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贯彻好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走好山区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作者:中共十九大代表、河北省周台子村党委书记 范振喜 点击数:772 更新时间: 2022-01-14 来源:《中国村庄》
 
 

    202111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从青年觉醒到大革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立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迈进新时代,百年风雨,波澜壮阔。《决议》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周台子村文化广场里雕刻着:“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这10个大字不仅刻在了村里最醒目的地方,也刻在了每个党员的心坎上。第二条是坚持人民至上。并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这些年,我们周台子村在艰难中起步、在创业中发展、在改革中完善、在创新中提升,每一步前行,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脉相连。每当想起这些事儿,总能让我感动,激励我继续前行。还有一条是坚持开拓创新。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近30年来,周台子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率先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改变了村民的生产方式;率先进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率先实施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了新农民、树立了新风尚;率先探索村民养老难的解决途径,实现了集体集中养老;率先进行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了“公益共有、福利共享、红利共分、公积补充”的机制;率先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让村庄绿了起来、美了起来。这每一桩、每一件都印证着主动求变、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

    《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近年来周台子村发展的经验,围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特别是周台子这样的山区农村,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就得立柱架梁,把优势产业切实发展起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顶梁柱。我们既要在强基固本上用真功夫,在农业产业化上寻求新突破;也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与农业农村相关联的服务业。2021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承德视察时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承德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强力打造“一主两重”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散落的珍珠结成环、串成链。这正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汇聚力量,把各类人才队伍培育起来

    乡村要振兴,就要培育和用好农村专业人才,并汇聚起磅礴力量。2014年,中组部、原农业部确定周台子村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培训了全国11个省份的农村实用人才,其中省内的有2.6万多人,省外8000多人。我们这种“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方式,也得到了参训学员和选派单位的一致好评。周台子村也一直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打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互通渠道。报告中提出:要抓好特色小镇建设。2021年,滦平县党代会决定,以周台子培训基地为基础,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为主,把职业技能培训、普通话培训、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社会劳动实践、民宿体验等项目丰富进来,打造一个特色培训小镇。对此,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做精、做活,做出好业绩、做出好口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人才,为产业发展增添力量。

    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培根铸魂,把好家风好村风构建起来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根基。从立好一个家训、修好一本村志、建好一批文化活动场所、传承好一批传统技艺、破除掉一批陋习等方面一件一件做起。这些年,国家下大力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各地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我们组织赋闲在家的妇女成立了一支“三新”(新农民、新农村、新文化)艺术团,自编自演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周台子村的干事创业历程、孝老敬亲美德和新农村新农民的新生活。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在全村上下形成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还从农民养老上找到了突破口:从发买零药钱开始到发放养老金;从70岁开始,就可以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吃穿用品都会适时提供。没有了养老的后顾之忧,家里也就渐渐地形成了尊老、爱老、助老的好风气。家风、村风都好了,也就自然构建起了“家风好家必和家和万事兴;村风正村必强村强百姓富”的良好风尚。

    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持续用力,把人居环境建设好

    党的十九大以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推开。不过对于山区农村来说,旧村改造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从2002年开始,周台子村克服千难万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整整用了10年时间,边挣钱、边改造、边建设,才把分散在七沟八岔的700多户居民全部集中到了中心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并同步实现了集中清洁取暖。为了山清水秀,周台子村还动员全村力量,百户千人齐上阵,投入近亿元,在村后山植树造林、在村前修堤垒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觉得,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是灵魂,更是精髓。实践证明,有了绿水青山,才有美丽家园。

    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忠诚担当,把战斗堡垒坚实地锻造出来

    乡村要振兴,就得强班子、壮队伍,才能筑根基、促发展。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引领。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百年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202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一大批有能力、敢担当的优秀人才和组织满意、党员群众认可的基层当家人选进了班子,完成了新老交替。我认为作为基层干部,就应该牢记初心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就应该立公心、多奉献,无怨无悔,走正道、干实事,真心为民。有了这样一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创业创先的带头人,才能推动树立起“人人干事业、户户创家业、合力创大业、聚力创新业”的浓厚氛围,才能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共同拼出好日子!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民意、民心、民盼,才能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