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的规模、结构、内容逐渐清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也逐渐完善,这也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发展后劲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也为快速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行列提供制度引导和保障。贵州省湄潭县核桃坝村以茶产业为支柱,牢牢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宝贵契机,让乡村茶产业插上腾飞翅膀,呈现出产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环境美的良好面貌,发挥出多重效应。近年来,核桃坝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先进文明村镇”“全省小康村”称号,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一、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精选产业。干旱、缺水、农作物产量不高、贫穷落后一度是核桃坝村的真实写照。从80年代以来,核桃坝村党支部开始引进茶树苗木、试种茶叶,试验成功后把茶产业作为全村的特色主导产业,咬定茶产业不放松,立足当地的气候、土壤、种植习惯等适合条件,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大做强茶产业,茶产业历经了从村支部带头种到村民主动种、从种植面积为零到如今的上万亩、从单一的种茶到茶加工、茶销售、茶旅游多元化经营发展,实现了“家家有茶园,户户农工商”的目标,绿了山山岭,鼓了农民腰包,茶产业成为核桃坝这个曾经穷山沟华丽变身的“法宝”。
(二)深化产权改革活要素。核桃坝村在全县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确员、确权、确股、确管、建产权交易平台“四确一建”改革任务。目前,全村8个村民组、19个小组(原生产队)、859户3607人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已全部成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清理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约9000万元,包括集体茶园、山、水、林、田、湖、茶青市场、公租房、饮水工程、卫生院、文化广场等,这些资产分别按资产来源、形成时间的原生产队、原生产大队、现建制村确定权属,已确认登记造册,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将颁发不动产权证;组建了注册资金1500万元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市场运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农户+集体+企业多主体联动,推动产业升级增效益。核桃坝村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茶产业优势,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提升了茶产业经济效益;同时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大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积极争取外资投入,先后引进和组建资产均在2000万元以上的四品君茶业公司、芸香茶业公司等4家大型企业,着力建设茶海公园,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链,农户+村集体+企业的多主体多主题利益链接格局逐渐完善,延长扩宽了茶产业为主的产业链发展。
(四)夯实基层组织强保证。该村通过竞职演说“海选”、“两推一选”、村民大会、股东代表大会等措施,民主推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将群众认可的、有经营头脑、带动力强的党员干部选举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发挥自身力量;并推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接受群众监督,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人才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一)推动了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茶叶连片种植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目前,全村户均茶园超过10亩,人均茶园3.5亩,年产茶青350万斤,30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85户,茶叶加工企业5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逐步实现了集中大户种茶、专业制茶、统一茶青交易、统一品牌销售的科学分工,茶叶综合产值达8000余万元,茶叶已成为核桃坝村的主导产业和致富产业。同时,受益于土地流转,村里茶叶加工、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飞速发展,使农民得以进城务工或从事商业经营,或就地发展乡村旅游业,走茶旅一体化路子,全村综合产值已达2.24亿元。目前,核桃坝每年为周边县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400余人就业;每年核桃坝村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年综合收入达1100万元。
(二)夯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核桃坝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协会,通过“支部+公司+协会+基地”的模式,整合茶叶、旅游、集体资产资源等,积极发展茶叶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村现有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4家,其中村合作社与四品君茶业公司股份合作,并将村里的钓鱼竞技场、百茶广场等资源资产交由公司经营,公司每年支付租金产生收益。2015年引进县旅投公司在关子门组,以农户的黔北民居为基础,改建旅居农家——烟岚旅居,现有26间精品客房,客房可同时接纳客人50余人。同时,还着手将停车场、休闲广场、名古树、生态环境等资源性资产评估定价,对外合作经营,进一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村累计村级积累收入达476万元。
(三)增加了农民财产收入水平。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桃村形成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模式,实现了村民“家家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目标。目前,群众通过资源入股取得收益,同时将部分资源性资产入股旅投公司,通过开展水上养殖和游乐产生收益,每年能够产生5万元以上的分红收益。还将农民承包的土地、山林、茶园入股合作社,发动群众出资入股,聚集农村分散资源和农村闲散资金,开展经营管理,释放改革红利,增加农民分红收入。
三、思考与启示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重要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建的生命线,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力量。核桃坝村在80年代是有名的“穷山沟”,村党支部班子探索如何发展产业致富,采取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支部建协会和公司的模式发展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农民素质提升过程中,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都发挥了核心作用。核桃坝村从当年的穷山沟,变为今天的幸福乡村,实践证明,基础在于基层组织建设。
(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关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合植茶叶,有了茶产业,群众实现就地就业,解决了周边县市区部分群众的就业,实现了群众富的目标。农村的发展,非常注重产业发展,防止空心村出现,就必须把产业保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农村,房子建漂亮了却成了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也会凸显,核桃坝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和乡村旅游是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三)精神文明提升是助推器。培育新型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件力量。核桃村近年来,通过系列的农民培训、道德讲堂、“三八红旗手”,“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和谐家庭”等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庭院”等多种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在,乡村文化生活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主动发展的劲头足了、信心强了,对乡村发展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本文来源:《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2期