以党风促民风带村风的良好氛围。通过村庄景区化变革、资源股份化改造,让村民就近挣薪金、拿租金、分股金、转盈利,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通过“两山”议事会等民主商议体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聘请法律顾问、设立“巡回法庭”,让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也让村民在处理大事小情时心有所依、心有所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上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其实践,有力推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认识绿水青山的价值,坚持乡村发展的绿色导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乡村最大优势、是人类最宝贵财富的价值导向,坚持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对乡村振兴的指导作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首要目标,乡村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点,利用绿水青山的优势构建现代化的产品和产业,逐渐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与创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资源,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充分平衡保护与开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平衡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的关系。找到将静态资源转化为价值产出的路径和方式,切实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

    (文章中部分文字材料和照片由安吉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