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村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沁河岸畔,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全村2.5平方公里,355户900余口人。村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330名党员。村集体企业皇城相府集团有煤炭、旅游、制药、制酒、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年综合收入保持在26亿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6万余元。村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20多项国字号荣誉和100多项省市县荣誉。
近年来,皇城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和“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共同富裕思想,以先富带后富,探索创新“五村一体化”连片发展的“大景区大旅游”模式,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创、资源共有、人才共育、文化共铸、生态共治,与周边郭峪、史山、大桥、沟底4村合作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带动周边4村迈上了发展快车道,走出了一条乡村区域共建共享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五村一体化”发展基础
过去的皇城村也是一个贫穷落后、默默无名的小山村。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村上下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历经“煤炭工业—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三次产业转型,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小康村、明星村。特别是依托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建成了皇城相府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全村的一项富民产业,皇城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
而周边的郭峪村、史山村、大桥村、沟底村,与皇城村相邻相依,他们也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可长期以来村民们却守着“金元宝”过着苦日子。如周边的郭峪古城、海会书院、华阳山等,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十分良好,特别是与皇城村紧密相连的郭峪村,村里古城堡已有400多年历史,被专家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城”“中国民居之瑰宝”,只是没有抓住机遇,藏在深山人不知,村子发展滞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面对全域旅游的新形势,皇城村为了践行好“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责任使命,同时为了克服自身土地、人才、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制约,主动与周边4村进行合作,组成乡村旅游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做大体量、丰富产品、完善配套,全面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新篇章。
“五村一体化”发展重点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皇城村围绕“打造大景区、培育大产业、提升大品牌、发展大旅游”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组织领导、规划布局、管理运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传承“六个一体化”,积极推动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组织一体化。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议事机构,以皇城村党委为阵地,任命四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皇城村党委副书记,促进组织共建、党建引领。
布局一体化。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重点,以皇城相府景区为中心,科学做好五村旅游总体规划布局,形成村村有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形成差异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环境一体化。以山水林田河为一体,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全面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处处是景点,村村是景观,促进环境共治、生态保护。
运营一体化。新成立郭峪古城、海会书院两个旅游公司和皇城相府(集团)农产品开发公司,由皇城相府文旅公司统一管理运营,促进产业共创、融合发展。
文化一体化。传承陈氏家风家训文化、陈廷敬清廉文化,倡导“积健为雄、厚德载物”创业创新文化,促进情感共鸣、乡风文明。
基础设施一体化。在道路、供暖、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等方面,由皇城相府集团统一建设,各村负责管理,促进家园共建,成果共享。
“五村一体化”初步成效
党建更强了。为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建引领作用,2018年4月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组织下,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五村联合发展领导组及重大事项议事协调机构,制订了相关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任命郭峪村、史山村、大桥村、沟底村4个村支部书记为皇城村党委副书记,理顺了五村联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多次组织五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召开民主议事会议,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让五村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从“各自为战”变“共同奋战”,绘就起发展“同心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定位更明了。根据发展需求和各自特色,编制完成“五村五康、一心六养”《皇城相府五村一体化旅游区规划》,实行差异发展和优势互补。皇城村依托陈廷敬廉政文化、康熙字典文化、陈氏家风家训文化等,打造文化康养;郭峪村依托特色民宿、特色餐饮、民俗演绎等,打造生活康养;大桥村依托海会书院国学、佛学、素食文化,打造禅意康养;史山村依托华阳山森林公园、健身绿道,打造森林康养;沟底村依托“皇城后花园、幸福康养地”,打造休闲康养。通过旅游一体化总体规划,确立了百年发展“一张蓝图”,极大地拓宽了区域旅游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一村一特色,五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达到养心、养神、养性、养身、养老、养成“一心六养”,形成一个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内一流康养目的地。
产业更兴了。按照“兼顾各方、共同受益”的总体要求,对6个景区、3个宾馆等所有旅游板块企业,均由皇城相府文旅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全力打造“景点+宾馆酒店+文化演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全产业链,强化旅游整体带动能力,激发了旅游发展活力,提升了旅游品质品位,成为一个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农业、商务会议、新农村建设相互融合的文化生态综合性旅游景区。一年一度的“新春大庙会”“相府中国年”“农业嘉年华”“九女湖捕鱼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非常吸引游客。如今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亿多元,不仅有1000多人在旅游企业实现就业,还带动发展“农家乐”、个体工商户500多户,户均收入5万元,最多的达到20多万元。
环境更优了。为创建良好旅游环境,五村统一规划环境整治方案,围绕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农家乐、小餐饮饭店、旅游厕所建设等突出问题,用三个多月时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打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清除了皇城相府景区、郭峪古城周边20多年来的乱修乱建,五村共拆除“双违”1300多处、清除不合理广告牌200多处,拆除旱厕1300多个,促进旅游发展环境更加文明、更加有序、更加安全。
民心更聚了。通过建成游客综合接待中心,开展郭峪古城、海会寺改造,拓建2条旅游道路,改建“午亭中学”,新建“午亭小学”,完成五村集中供暖、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惠民工程,大大改善了5村3300多户8000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村村民每年还享受一样的粮油福利、老年人福利、燃气补贴等各项福利,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每两年举办一届“樊溪河畔农民运动会”,目前已举办12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友谊交流,促进乡风文明。真正做到体制融合、利益融合、人心融合、发展融合,家园共建、成果共享,成为一个民心相通、利益相连、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皇城村立足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产业特色,通过联动挖潜、空间融合、业态互动的五村一体化发展,把乡村人文、自然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了“旅游+文化”“旅游+乡村”融合发展新业态,富裕了一方百姓,振兴了一片乡村。一个五村并联的一体化旅游风景区,恰如“五朵金花”盛开在太行南麓的沁河岸畔,成为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协调互动的发展典范,并不断追求梦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